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李嵒
- 別名:李君侅
- 字:翼之、古雲
- 號:杏村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出生日期:1297年
- 逝世日期:1364年
- 主要作品:《杏村先生逸稿補遺》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李嵒早年名君侅,恭愍王時因與一個逆賊同名而改為嵒。延祐元年(1313年)登科。忠肅王愛其才,命他掌管符印,並任命為秘省校勘,累遷都官正郎。忠惠王即位後,以典儀令擢密直司代言兼監察執義。忠肅王復位後,認為李嵒當了忠惠王的寵臣,背叛了自己,便將他杖責流放海島。
至元六年(1340年)忠惠王復位後,才恢復了知申事的官職,不久調任成均大司成。此後歷任同知密直司事、政堂文學、僉議評理等要職。高麗忠穆王即位後,拜為僉議贊成事,與提學鄭思度提調政房。忠穆王死後,他隨王子王㫝到元朝。至正九年(1349年),王㫝即位,是為忠定王,他獲封鐵城君,聽斷國務,與閔思平、洪峻提調政房,賜推誠守義同德贊化功臣號。至正九年(1349年)十月,被拜為左政丞,不久罷官。
高麗恭愍王即位後,封鐵原君,至正十三年(1353年)致仕,退居清平山。至正十八年(1358年),恭愍王再起用他為守門下侍中(副相)。翌年紅巾軍入高麗,他獲任西北面都元帥,領兵二千抵抗紅巾軍,主張放棄西京,以免紅巾軍直逼開京。後被彈劾“懦不能軍”,遂改以李承慶代之。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冬紅巾軍再攻高麗時,他的兒子李蔭戰死,他扈從恭愍王南逃福州(今韓國安東)。翌年三月,他在福州請求辭去左政丞之職,獲得批准,以柳濯代其職。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恭愍王還京後,錄扈從功,李嵒被策為一等功臣,僅次於已故的洪彥博和鄭世雲,封鐵城府院君。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五月初五日去世,諡號文貞,恭愍王在翌年親自繪其畫像,以寄寓哀思。高麗禑王時,配享忠定王廟庭。
歷史評價
李穡:公於官勤謹守繩墨,無一毫假貸,於家不問有無費,圖書自娛淡如也。
人際關係
- 祖父:李尊庇(官至判密直司事、監察大夫)
- 父親:李瑀(封鐵原君)
- 母親:朴氏(朴之亮之女,封鹹陽郡夫人)
- 妻子:洪氏(洪承緒之女,洪子藩曾孫女)
- 兒子:李寅、李崇、李蔭、李岡(以上嫡子)、李牧(庶子)
- 女兒:李氏(嫁金光丙)、李氏(嫁趙慎)
主要作品
李嵒“書法妙一時”,曾手書《太甲篇》獻給恭愍王,以勸諫恭愍王“格君心”。又擅長繪畫,繪有《墨竹圖》。現存書法作品有文殊院藏經碑(拓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寫經)等。
李嵒的詩集《杏村先生逸稿補遺》及書法刻本集《杏村遺墨》與其子李岡、孫李原等的作品被合編為《鐵城聯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