李東仁(中國吉林籍藝術家)

李東仁(中國吉林籍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東仁,男,1979年生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畢業於延邊大學美術學院,韓國全南大學碩博畢業,當代藝術領域藝術家、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市第四類人才,現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生活於重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東仁
  • 國籍中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吉林省和龍市
  • 出生日期:1979年1月28日
  • 畢業院校延邊大學美術學院、韓國國立全南大學
  • 職業西南大學美術學院 副教授
  • 代表作品:《海藍江畔》、《開河期》、《鳴梁》
  • 藝術風格:綜合材料繪畫
藝術風格,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公共收藏,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藝術風格

藝術家關注的是對主體意志中的風景描繪。這種描繪既不是實在的景物呈象,亦不是抽象的符號表達,而是一種介於實像與抽象、過去與現在、永恆與瞬間碰撞形成的狀態。這一狀態就是繪畫內容與繪畫形式的平衡狀態。
藝術家在創作中經常採用一氣呵成的方式,進入這一至誠境遇,在極度興奮狀態中進入“無我之境”。該方法得以擺脫主題、觀念、方法的束博,在空靈的狀態中自由翱翔。其妙趣在於即忠於繪畫的題材,又達成形式語言的自由運用。一言以蔽之,藝術家的作畫意圖不在於是否真實地再現了對象,而是繪畫語言是否正確傳達、滿足了核心語義和微妙的“非我”境遇。

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07年
“站在海藍江畔上”,月山美術館
光州,韓國
2008年
“站在海藍江畔上-2”,ZEINXENO畫廊
首爾,韓國
2010年
“消失於記錄”勞迪畫廊
光州,韓國
2013年
“地平線之上“,全南大學美術館
全南大學美術館
2016年
“世音”,隱岩美術館
2018年
“隨物宛轉”,北碚區美術館
重慶,中國

群體展覽

藝術家群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位置
2014年
GIAF光華門國際藝術節
韓國
2016年
nordart德國北部藝術區第18屆國際藝術展
德國
韓國,麗秀國際藝術節
韓國
2017年
nordart德國北部藝術區第19屆國際藝術展
德國
中國藝術家特別展
丹麥

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04年
第2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北京,中國
2013年
第3 屆catholic美術大展油畫部門 最優秀獎,(作品收藏與切頭山殉教聖地博物館)
韓國
第41屆江元道美術大展,優秀獎
第38屆忠清北道美術大展,特選
第11屆謙齋真景美術大展(首爾),特選
第49屆京畿道美術大展,特選
2014年
第30屆全羅道無等美術大展,特選
第39屆忠清北道美術大展,特選
第50屆京畿道美術大展,特選
2015年
韓國第13屆謙齋真景美術大展,特選
2016年
第41屆忠清北道美術大展,特選
2017年
色彩中華——201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收藏作品
南京,中國
2019年
第八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 入選
深圳,中國
第44屆忠清北道 全國美術徵集展 最優秀獎
韓國
2021年
精神圖式—— 第二屆中國油畫寫意雙年展 入選
長春,中國

公共收藏

藝術家公共收藏
作品名稱
收藏機構
地點
《源》
尹山湖美術館
杭州,中國
《開河期》
江蘇現代美術館
南京,中國
《燭光》
韓國切頭山博物館
首爾,韓國
《後光》
《海藍江畔》
北京,中國

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圖
作品信息
《海蘭江畔》
李東仁
《海蘭江畔》
布面油畫,130cmx480cm,2007年
《記錄2010年3月13日》
李東仁
《記錄2010年3月13日》
布面油畫,145cmx305cm,2010
《激浪-1》
李東仁
《激浪-1》
布面油畫,160cmx650cm,2015年
《鳴梁》
李東仁
《鳴梁》
布面油畫,160cmx390cm, 2016年
《生息》
李東仁
《生息》
布面油畫,160cmx390cm, 2016年
《展》
李東仁
《展》
布面油畫,160.6cmx390.9,cm,2016年
《開河期 》
李東仁
《開河期 》
布面油畫,197cmx200cm,2017年
《慎獨》
李東仁
《慎獨》
布面油畫,157cmx167cm,2019年
《籟》
李東仁
《籟》
布面油畫,200cmx50cm,2020年
《衡》
李東仁
《衡》
布面油畫,200cmx195cm 2021年

人物評價

王人傑(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美學博士 ):
李東仁先生的作品,描繪波濤、岩石、荷葉、唐草……所有物質有其本來面貌,但似乎又都已變形,變得溫婉、寧馨、韻致,也變得孤寂、沉悶、掙扎。一種人內在的矛盾特性被移植到物質的無機世界中,呈現康德所謂“自然向人生成”的狀態;這就是“物”的生命之理,是自然界的生命意識;自然界終究要在生命中進化到意識的程度,這種意識的顯現就是人。
正是源於對此觀念的透徹體悟,先生筆下的自然之物有著被生氣灌注的靈魂;你看,在具有永恆性的自然莽力前,在無限次的沖刷、擠壓、碰撞過程中,驚濤駭浪里那沉默矗立的岩石不正是生命意志最原生態的樣子嗎?在這裡,人與物的連結方式不再是主體與客體的對望,他們一方面相互依存親和,一方面又抗衡糾斗,“物”被忽視的原始意義和被抑制的潛在價值昭然若揭。
這是李東仁先生藝術創作的價值所在;他借對自然之物充滿敏感的觀照與深具意味的描繪,來維持一種自身的審美態度——通過跨越形式的樊籬,擺脫物質的局限,超越現實的羈絆,向永恆幽深的生命本體發出投問並進行跋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