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潤,字老成,號人東吾西,泰山人,1936年生。1956年畢業於西安軍校,歷任唐山、烏魯木齊、西寧駐軍美術創作員、秦皇島市美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美協青海分會秘書長。現任泰山書畫院副院長,一級畫師;台灣及山東美術家協會理事,國際畫家總會常務理事,中國格律詩學會、中國翰園碑林委員;海內外一些美術家組織名譽院長、高級顧問、學校導師、客座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憲潤
- 出生地:泰山
- 出生日期:1936年
- 畢業院校:西安軍校
- 號:人東吾西
- 性別:男
個人履歷,個人資料,個人簡介,繪畫風格,相關報導,人東吾西創三絕,銀光墨彩開洞天,
個人履歷
個人資料
李憲潤字:老成
號:人東吾西
出生地:泰山
出生日期:1936年
畢業院校:1956年畢業於西安軍校
職業:歷任唐山、烏魯木齊、西寧駐軍美術創作員、中國美協青海分會秘書長。現為中國美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印研究院聘任書畫家,泰山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個人簡介
1994年榮獲國際書畫藝術名人稱號。1996年泰安市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品在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國家級美術、博物館及日、英、美、德等國收藏。著有《戰爭的閃電》、《張海迪故事》、《李憲潤畫集》。曾在馬來西亞、台灣、深圳、廣東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並和關山月、黎雄才、於希寧、鄭王乃光等六人舉辦了大陸名家聯展;他獨創的“銀粉水墨畫”獲“得利斯”金獎、第九屆國際美術大展“世界佛教法王獎”;“滾筆山水”獲國際文化交流精英獎、中華民族藝術杯一等獎。1993年參加“中國書法繪畫萬里行”及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全國百名書畫名家筆會。1996年參加魯百名文藝家千里採風活動。1997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團出訪港、澳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進行藝術交流。其滾筆山水、水漿雪景堪稱“二絕”。善用雙管齊下,左開弓技法,金銀粉材料作畫,體現出油、版、水彩畫的特色。新華社《環球》、《人民日報》、《文藝報》、《中國書畫報》、台灣《藝術家》、香港《中國文物世界》及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五十幾家報刊特作專題報導,深圳電視台拍映了《李憲潤滾筆山水畫欣賞》專題片,一致評價他獨樹一幟的畫作為中國藝術寶庫獻上了一枝奇葩。
繪畫風格
揮起長毫,掃向畫案,滾、戳、拉、擰,諸法齊現,豪氣橫生,觀眾正不解是皴是染是點是垛,巨幅山水畫已於數十分鐘大功告竣。但見墨氣淋漓,千嶂猶濕,群峰若奔,氣勢逼人。這位“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的畫家,就是最 近在四明美術館舉辦畫展的滾筆山水畫法創造者李憲潤。他獨創的滾筆山水、水漿雪景、銀粉水墨畫堪稱“三絕”,這次他展出的五十多幅作品都是他的精品力作。
談到變的契機,李憲潤常歸之於江河源頭的滋養、北國風光的啟蒙。崑崙之莽蒼、戈壁之浩瀚、長江大河之壯觀、森林草原之奇景,他為之振奮,為之深思,也為之迷茫與反省,潛移默化地牽動著他的美學觀念和表現技巧。他感到老一套的山水筆法,在這些偉大神聖的自然景觀面前,顯得那樣蒼白無力。李憲潤革新了中國山水畫的主體——山的畫法,捨棄了勾勒筆痕,保存了墨色的韻味;捨棄了自然之山,保存了“胸中丘壑”。李憲潤將傳統畫山寫水“先勾勒,後擦皺,再點染”的多道複雜工序,凝聚於數刻之內一氣呵成之中,觀者無不嘆為神奇,大飽眼福。
他的滾筆山水畫法,是用長毫鬃筆,墨上蘸濃色,或色上蘸濃墨,在畫紙上順勢飛轉,滾、戳、拉、擰,融皺擦點染於一爐、集濃淡乾濕於一體的一種嶄新的繪畫方式。套用這種畫法,巨幅山水可於一小時之內一氣呵成,懸而觀常;而於近處細細求之,則一片混茫而已。
李憲潤即用這種滾筆技法,抒情寫意。畫出了胸中的蕩蕩大河、莽莽崑崙、滾滾黃沙、荒荒游雲,其作品以一種難以言喻的闊大之象、磅礴之勢,天風海雨般呈現在觀眾面前。他用一刻鐘所作《千里江陵一日還》,畫面峽壁危立,江聲浩蕩,數葉飛舟順流而下,頗得太白詩境。滾筆掃出的峽谷煙雲,窮極險峻飄涉是現實,又如夢境,細細玩味,有聲、有色、有情、有詩,令人心神嚮往。“看是十分鐘,背後十年功呵!”
