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楷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一個書香門第,字正清。父親李慶庚是清末一位貢生。文楷少年好學,先中秀才,繼之入山西大學,不久到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後入宏文學院。
基本介紹
- 本名:李文楷
- 所處時代:清光緒
- 出生時間:1884
- 主要成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主要榮譽,
人物簡介
宣統三年(1911)1月底,同盟會領導人黃興在香港成立了起義總機關“統籌部”,他們派人到新軍、巡防營和同盟會員中選拔“選鋒”(即敢死隊員),“選鋒”隊員都是思想先進、有膽有識、革命意志堅決的青年。他們在山西籍55名同盟會員中,只選中了李文楷和王建基。可見他們在黃興眼中的份量。黃興通知他們在三月十日前後達到廣州市“統籌部”總部。
他們按規定到達指定的地點,然後用聯絡暗號趕到一家飯店門口,見掛一條毛巾,用三個指頭擦了一下手。飯店老闆問道:“吃什麼飯?”“隨便吃點。”老闆知道是自己人,就把他們引入內室。他們在飯店住了一星期,開了10多次會,結識了許多革命同志,統一制訂了計畫,各自表了決心。隨後,被編入起義軍第一路,任務是主攻總督署。
“統籌部”原定4月13日起義,因革命軍的暗殺行動和運送彈藥活動被清政府發覺,加強了防禦,起義的時間不得不推遲舉行。這時,李文楷和王建基因不服水土,染病在床。黃克強同志只好派兩名警察將他們送到香港醫療,並囑咐他們安心養病,待總部作出最後決定後,再另行通知。
鑒於內奸告密,清政府到處抓捕革命黨人,黃興決定提前於4月27日起義,而他給在香港的胡漢民拍的電報竟遲遲於26日晚上10時才收到。這樣,稽留在香港的200多名人員和300多槍枝不能運到廣州。廣州的起義部隊於4月27日凌晨4時匆匆舉兵,雖然開始襲擊督軍署和將軍署取得了勝利,但待到黎明戰事轉到黃花崗時,清軍從四方八面湧來,起義部隊兵員嚴重不足,終因寡不敵眾失敗。
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烈士的屍體收殮工作,全靠廣州人民冒著生命危險偷偷運走,根本無法辨認。究竟死了多少,眾說紛紜,有說一百多,有說86。因為李文楷的名字在“選鋒”中,立碑時以為李文楷也已犧牲,就把他的名字刻上了碑,這就造成歷史的誤會。
為了對歷史負責,李文楷後來向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和馮玉祥寫信,說明自己還健在的情況。汪精衛為他回信說,72烈士壯烈犧牲,已馳名中外,不便更改。其實,這次戰役中,犧牲的何止72人呢?72隻能是個象徵數字。
李文楷和王建基獲悉廣州起義失敗的訊息時,心情非常沉痛。後來,他們又從報上看到全國各地革命鬥爭風起雲湧,精神遂為之一振。不久,他們的身體康復,就由香港經上海返回運城。
在運城,李文楷公開的身份是河東師範學堂教務長兼理化教員,實際主要管理革命軍的軍械子彈和糧餉。他和運城革命人士王平政、王選、閻玉清全力設法營救省諮詢局議員張實生出獄。
宣統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武昌一聲炮響,全國回響。這訊息也大大鼓舞了運城的同志,他們用重禮賄通了清政府河東道尹余,將張實生放出。張出獄後,即到陝西聯絡友軍,幫助光復運城。運城光復後,李文楷被任命為河東軍務處長,他協助河東革命軍總指揮張實生,安排運城革命軍的軍用品,還支持在臨汾、絳州一帶作戰的李岐山部隊軍需品。可以說,運城的光復和局勢穩定,與李文楷的後勤工作密切配合是分不開的。
李文楷善長教育工作,熱心國民教育,因此運城公署成立後,領導就任命他為運城師範學校校長兼教育會長。他大力支持河東各縣辦學事業,並且和楊虎城、馮欽哉、薛子亮在家鄉北解村聯合辦起私立明德兩級國小,自任校長,他還編著了《教育心理學》一書,它是我國較早的心理學著作之一。
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侵犯萬泉。其頭目小島是李文楷在東京宏文學院同學的侄子,小島受伯父之託,拜訪了李文楷。他藉此機會要求李文楷出任日偽萬泉縣縣長,李文楷以身體有病委婉拒絕,後來小島一再威逼,李文楷隻身逃往陝西。在那兒他在中國共產黨統戰政策的感召下,特別是他的二兒子、中國共產黨黨員李淼的影響下,會同同盟會老友為國共合作奔波。有一次,他聽說敵人要抓捕潛伏在馮欽哉部隊中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南漢宸,他就趕急通知自己在馮部工作的弟弟李文澄放走南漢宸。新中國成立後,南漢宸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成為我國金融戰線一位卓越的領導人。
主要榮譽
李文楷,廣東清遠人。早年隨叔父在廣州經商,後家道中落,從事印刷業。1909年回星洲(新加坡)在《晨報》當印刷工。1910年,革命黨人決定在廣州發動起義。同年冬,他從星洲回到廣州,因起義計畫一再變動,次年4月27日,起義倉猝爆發,革命黨人雖然攻入兩廣總督署,但因敵人事先聞知起義訊息,已撤離府中。起義軍在撤退中遭到清軍圍攻,巷戰一小時之久,他殺敵多人,身中數彈後犧牲。後被葬於黃花崗,為七十二烈士之一。
附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楷在黃花崗起義時並未陣亡
2002年12月,黃花崗公園收到了一封來自西安的信,信中稱: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文楷在黃花崗起義時並未陣亡。信是李文楷的後人李庭選寄來的。原來:
1911年黃興等人在香港成立了廣州起義“統籌部”。李文楷於3月11日到達廣州後,被編入在起義中主攻總督署的第一路,但此後李文楷因得重病被送往香港治療,由於內奸告密,黃興不得不臨時改變計畫,提前在廣州發動起義。當時,李文楷仍在香港。1922年,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立石記名時,由於起義時的情況無法查清,李文楷被列入其中。當時,李文楷在報紙上看到此事後,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先後給馮玉祥和時任廣州國民政府主席的汪精衛寫信說明情況,得到回答稱七十二烈士已經馳名中外,不便更改。李文楷在1959年病逝於山西省萬榮縣,享年7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