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清音樂筆談

李嵐清音樂筆談

《李嵐清音樂筆談》,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編著。該書作者長期分管中國教育線,十分清楚美育教學的現狀,因此一直希望優秀的音樂能讓更多人所熟悉、欣賞,於是,作者在離開崗位後,拾取多年夙願,前後再花8年的時間寫就此書,希望能面向知識分子、大學生等人群普及較具專業性的音樂知識。

《李嵐清音樂筆談》以親切樸素的敘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親歷見聞和個人的審美體驗,集中介紹了歐美50位經典音樂家的人生經歷、創作生涯、代表作品,以及48篇札記和對話。配有大量精美的圖片,並附有音樂光碟

該書出版後反響甚大,包括新華社、人民網等各主流媒介均有推介宣傳或評論賞析,拾獲大量好評。此外,作者還在多地作講座、報告等。客觀的說,憑藉特殊的身份背景,該書作者對優秀音樂走向中國普通大眾、對藝術教育在中國的推廣,起到了頗具份量的積極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李嵐清音樂筆談
  • 又名:Li Lanqing's Essays on Music
  • 作者:李嵐清
  • ISBN:704015925
  • 類別:音樂>文集
  • 頁數:377
  • 定價:68元(附光碟1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9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800X1050 1/16
  • 字數:350000
內容梗概,圖書目錄,創作背景,評價影響,影響,評價,作者介紹,

內容梗概

《李嵐清音樂筆談》,李嵐清編著。作者曾經擔任國務院兩屆副總理、分管全國科學教育文化工作達10年之久。該書是一部關於音樂與人生、音樂與工作、音樂與教育的著作。一定程度上集藝術性、教育性和思想性於一體,是一部具有專業深度美育普及讀物,以知識分子和大學生為讀者普及對象。作者希望“通過一個音樂愛好者的積累和理解讓更多人對歐洲經典音樂有所了解並產生興趣,以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進一步推動藝術教育的開展和普及。”
書插圖:李嵐清鋼琴演奏書插圖:李嵐清鋼琴演奏
《李嵐清音樂筆談》全書約35萬字,主體為50位歐洲經典音樂大師及其經典作品的介紹,每位音樂家的介紹體例包含音樂家傳略、作者札記、作品選介及音樂常識與名詞解釋四部分,展示歐洲經典音樂三百餘年的歷史。書前有作者自序,書末附有音樂常識和名詞解釋、後記等。
此外,《李嵐清音樂筆談》配有近100幅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繪製的音樂家肖像,並附有書中介紹的經典音樂選段DVD。

