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憶祖

李憶祖

李憶祖,1938年在天津出生。為外裔中國籍人,長在北京,紮根在新疆,23歲從北京赴新疆從事地質工作;退休後,17年裡義務授課800多堂,聽講人數38萬人次;年過七旬仍不斷行走山野,借《地理·中國》展示新疆的人文情懷和美麗景色。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個人生活,

人物經歷

1938年在天津出生。當年,他與親生父母斷了音信。一對中國夫婦收養了他,養父為他取名李憶祖,與家裡的幾個孩子一同撫養,視如己出。
李憶祖
1938年,不到一歲的李憶祖與養母留影
1961年,李憶祖從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測量與找礦專業畢業,被分配在了北京。可他兩次打報告,堅決要求到當時比較落後的新疆來工作。
李憶祖
李憶祖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憶祖在西安搞航空測量、在湖南找礦時,曾多次被人懷疑而遭受盤查,直到了解其真實身份,才知道是一場誤會;“文革”時,他被問到為何取名“憶祖”,既是中國人為何要學英語,等等。不過,最後也都一一化險為夷。
1975年,李憶祖和同事開車外出工作時,車陷進了水溝,怎么也挖不出來。李憶祖走了一公路里,終於找到一家哈薩克族牧民。家裡沒有青壯年,只有老兩口和幾個孩子。聽說情況後,老兩口二話沒說就帶上工具,領著孫男弟女們一起幫忙,連挖帶推把車弄了出來。為了回報,李憶祖提出給全家拍張照片。
上世紀80年代初,因工作需要,李憶祖調到教育系統工作直到退休。退休後的他一度“比較焦慮”,記憶力也開始減退。直到接觸了關心下一代工作,李憶祖才感覺又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他開始到各學校給孩子們講課,課的內容涉及天文、地理、環境、法制等多個領域,其中科普是他的強項。為了讓孩子們愛聽,他精心製作課件,自己購置了電腦、掃瞄器等設備並學習使用,還養成了每天上網看兩個小時新聞的習慣。
上世紀80年代初,因工作需要,李憶祖曾在156隊子校、原自治區煤炭廳子校(現烏魯木齊市第41中學)當校長,後來又調到烏魯木齊市教育局工作。
1998年,李憶祖退休了,卻閒不住,從事起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任烏魯木齊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烏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又被聘為自治區青少年科技講師團講師,踏上關心下一代的義務講學之路。
李憶祖
李憶祖認真上課
2005年,李憶祖在西藏參觀布達拉宮排隊買票時,當管理人員得知其曾在1972年參與過西藏建設時,讓他享受了不排隊的待遇;2011年,他不顧年事已高,參與央視地理·中國》的攝製活動,帶著攝製組爬雪山過草地,親力親為。
2015年1月4日,“萬個故事獻祖國”活動在北京大學啟動,李憶祖站在北大講台上聊起了在新疆的工作;1月中下旬,他又從烏魯木齊跑到博樂做義務講座,坐火車一來一回要十八個小時也無怨言。

個人生活

1964年,同學寫信給他介紹對象,對方當時在山西大同地質隊工作。後來了解深了,在1965年結婚了。婚後他們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妻子在山西工作,自己則在新疆。這種生活狀態一直持續到1972年,本是蘇州人的妻子選擇調到烏魯木齊,與李憶祖同在156隊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