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地球物理測井的理論、方法、解釋及套用軟體研究。主要貢獻包括: 1.在 利用電阻率計算儲層孔隙度、含油飽和度的基礎實驗和機理研究方面,提出了非均勻各向異性的體積模型,導出了電阻率 -孔隙度、電阻率 -飽和度關係的一般形式,從而證明了 Archie 等經典公式都是該一般形式在一定條件下的特例。 這一成果的代表作《 General Forms of the Resistivity Porosity and Resistivity-Oil (Gas) Saturation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ir Optimum Approximation Function Types (I), ACTA GEOPHYSICA SINICA, 1989, VOLUME 32, NO.3, ALLERTON PRESS, INC., New York. 》被學術界認為“是近年來國內外在這個領域中最有建樹的獨創性工作、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地球物理測井》 1989年第一期評論)。 2. 提出廣義測井曲線理論,首次給出能夠統一描述當前和未來所有測井信息的數據格式 Cif,得到國際石油標準化組織認可(美國《 INFOPOSC》雜誌第八卷第一期評論 )。在此基礎上,領導研製開發了國內大型測井工作站解釋系統 Cif2000。 3. 是國內最早開展長源距聲波測井理論、方法、波形提取和在勘探天然氣中的套用研究人員之一,重要成果是發現和闡明了測井全波波形上縱波首波和橫波首波的相位關係,為全波信息提取提供了最直接、最準確的手段。目前研究的領域是 複雜儲層測井解釋處理技術。 1980 年至今,先後在《科學通報》、《地球物理學報》、《自然雜誌》、《石油學報》和《測井技術》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60餘篇,其中三篇在美國發表,四篇在國際會議上宣讀;出版專著兩部。先後四次前往美國、三次前往俄羅斯參加學術會議並作大會發言和專題報告。 1992 年獲中國科協、中組部、人事部授予的第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00年“測井解釋工作站系統”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外還分別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一次和三等獎四次。 2004年 11月 25日在俄羅斯獲歐亞地球物理協會頒發的“為測井技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榮譽證書。 北京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大學兼職教授、長江大學特聘教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