圖書目錄

《李嵐清音樂筆談》目錄
自序
作者與編輯的對話
維瓦爾第(1678—1741)
札記
作品選介: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之“春”,第一樂章
談樂:從維瓦爾第想到的
亨德爾(1685—1759)
札記
作品選介:《水上音樂》的“號笛”(Hornpipe)
談樂:倫敦——沒有本土大作曲家的音樂中心
巴赫(1685—1750)
札記
作品選介:《第二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樂章
談樂:巴赫與朱載堉
格魯克(1714—1787)
札記
作品選介:《奧菲歐與尤麗迪西》第三幕
談樂:很有創意的競爭
海頓(1732—1809)
札記
作品選介:第94交響曲(驚愕),第二樂章
談樂:為什麼要在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中推介交響樂
莫扎特(1756—1791)
札記
作品選介:《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
談樂:只認識“莫扎特”牌鋼琴而不知莫扎特何許人也
貝多芬(1770—1827)
札記
作品選介:《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一樂章
談樂:初識貝多芬
帕格尼尼(1782—1840)
札記
作品選介:《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談樂:誰是第一個挑戰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家,誰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者
韋伯(1786—1826)
札記
《邀舞》
談樂:從1786年在德國出生的韋伯到1948年在英國出生的韋伯看歌劇的發展
羅西尼(1792—1868)
札記
作品選介:《塞維亞的理髮師》第一幕第二場,“我剛才聽到一點聲音”
談樂:“羅西尼風格的裡脊牛肉”
舒伯特(1797—1828)
札記
作品選介:《美麗的磨坊女》第二首“何處去?
談樂:怎樣使“藝術歌曲”在現階段和未來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多尼采第(1797—1848)
札記
作品選介:《愛的甘醇》第二幕,“偷灑一滴淚”
談樂:羅西尼、多尼采第、貝利尼在創始義大利美聲音樂方面功不可沒
柏遼茲(1803—1869)
札記
作品選介:《幻想交響曲》第四樂章,“赴刑進行曲”
談樂:雪中送炭的帕格尼尼
格林卡(1804—1857)
札記
作品選介:《伊凡·蘇薩寧》,蘇薩寧的詠嘆調
談樂:格林卡為什麼被稱為“俄羅斯音樂之父”
孟德爾頌(1809—1847)
札記
作品選介:《仲夏夜之夢》序曲
談樂:歌德和李斯特使魏瑪成為德國的另一個音樂中心
蕭邦(1810—1849)
札記
作品選介:《g小調第一敘事曲》
談樂:《一曲難忘》與蕭邦
舒曼(1810—1856)
札記
作品選介:《a小調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談樂:《新音樂雜誌》的貢獻
李斯特(1811—1886)
札記
作品選介:《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第一部分
談樂:原汁原味的《匈牙利狂想曲》
華格納(1813—1883)
札記
作品選介:《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前奏曲和終曲
談樂:華格納歌劇改革的啟示
古諾(1818—1893)
札記
作品選介:《聖母頌》(聲樂版)
談樂:從巴赫、古諾到李叔同
弗朗克(1822—1890)
札記
作品選介:《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斯美塔納(1824—1884)
札記
作品選介:《沃爾塔瓦河》
談樂:命運為什麼總是與大音樂家們過不去?
布魯克納(1824—1896)
札記
作品選介:《第四交響曲》第二樂章
談樂:我不贊成漢斯利克對音樂批評的態度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
札記
作品選介:《藍色的多瑙河》
談樂:《翠堤春曉》與約翰.施特勞斯
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
札記
作品選介:《F大調旋律》
談樂:三位鼎鼎大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
勃拉姆斯(1833—1897)
札記
作品選介:《c小調第一交響曲》第四樂章
談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鮑羅丁(1833—1887)
札記
作品選介:《伊戈爾王》,“波羅維茲人的舞蹈”
談樂:化學家兼音樂家,還是音樂家兼化學家?
聖·桑斯(1835—1921)
札記
作品選介:《動物狂歡節》,“天鵝”
談樂:是諷刺還是歌頌
比才(1838—1875)
札記
作品選介:《卡門》序曲和“哈巴涅拉”
談樂:比才是第一位歐洲的歌劇作曲家
穆索爾斯基(1839—1881)
札記
作品選介:《霍凡斯基之亂》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談樂:列賓的名畫使我知道了穆索爾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札記
作品選介:《天鵝湖》第二幕前奏曲
談樂之一:無窮美妙的旋律;之二:柴科夫斯基珍藏勃拉姆斯用過的指揮棒
德沃夏克(1841—1904)
札記
作品選介:《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一樂章
談樂:德沃夏克的鄉愁
格里格(1843—1907)
札記
作品選介:《倍爾·金特》第二組曲,“索爾維格之歌”
談樂:易卜生與格里格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
札記
作品選介:《天方夜譚》第一樂章
談樂:富有魅力的俄羅斯民歌
普契尼(1858—1924)
札記
作品選介:《蝴蝶夫人》第二幕,“晴朗的一天”
談樂:神秘的普契尼
馬勒(1860—1911)
札記
作品選介:《大地之歌》第三樂章“青春頌”
談樂:馬勒的《大地之歌》引起的一場嚴肅認真的學術研討
麥克道威爾(1860—1908)
札記
作品選介:《d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談樂:音樂的新大陸
德彪西(1862—1918)
札記
作品選介:《牧神午後》
談樂:德彪西的創新
西貝柳斯(1865—1957)
札記
作品選介:《芬蘭頌》
談樂:芬蘭值得歌頌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
札記
作品選介:《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勛伯格(1874—1951)
札記
作品選介:《一個華沙的倖存者》
談樂:沒有一座雕像是為了紀念批評家而設立的
拉威爾(1875—1937)
札記
作品選介:《西班牙狂想曲》第二樂章,“馬拉圭那-西班牙舞曲”
談樂:拉威爾喜愛中國文化
巴托克(1881—1945)
札記
作品選介:《舞蹈組曲》
談樂:兩位匈牙利人與兩位中國人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札記
作品選介:《彼特魯什卡》交響組曲的第一段

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
札記
作品選介:《彼得與狼》
談樂:盧那察爾斯基與蔡元培
格什溫(1898—1937)
札記
作品選介:《藍色狂想曲》

