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珪(?—967),本姓奚,原籍易水(今屬河北)。其父超為易水制墨名工,為避唐末戰亂,舉家南遷至本縣。因本縣多古松,遂重操墨業。廷珪在其父“易水法”基礎上,改進和膠技術,摻以珍珠、犀角、藤黃、巴豆等,製成的墨造型精美,“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時稱“廷珪墨”。受到南唐後主李煜賞識,被封為墨務官,賜國姓李。廷珪墨保存五六十年,雖“膠敗而墨凋,其堅如玉,其文(紋)如犀”,寫字數10幅,耗墨不到一二分。墨磨後的邊緣如刀刃,可以裁紙。弟延寬、子承晏、承用,皆制墨名家。
李廷珪(?—967),本姓奚,原籍易水(今屬河北)。其父超為易水制墨名工,為避唐末戰亂,舉家南遷至本縣。因本縣多古松,遂重操墨業。廷珪在其父“易水法”基礎上,改進和膠技術,摻以珍珠、犀角、藤黃、巴豆等,製成的墨造型精美,“拈來輕、嗅來馨、磨來清”,時稱“廷珪墨”。受到南唐後主李煜賞識,被封為墨務官,賜國姓李。廷珪墨保存五六十年,雖“膠敗而墨凋,其堅如玉,其文(紋)如犀”,寫字數10幅,耗墨不到一二分。墨磨後的邊緣如刀刃,可以裁紙。弟延寬、子承晏、承用,皆制墨名家。
李廷珪(?-967年),五代宋初太原(今屬山西)人, [1] 五代時期將領。 [2] 李廷珪七歲時隸屬孟知祥帳下,從入成都。後蜀建國,李廷珪補軍職,累遷奉鑾肅衛都虞候。後因克階州功,領眉州刺史。後侯益來歸降,率二萬兵出子午谷,...
一說李廷珪、奚廷珪為二人。自此,“李墨”名滿天下。一度形成“黃金易得,李墨難求”。廷珪所制墨,“其堅如玉,其紋如犀”。李墨造型,有所謂“劍脊龍紋圓餅,雙脊鯉魚,烏玉塊,蟠龍彈丸”等形式。選料更精,據稱松煙一斤,...
沈珪 (生卒年未詳),嘉興人。早年往來黃山販繒,遇人教其制墨法,遂改行。人物生平 沈珪制墨用松煤雜脂漆滓燒煙,製成的墨精黑髮光,稱“漆煙”。南唐李廷珪兄弟創“對膠法”制墨,秘不示人,以至失傳,沈珪每以此為恨事。...
李廷珪,南唐制墨名家,原名奚廷珪,祖籍易州(今河北易縣)。唐末遷居歙州,制墨絕佳,深得南唐後主李煜賞識,任墨務官,賜國姓,易名李廷珪。宋人稱其所制之墨為"天下第一品"。北宋慶曆年間曾出現其墨價值一萬錢的現象。 所以...
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個制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關珪﹑張遇﹑常遇﹑潘遇﹑張谷﹑潘谷﹑葉谷﹑胡景純﹑陳贍﹑梅贍﹑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紀聞.十三家墨》:"予為兒時﹐於彭門寇鈞國家﹐見其先世...
孟昶怒斬趙季札,急命捧聖控鶴都指揮使李廷珪為北路行營都統,左衛聖步軍都指揮使高彥儔為招討使,客省使趙崇韜為都監,率大軍救援。六月初五,兩軍相遇於威武城(今陝西鳳縣東北)東,後蜀軍小勝,俘排陣使胡立等。後周朝臣、宰相...
文房三寶是李後主所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石硯三者的合成。在文人鑑藏墨等繪畫用材風氣日盛的時代,文人書畫用紙、墨、筆、硯等材料、工具均受到空前重視。蘇易簡著《文房四譜》,專論筆、硯、紙、墨,遂有將此四者稱為“...
五李三張 五李三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wǔ lǐ sān zhāng。南唐時著名墨工李廷珪和宋代著名墨工張遇和合稱。後來作為墨的別稱。
墨譜,李孝美撰古籍。宋李孝美撰。又名墨苑、墨譜法式。三卷。上卷有采松、造窯、發火、取煙、和制、入灰、出灰、磨試八圖,每圖有解說。今本只有采松、造窯二圖及解說,其餘有說無圖。中卷記敘著名制墨者16家的程式,並...
正文分別緙《墨雲室記》和《李廷珪古墨歌》,款為乾隆辛亥季春御筆。全文共緙字縱向六十八行,基本上採用平緙技法,個別帶長豎筆劃的字運用了搭梭,以增強牢度。全幅還朱緙乾隆帝御璽六方,分別是:引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
後蜀聞訊後,命李廷珪等率軍迎戰。六月,向訓、王景與蜀軍在鳳州東北威武城東交戰,不利。後蜀派人聯絡北漢、南唐,相約共同出兵,以拑制後周。朝臣因向訓等久戰無功,糧草運輸困難,堅請撤兵。柴榮令殿前都虞候趙匡胤至前線觀察...
畫眉墨,(畫眉墨)一種墨名。五代時(一說為宋代)易水人張遇,善制墨,所制與李廷珪墨齊名。宮中取其墨,燒去煙,用以畫眉,故名“畫眉墨”。墨名。五代時(一說為宋代)易水人張遇,善制墨,所制與李廷珪墨齊名。宮中...
孟昶派遣張虔釗出大散關,何建出隴右,李廷珪出子午谷,回響趙思綰。孟昶的丞相母昭裔懇切進諫,認為不可,然而孟昶決心攻占關中,於是派安思謙向東增兵。不久,後漢誅殺趙思綰、王景崇,張虔釗等都罷兵而還。安思謙恥於無功,多殺士卒來威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