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人口民族,經濟概況,農業,服務業,交通,社會事業,文化藝術,衛生醫療,社會保障,歷史文化,自然遺產,歷史遺產,
建制沿革
因鄉政府駐地原有李姓在此開鋪而得名。1962年設李家鋪公社,1983年改鄉,屬澧縣,1984年改為澧縣李家鋪鄉,1985年劃歸津市市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李家鋪鄉轄官堰居委會,樟樹、廟基、土橋、利興、箭樓、燈塔、雙坪、萬家、雙堰、同樂、清泉、梁家坪12個村。政府駐官堰居委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李家鋪鄉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11°88′,北緯29°63′。地處津市市區南部,北臨澧水,南接毛里湖,與保河堤鎮、白衣鎮、新洲鎮、靈泉鎮接壤,距離津市市區17公里。總面積6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家鋪鄉為“兩水夾一崗”地形,街沿崗呈長方形,地勢呈不規則形狀,為丘陵地形地貌,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境內多為天然林地和農田,林地多分布在山坡和山丘頂部等坡度較大地帶,谷地多為農田、菜地和農房,水庫、水塘、水渠、溪流較多。周圍部分山丘延綿成帶狀,植被良好,有利於生態綠地系統形成。
氣候
李家鋪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春溫多變,夏季酷熱,秋雨寒秋,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無霜期272天,適宜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生長。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霜凍等。
人口民族
李家鋪鄉主體民族為漢族,2011年末,李家鋪鄉轄區總人口19151人,其中農業人口1500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7.89人。
經濟概況
農業
李家鋪鄉耕地面積2.685萬畝,其中水田2.445萬畝,旱地0.15萬畝,以種植水稻、棉花、油菜為主。2011年,水稻總產量17558噸,單產460公斤,油菜總產量3411噸,單產120公斤,棉花總產量610噸,單產123公斤。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出欄肉豬4.8萬頭,肉牛310頭,家禽存籠29萬羽。
特色產業
李家鋪鄉有萬畝水面,年產量1750噸;利興村獺兔養殖,年出欄6.3萬隻,年收入130萬元;箭樓村廣豐生態生豬養殖,年出欄2萬頭;清泉村金銀花種植基地,面積150畝,年收入140萬元;廟基村循環農業示範基地—宏碩生態園,年產值220萬元。
服務業
2011年,李家鋪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業生產總值3億元,比2010年增長16%,財政收入81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勞務收入702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民人均收入6100元,比2010年增長17%。
交通
李家鋪鄉境內有省道S205線,2011年硬化公路達到70公里,規劃中的安慈高速途徑李家鋪鄉。
社會事業
文化藝術
2011年,李家鋪鄉境內有綜合文化站1所,農家書屋10個,藏書8萬冊。
衛生醫療
2011年,李家鋪鄉境內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3個,覆蓋率100%;2011年末,13個村(居)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李家鋪鄉農村低保747戶,851人;城市低保100戶,113人;農村五保113人。
歷史文化
自然遺產
樟樹村百年老樟樹,箭樓村用於祈福的豬列老樹,同樂村草台戲等。
歷史遺產
箭樓村由於清初將領吳三桂操練水兵遺留下來的文化遺址群,龍王古廟,土橋村狀元橋,樟樹村蓮花台和明吏部侍郎古墓、廟基村陶瓷古窯遺址、利興村六朝古堡、雙坪村的洗馬汊,清泉村極樂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