蕭士塔高維奇(1906—1975)
札記
作品選介:《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
談樂:蕭士塔高維奇的傳奇色彩
布里頓(1913—1976)
札記
作品選介:《青年管弦樂隊指南》
談樂:聽到蘇格蘭人怎樣唱《友誼地久天長》
伯恩斯坦(1919—1990)
札記
作品選介:《西區故事》選段“今夜”
談樂:現代傳媒與舞台藝術
音樂常識和名詞解釋
後記

創作背景

《李嵐清音樂筆談》作者李嵐清分管教育時便提出要恢複音樂課,“中國小要有音樂課,高中、大學要有音樂欣賞課,還應當算學分”。創作該書的初衷是,要對知識分子和大學生普及歐洲經典音樂,包括對三百年歐洲經典音樂的發展有一個概略的了解。因為學習歐洲經典音樂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而“當今的大學生大都沒受過完整的音樂教育,要補課,希望他們對這本書能讀得進去,能引起對音樂的興趣”。
新書座談會新書座談會
作者向來喜好音樂,且認為“一個知識分子沒有一些文化藝術修養總感到好像缺了一些什麼似的”。該書的創作念頭及準備工作,於1995年國家大力推行全面素質教育時就開始萌發。在繁忙的公務中,作者開始安排屬於他的音樂生活和寫作。而從收集整理資料,閱讀大量的音樂書籍,結合工作和人生體驗,寫了《音樂筆記》和音樂感想,到成書面世,斷斷續續前後花了8年多時間。作者坦言其工作性質帶來一個有利條件,不但仍分管教育,還分管文化,“因此收集資料也比其他人容易許多”。作者在領導崗位退下並寫完《教育訪談錄》以後,就集中精力動手創作這本書,“是根據多年感受寫成,裡面都是個人的真情實感”。在該書創作上,作者稱“注重史實性——查資料時看了許多書,有不少是傳說虛構的、演義性的,很注意取捨的原則。作者多年來有個習慣,有時靈感來了,如有時間,就馬上寫下來;如沒有時間,就把題目(提示、提綱)記下來,把有關資料保存起來。書中的《札記》就是這樣完成的:48篇《札記》,“一口氣成文的”。有時寫得雖不能說廢寢,但忘食則常有之。即是他的夫人常常催吃飯,但一段沒有寫完時,怕思路中斷,不肯擱筆,往往也耽誤了家人吃飯的時間。
該書對於音樂家的選擇,作者表示只是介紹經典大師中的極少一部分,書中的五十位音樂家,大都以音樂為自己畢生追求的最高使命,除了天分,他們都曾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書中沒有介紹仍然在世的音樂家的原因,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經典音樂首先必須是經過時間的考驗,現代音樂精品,能否最終成為經典,還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此外,作者歷來倡導“文人相親”的理念同“文人相輕”的人身攻擊嚴格區別開來,因此在作品中特別注意挖掘音樂家之間的關係、大師間的友情,這是出於目的是營造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空前繁榮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氛圍。
書插頁:李嵐清手稿書插頁:李嵐清手稿
對於書中“作品選介”中的音樂挑選,作者自定了三點要求:一是好聽,但不一定是代表音樂家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因為有些代表音樂家最高水平的作品,可能一般人聽不懂;二是在光碟中一定有音樂家、曲名和簡介。一般的音樂會、CD或者VCD,都有一個問題,一場演下來,普通觀眾聽得毫無頭緒。要普及,就少不了對作品進行簡介,這樣才能加深聽眾的印象;三是挑選的樂曲要能讓讀者感受到從“巴洛克”時代到現代音樂的發展和區別。
該書定名《李嵐清音樂筆談》的緣由。其中的“音樂筆談”,李嵐清一開始擬用“音樂筆談”,但作者某次去國家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資料時,發現此名已經有人使用,故決定改用《音樂筆談》。至於“歐洲經典音樂部分”,作者主要是考慮到“歐洲音樂的發展過程中,西歐曾長期是經典音樂的中心”,書中選有少數美國音樂家,如麥克道威爾、格什溫、伯恩斯坦等,作者認為他們“活躍在美國樂壇的大師,大都來自歐洲,甚至出生於美國的麥克道威爾等,也都是歐洲移民的後代”。因此該書沒有叫“西方經典音樂部分”,也沒有叫“歐美經典音樂部分”。而是用了現書名。

