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0年,《石油學報》創刊,為雙月刊。
2005年,改為全彩色印刷,並正式由雙月刊改為月刊發行。
2016年1月,改為自辦國內發行,國內發行不再通過郵局訂閱。5月,召開《石油學報》編輯委員會換屆暨八屆一次會議。
2014年,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石油學報》設有地質勘探、油田開發、石油工程、綜合信息、綜述、學術論壇、來稿選登等欄目。
學報重點報導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具有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成果,反映重大課題研究的最新進展,推廣新技術和新方法,促進國內外石油科技學術交流。主要刊登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地質勘探、資源評價、油氣藏工程、油氣田開發與開採、鑽井和採油工程、油田化學、油氣集輸、石油機械等方面的論文。
學報主要讀者對象為國內外石油科研人員、油田礦場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師生。
編委成員
根據2018年學報官網顯示,《石油學報》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有顧問12名及編委75名。
顧問:翟光明、邱中建、李德生、王德民、戴金星、郭尚平、胡見義、童曉光、康玉柱、韓大匡、王鐵冠、曾恆一
編委:王良書、王招明、王尚旭、王瑞和、史基安、呂延防、朱光有、朱筱敏、劉文匯、劉合、劉池陽、劉希儉、閆鐵、孫寶江、孫贊東、蘇義腦、李寧、李傳亮、李相方、李琪、邱楠生、何登發、汪海閣、宋岩、張水昌、張功成、張勁軍、張金川、張建國、張烈輝、陳漢林、陳紅漢、陳勉、羅平亞、羅曉容、金 衍、金強、周海民、龐雄奇、鄭和榮、趙宗舉、趙靖舟、郝芳、胡文寶、姜在興、祝效華、高德利、郭召傑、郭彤樓、彭平安、程傑成、曾聯波、蒲春生、蔡東升、戴彩麗、ClydeMoore、ColinMacBeth、ErikM.Galimov、GeoffreyS.Ellis、GeorgeA.McMechan、GiovanniBertotti、HorstZwingmann、KlitiGrice、LiMaowen、LiuKeyu、PaulGreenwood、QingHairuo、RezaRezaee、RobertG.Loucks、RobertoAguilera、SteveR.Larter、ThomasOldenburg、TimothyS.Collett、ZengHongliu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研究發表
根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石油學報》出版文獻量為5095篇。
根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石油學報》出版文獻量為257篇。
影響因子
根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石油學報》總被下載1950095次、總被引118228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308、(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913。
根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石油學報》載文量為3213,被引量為64217,下載量為187248。2015年影響因子為3.44,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第31名;在石油與天然氣工業,天文學、地球科學,基礎科學(906種)第3名。
榮譽表彰
2001年,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
2002年至2013年連續12年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
2002年、2006年及2011年分別獲第五屆、第六屆和第七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期刊評比一等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獎。
2006年至2014年,連續9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分別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2012年至2014年,連續3年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2013年,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
文化傳統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全面反映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科研成果,緊密跟蹤世界石油工業科技進步的潮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推廣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新技術、新理論、新成果,促進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為推動中國石油勘探開發事業的迅速發展,尋找出更豐富的油氣資源作貢獻。
領導信息
職務 | 姓名 |
主編 | 賈承造 |
副主編 | 趙政璋、馬永生、周守為、孫龍德、金之鈞、朱偉林、趙文智、李 陽、鄧運華、袁士義、周撫生、劉揚、張昌民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