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左車墓

李左車墓

秦末漢初軍事家李左車的墓地,由於相關史料的欠缺,其真實所在現仍存疑,目前已知的比較可信的墓所說法有5處之多,雖然其中一些墓地已被證實與李左車無關,但就如同他本人的故事一樣,其墓所仍舊疑雲重重。但漢高祖劉邦為表其忠烈,追封他為“陰靈侯”,建廟祭祀,並封其為“雹神”。在民間(尤其是今河北、山東、河南一帶),李左車很有聲望,也流傳著許多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左車墓
  • 位於通許縣西北15公里孫營鄉李左村
  • 面積:9000平方米
  • 屬性: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河南省,河北省,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濱州市博興縣,

簡介

據查,在中國範圍內,李左車墓共有五個。

河南省

開封市通許縣
位於通許縣西北15公里孫營鄉李左村。李左村原名廣武鎮。相傳李左車以功被封於大梁。晚年在此隱居教徒,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此。後人遂將原廣武鎮改為李左村以資紀念,地名延用至今。李左車墓為通許縣文物保護單位,墓冢為一圓形土丘,墓高5米。墓區面積約400平方米。據《通許縣誌》(明嘉靖二十二年本)記載:“墓前有石,方僅二尺,文字漫滅,其首可辨者,君李左車墓。至尾曰:‘斜臨洧水,卻眺夷山’。現已無存。”現在,墓前有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通許縣知事李守弼重立碑刻,上書"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李左車墓" 位於趙縣趙州鎮宋村西500米處的商周遺址上。1993年,該遺址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高出地面約6米的大崗埠,現土崗南北長116米,東西寬75米,面積約9000平方米,其上部為西林寺遺址,現存元代六角磚塔一座,磚塔以東為李左車墓。

河北省

衡水深州市
位於深州市大馮營村西北一公里處。墓冢原高10米左右,現存封土高約1.5米,長寬各30米,面積900平方米。在墓冢南面150米處,呈半圓形狀分布著五個土冢,各土冢相距80米,分別長150米,寬50米,高約5米,均呈橢圓形。傳說李左車為饒陽人,死後其靈柩由南往北運送,過深州市大馮營村時,縛棺的鐵鏈突然斷了,即停於此地。大風驟起,使土將棺掩埋。近幾年,饒陽縣李氏曾前去祭祀。

山東省

濱州市無棣縣

無棣縣的李左車墓俗名“保全廟”,位於無棣縣城北17公里的車鎮鄉車鎮村北0.5公里處。民國《無棣縣誌》載,“漢廣武君李佐車墓,城北三十里。”1977年11月,該墓被清理髮掘。墓葬為一長方形磚結構多室墓,由墓道、前甬道、前室、橫室、中室、兩後室、耳室、東甬道、側室組成。在距墓室前門0.4米處,發現一具人骨遺骸,口腔內塞滿銅錢,身軀下面也有銅錢,均排列無序。在腳骨上、下和身軀兩邊、有許多鐵棒狀物,長8-10厘米,已腐朽難辨其形。人骨腳部1.4米處有一灰陶罐,罐內有雞蛋殼一個(已破成兩半),還有無數小蟹類和腐朽的穀殼。在中室西北部發現一下頜骨。牙齒磨損較重,年齡在50歲左右,男女難辨。整個墓室裡面均為花磚,並塗有紅、白、黑三種顏色,十分美觀。由於墓葬被盜嚴重,出土文物僅有一灰陶罐和百餘枚銅錢。銅線中有西漢和東漢“五銖”錢和王莽“貨泉”半個(只有“泉字”)。據專家考證,從墓室結構,構築方法和出土僅有的文物看,為東漢時期一座大型墓葬,與李左車無關。

濱州市博興縣

位於博興縣博興鎮王木村北1000米處,占地116平方米,封土高4米,墓前樹石碑三通,碑文鐫“廣武君李佐車之墓”。據傳李左車輔助韓信伐齊,病逝於此,士兵感其厚德,捧土築此大墓為念。
東營市廣饒縣
明代嘉靖青州府志明代嘉靖青州府志
位於於廣饒縣大王鎮韓家橋村。據傳韓信任齊時,李左車為謀士,死後葬於韓橋村。墓前出土石羊,距今2200年,採用圓平浮雕,呈臥姿,質漢白玉,高98厘米、長112厘米,重達3噸。據專家初步考證,此石羊早於距今2100年的漢將軍霍去病墓前的石羊,可能系中國最早的石羊。
據明代嘉靖青州府志記載,李左車墓在樂安縣西北二十五里,成化間,盜發墓得銅鼎,上有漢將軍李左車字,蓋韓信封齊左車,卒葬於此。其傳在海豐今鄉者或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