評價影響

影響

《李嵐清音樂筆談》發行後反響很大,新華網、人民網等權威主流媒體皆有宣傳推介或評價。其首發式暨交響音樂會2004年9月8日晚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了首發式暨交響音樂會並講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北京101中學的交響樂團演奏了貝多芬、勃拉姆斯、馬勒、格什溫等音樂家的作品,中央有關部委和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藝術教育界專家以及在京部分高校、中學的校長和學生代表兩千餘人參加了首發式暨交響音樂會。
李嵐清為讀者簽名李嵐清為讀者簽名
關於《李嵐清音樂筆談》的出版座談會、音樂講座、演講等,也在若干省市陸續展開,都是引起廣泛的關注,如在廣東,李嵐清便攜書分別在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深圳大學為師生作了題為“音樂·藝術·人生”的精彩演講,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時省委領導劉玉浦、蔡東士、李鴻忠、梁國聚、肖志恆等分別出席並聆聽了講座。4萬多名廣東高校師生通過網路、電視收看了演講會盛況。如在湖北,《李嵐清音樂筆談》研討會2013年12月11日在湖北出版文化城舉行。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出版社,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負責人及教育界、音樂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中國小的音樂教師等30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

評價

新華社的推介:《李嵐清音樂筆談》集藝術性、教育性和思想性於一身,是一部關於音樂與人生、音樂與工作、音樂與教育的音樂普及讀物。作者將自己幾十年來對歐洲經典音樂的愛好與理解以及音樂給人生的啟悟凝練於文字中,以親切樸素的敘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陳述50位音樂大師的心路歷程,展示了歐洲經典音樂300多年的歷史。書中圖文並茂,所配近100幅音樂家肖像,均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繪製,所附得經典音樂選段DVD,將輔助讀者更好地認識音樂、理解音樂。
人民日報的推介:《李嵐清音樂筆談》是一本音樂普及讀物,也是一部關於音樂與人生、音樂與工作、音樂與教育的交響詩般的著作,圖文並茂,集藝術性、教育性和思想性於一體。全書包含音樂家傳略、作者札記、作品選介及音樂常識與名詞解釋四部分,仿佛一首如歌的行板。李嵐清將自己幾十年來對歐洲經典音樂的愛好與理解,以及音樂給人生的啟悟都凝練於文字中,為讀者打開嶄新的視野:音樂給人以直擊心靈的力量,讓讀者的生活更有情趣、思維更有創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厚。
書插頁:李嵐清音樂演繹書插頁:李嵐清音樂演繹
人民網的評論文章:中國教育部、新聞出版總署及文化藝術界對《李嵐清音樂筆談》一書給予了高度重視。該書對普及和提高教育工作者、大中學生及廣大民眾的音樂文化素養、推進全國素質教育工作的展開、構築國民“終身學習體系”有很大幫助。《李嵐清音樂筆談》的作者李嵐清任職期間,認真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尤其注重各級各類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強調美育和藝術教育對於加強和促進素質教育的作用。他希望國人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對歐洲經典音樂予以重視,培養這方面的興趣,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鑒於市場上介紹歐洲古典音樂的出版物大多比較專業,李嵐清作了這個可貴的嘗試,他希望通過一個非音樂專業的音樂愛好者的積累和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對歐洲經典音樂有所了解並產生興趣,推動藝術教育的開展和普及。《李嵐清音樂筆談》從文字斟酌到章節編排,從插圖選編到光碟樂曲的挑選,都充分體現了李嵐清的獨具匠心和對普及、推廣經典音樂的殷切期望。他把這本書獻給所有知識分子,以及所有喜愛音樂的人們,希望它能架起一座通往音樂的橋樑,讓更多的人通過它進入音樂世界,了解音樂,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促進中國藝術更好地走向世界。這本書尤其適合音樂教師、大中學生閱讀,對教育管理工作者、在領導崗位上的人也深有啟發。《李嵐清音樂筆談》的出版發行是中國教育界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對於教育部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和美育工作的開展,提高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文化修養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介紹

李嵐清,1932年5月生,江蘇鎮江人,復旦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大學文化。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1981年至1992年,歷任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政府貸款辦公室負責人,對外經濟貿易部外資管理局局長,天津市副市長兼市委對外經濟貿易黨工委書記,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副主任等。1993年3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同年6月任全國打擊走私領導小組組長。1994年任全國外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1995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1998年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副組長。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
李嵐清李嵐清
李嵐清主要作品有《李嵐清教育訪談錄》、《李嵐清音樂筆談》、《李嵐清中國近現代音樂筆談》、《音樂·藝術·人生》、《原來篆刻這么有趣》、《李嵐清篆刻藝術俄羅斯巡展作品集》、《突圍:國門初開的歲月》,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