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弘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台灣
- 職業:香港中文大學任教
- 畢業院校:台南一中畢業
- 信仰:佛教
- 代表作品:科舉與中國家族結構的改變
- 職稱:教授
李弘祺 歷史學教授,學歷情況,學術經歷,專著,期刊論文(2007年以後),
李弘祺 歷史學教授
李教授在學術界甚為活躍,曾經獲得各樣學術獎金及榮譽。在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史旦福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慕尼黑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地訪問、演講或從事研究,推動各項學術交流計畫。也曾擔任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屬下的史學史及史學理論學會的執行委員以及東京大學東亞海域文化交流計畫的國際顧問。
學歷情況
耶魯大學 | 美國 | 歷史學系 | 博士 | ~ 1974年 |
國立台灣大學 | 台灣 | 歷史學系 | 學士 | ~ 1968年 |
國立成功大學 | 台灣 | 電機系(保送) | 1962年 ~ 1964年 | |
省立台南一中 | 台灣 | 1959年 ~ 1962年 | ||
省立台南一中國中部 | 台灣 | 1956年 ~ 1959年 |
學術經歷
國立清華大學 | 講座教授 | 歷史研究所、東亞教育與考試制度研究中心 | 兼東亞教育與考試制度研究中心 主任 | 2011年02月 ~ |
國立交通大學 | 講座教授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客家文化學院 | 2011年 ~ | |
國立交通大學 | 講座教授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創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併兼主任 | 2009年 ~ 2010年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 名譽榮休教授 | 研究院 | 2008年 ~ | |
國立交通大學 | 講座教授 | 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社會學院 | 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委員、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 2007年 ~ 2010年 |
美國學術團體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 | 評論員 | 2007年 ~ | ||
University of Tokyo Project (supported by Japa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ritime Cultural Interflow in East Asia and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 | International Adviser | 2005年 ~ 2010年 | ||
國立台灣大學 | 講座教授 | 歷史學系、東亞文明研究中心 | 兼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 2003年 ~ 2005年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 教授 | 研究院 | 第一位東亞史博士指導教授 | 2001年 ~ |
中國湖南大學 | 客座教授 | 2001年 ~ | ||
世界歷史學家會議(World Congress of Historians) | 執行委員 | 史學史與史學理論學會 | 2000年 ~ 2005年 | |
國立台灣大學 | 客座教授 | 歷史學系 | 1997年 ~ 1997年 | |
Chinese Academy (Zhongguo Shuyuan; yearly, Hunan University, China). | Foreign Editor | 1994年 ~ |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 | 教授 | 研究院、城市學院歷史系、亞洲研究課程 | 兼城市學院歷史系主任、亞洲研究課程主任 | 1991年 ~ 2003年 |
國立清華大學 | 客座教授 | 歷史研究所 | 1989年 ~ 1989年 | |
德國慕尼黑大學 | 訪問學人 | 1986年 ~ 1986年 | ||
德國DAAD | 訪問學人 | 1986年 ~ 1986年 | ||
美國史丹佛大學 | 訪問學人 | 1979年 ~ 1979年 | ||
美國耶魯大學 | 訪問教授 | 1976年 ~ 1976年 | ||
香港中文大學 | 講師、高等講師、教授 | 1974年 ~ 1991年 |
專著
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Goverment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in Sung China)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英文版出版與1985年)
宋代教育散論 台北東升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期刊論文(2007年以後)
1)“科舉與中國家族結構的改變”, 《科舉學論叢》,2009年第二期,pp. 2-8.
2) “世界史教學經驗談”, 《台灣師大歷史教育》第14期(2009),pp. 1-20.
3)“Classical Works in General Education in Taiwan”, in Wm. Theodore de Bary et al.: Classics for an Emerging World,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on Liber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Curriculu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2009), pp. 41-53
4)“林獻堂、一新會以及台灣的公民社會”, 《師大台灣史學報》, 第2期(2009),頁215-226。
5)“北宋歷史思潮的新方向”,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 《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北京: 中華, 2008), 頁49-75。
6)“宋元書院與地方文化; 吉州地區書院、學術與民間宗教,” 《湖南大學學報》卷20,第六期 (2007), pp. 5-15。
7)“省思中國人對漢學的省思:從「另一個傳統的另一個傳統」之優勢/非優勢觀點談起” (韓文),Northeast Asian Culture no. 14 (2009), pp. 273-288.
8)“Skepticist Reconstruction and Sagely Truth in Contradiction: Song Attempts to Draw the Boundaries of the Historical Antiquity.” in Dieter Kuhn & Helga Stahl, ed.: Perceptions of the Antiquity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Heidelberg, Edition Forum, 2008), pp. 253-290.
書評
1)“Book Review: “Competition over Content, Negotiating Standards for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Imperial China (1127-1279), by Hilda de Weerd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n Center, 2007.”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15 (2010), no. 1, pp. 203-204.
2)“Mirror on the Mirror of the Mirror, a Review Essay on 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vol 40, pt. II (2008), pp. 451-467.
3)“Review: The Sea of Learning: Mobility and Identity in Nineteenth-Century Guangzhou,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6”, in The Historian, (2008), pp. 359-360.
4)“Mirroring the Past, The Writing and Use of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by On-cho Ng and Q. Edward Wang.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Dao,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6, no. 1 (2007), pp. 97-99.
5)“Review Essay: Imagine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ical Nature and Modern Usefulness: on Benjamin Elman: 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xlii + 847 pp. and Liu Haifeng 劉海峰: Kejuxue daolun 科舉學導論 (Stud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Wuhan 武漢, China: Huazhong shifan daxue chubanshe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5. iii, 465 pp.”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3 (2006), no. 1, pp.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