在繪製雪景方面,李憲潤也走出了一條“人東吾西”別開洞天的道路。他認為傳統的留白、礬水失之於生澀、死板、未能象心寫意,他幾經實驗,終於創出水漿雪景法:即用稀漿糊,調以水粉。先是在宣紙正面用墨畫出物象結構,再用水漿粉作畫。待宣紙正面物象溢出,自然成趣,稍乾後,於紙背面用大筆蘸淡墨按物象去勢橫掃渲染,襯出雪景之主體。畫面蒼潤深厚、柔和明快且富於變化,筆痕含而不露,效果自比礬水高出一籌。其代表作《頂雪踏冰下青天》一幅,清高絕塵,出奇制勝,圖中千峰雪裹,萬徑俱滅,一片冰雪世界中,氂牛已倦於攀越,而一人猶頂雪踏冰,奮進不止。
李憲潤以水漿雪景法所繪花鳥畫《萬枝披霜》圖,畫面通體晶瑩,玉樹瓊枝,寒色滿紙,而不見雕琢筆痕。又如《春曲》一幅。柳枝尚披嚴霜,而數鳥已在鳴春。畫意哲理,躍然胸中。
李憲潤不以水漿代礬為滿足,又嘗試以銀粉代水漿,作《雪山寒玉龍高臥》一圖,但見一片荒寒砭人肌骨,群峰如龍,高臥冰雪,全無人間煙火之氣。銀粉代色,亦屬獨創,這種特殊材料,落在宣紙上,出現了特殊美的韻律。這種廣泛實踐,大膽嘗試,體現在新技術新觀念,令觀者如飲美酒,不期然而自醉。《火樹銀花不夜天》一幅中,又嘗試以油畫棒作國畫,煙火升騰,五彩繽紛,恰似東風夜放花千樹,萬紫千紅不勝收。可知作者胸中自有祖國在,春色在;亦可知作者一支筆,可冷可熱,可憂可樂,一言以蔽之,大筆橫掃,縱橫捭闔,無不盡如人意也!
著名版畫家苗罡,根據李憲潤先生的人品、畫品送給他兩方大有深意的印章,上鐫“人東吾西”、“獨開生面”。李憲潤引起知己之言,倍感親切。他說:“藝術貴在有自己的風格,貴在變化。”李憲潤從古人入,由造化出,探索革新了傳統的山水畫法,磅礴的氣勢、蓬勃的意象、生動的氣韻以及風暴般的速度,在他的滾筆山水、水漿雪景、銀粉水墨技法中找到了突破口,並達到了合理、和諧成功的統一,堪稱畫技“三絕”。台灣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長易蘇民曾冠名聯:“憲章藝道神通造化,潤飾自然妙筆生花。”
相關報導
人東吾西創三絕
——記著名國畫家李憲潤
慶祝《泰山晚報》創刊名家書畫邀請展上,一幅4尺的《雙鳥展翅》吸引著眾多觀賞者的眼光,畫卷中一對栩栩如生的鳥兒正展開雙翅,意欲帶著滿心的豪情壯志飛向那廣闊的天空。濃濃的作品寓意表達著對新創刊《泰山晚報》的祝賀,同時也表現出了作者著名國畫家李憲潤在藝術創作中孜孜不倦、不斷求索的精神。
酸甜苦辣五十餘載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句用來形容李憲潤耕耘畫壇五十餘年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再恰當不過的。
1936年,李憲潤出生在泰山南麓、汶水之濱的寧陽縣花園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李憲潤嗅著家鄉的花香和父親寫藥單處方時的墨香一天天成長起來,玩耍之餘常在地上牆上亂寫亂畫,將來當個畫家的志向朦朧地走進了他幼小的意識之中。1954年,李憲潤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炮兵學校,從此在綠色軍營的訓練和陶冶中展開了他的繪畫生涯。
從事繪畫至今,李憲潤歷任秦皇島市美術研究會研究員,唐山、烏魯木齊、西寧駐軍美術創作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青海分會秘書長,現為泰山書畫院副院長,一級畫師,台灣、山東省美協理事,海內外一些美術家組織名譽院長、高級顧問,學校導師、教授。1993年,他參加了由全國選拔的30名優秀中青年書畫家組成的中國書畫萬里行及中南海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全國百名書畫家筆會。1994年,榮獲國際書畫藝術名人稱號。1996年,參加魯百名文藝家千里採風,泰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作品在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國家級美術、博物館及英法美日德等國收藏。成功地在深圳、南京、秦皇島、廣東、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舉辦十餘次個人畫展,並和關山月、黎雄才、陳子奮、於希寧、鄭乃珖6人在台舉辦大陸名家聯展。他還曾獲國際文化交流精英獎、中華民族藝術杯一等獎,銀粉水墨畫獲得利斯金獎、第九屆國際美術大展佛教法王獎、《泰山古柏》獲國際藝術沙龍獎。深圳、秦皇島、南京電視台為其拍映了《李憲潤滾筆畫欣賞》、《李憲潤先生的創新三部曲》專題片,一致評價他獨樹一幟的畫作為中國藝術寶庫獻上了一枝奇葩。
生命不息創新不止
李憲潤給自己取字為“老成”,取號為“人東吾西”。他常說:“藝無止境,要學到老,作到老,創新到老。生命不息,創新不止;生命止息,創新留世。”
幾十年來,李憲潤畫風三變:上世紀50年代奠定了正統基石,60年代為傳統畫法,70年代為折皺畫法,80年代為滾筆畫法。談到變的契機,李憲潤常歸之於江河源頭的滋養、北國風光的啟蒙。
他的滾筆山水畫法,是用長毫鬃筆,墨上蘸濃色,或色上蘸濃墨,在畫紙上順勢飛轉,滾、戳、拉、擰,融皺擦點染於一爐,集濃淡乾濕於一體的一種嶄新的繪畫方式。套用這種畫法,巨幅山水可於一小時之內一氣呵成,懸而觀賞,而於近處細細求之,則一片混茫而已。
致力泰山風貌創作
李憲潤有個信念:永遠以泰山為楷模。在他的畫作中,總有三分之一是有關泰山的。那一幅幅泰山迎客松,那一幅幅漢柏凌霄,那一幅幅泰山古柏……無不傳達著泰山人民的情誼,無不傳達著泰山精神、泰山的情懷、泰山的魂魄、泰山古老的文化。他心中始終堅信:泰山是中華民族的,泰山是世界的。
李憲潤自居泰山腳下之後,寶刀日利,梅香蓄久,在省內外、國內外的名聲大震,因此應邀舉辦畫展或作畫等出訪日頻。但無論到哪裡,他都把有關泰山風貌文化的畫作展到哪裡,把泰山人的情誼和傳統美德傳播到哪裡。因此,對於弘揚泰山文化、宣傳泰山和傳播友誼方面,可以說他是泰山的“文化大使”。他的畫作和他的人格,無形中起到了泰山形象代言人的作用。每走一處,他都獲得了非凡的讚譽,贏得了朋友和信賴。對此,他從來未標榜過、宣揚過。
有膽、有識、有魂的藝術家,是有前途的藝術家。憲潤先生正值創作壯年,相信這位敢想、敢畫,孜孜以求技藝升華,不斷充實藝術修養的畫家,在艱苦的藝術征途上,會攀登至更高的峰頭。
銀光墨彩開洞天
——記李憲潤銀粉水墨畫的創作
用銀粉調墨作畫,是著名畫家李憲潤繼獨創滾筆山水、水漿雪景後又一個中國畫創新成果。歷經艱辛耕耘,這一成果終於博得廣眾認同,命名為“銀粉墨畫”。
銀粉水墨畫是用銀粉蘸濃墨在生宣紙上作畫。法隨氣動,一氣呵成,只見墨中泛銀,銀粉四周墨色潤溢,墨底托起銀粉躍然紙上,妙趣橫生。銀粉水墨畫的問世之所以在國內外廣享盛譽,是因為獨具風格。其畫面:銀裝素裹,純潔神聖,寫實逼真,妍美秀逸。縱其技法:傳統用筆,點畫堅實,屈玉垂金,渾厚華滋。
銀粉畫法得之於一個偶然的發現。一次李憲潤用銀粉漆刷吊燈時,銀粉散落在維護地面的白紙上,李憲潤眼前一亮,他以藝術家的獨特慧眼發現:猶如雪花落地,美如畫圖。他即刻在宣紙上作了實驗,果真分外妖嬈。一個冬日拂曉,李憲潤登泰山觀霧凇,從岱宗坊到玉皇頂,一片銀輝世界,再次激發了畫家創造銀粉作畫的靈感,從此他開始靜心研究銀粉水墨畫創作。
李憲潤連續創作了一系列銀粉水墨畫作品,有泰山霧凇美如畫的《岱嶽霧凇圖》,有反映邊防戰士巡邏的《腳印》,有反映勘察隊員、護林衛士生活的《隆冬出征圖》、《晨曲》,還有反映動物與生態關係、人與大自然關係情景交融的《霜落驚鹿圖》、《安全地帶》、《舟順太陽行》等。著名山水畫家劉魯生教授,在山東藝術學院頒獎大會上,指著《寒夜後面有太陽》這銀光閃耀的巨製,緊緊握住李憲潤的手說:“祝賀你的創新成就名列前茅,盼望你在中國畫的創新道路上做出更大貢獻”。
首創作品《寒蟬夜後面有太陽》,1991年在山東省民族文化學會舉辦的中國首屆書畫大賽中名列榜首,榮獲“得利斯”金獎,併入選香港出版的《20世紀中華畫苑掇英大畫集》,1994年被毛主席紀念堂、中南海珍藏。《霧凇映岱圖》榮獲第九屆國際美術大展“世界佛教法王獎”。他的作品經國家文化部批准,在馬來西亞舉辦的“海內外眾多家報刊、電視台在專題報導中高度評價他獨創的畫作“是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