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道,魏晉時期的一個道派,繼於君道後活躍於江南一帶。李家道起源於四川,似乎最初是漢末蜀中的一個方士集團,三國時輾轉至吳國後廣泛傳播。李家道以祝水神符為人治病,與張陵天師道相類似,但與葛洪主張的煉丹服食以求長生不死的金丹道又有不同。為五斗米道的支系。
比起早期五斗米道來,李家道顯得更為成熟,已逐漸傳播到社會上層,滲透到名門望族。到東晉葛洪時期,李家道仍在江南盛行。晉以後李家道逐漸消失,或雖尚在民間流傳,但已基本融人天師道。
總之,李家道是起源於四川,三國時在吳地廣泛傳播的一個道教派別,他們以祝水神符為人治病.與五斗米道相似。而與葛洪的煉丹服食求長生不死相異。李家道比起早期的五斗米道來更為成熟.已傳播到社會上層,到東晉葛洪時仍在江南盛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家道
- 起源:魏晉
- 創始人:李八百
- 歸屬:道教
- 來源:《神仙傳·李八百傳》
基本信息,簡介,歷史,記載,發展,評價,
基本信息
李家道為三國時期蜀人李阿、李寬所創,以崇拜神仙“李八百”而得名。吳大帝(222--252)時,二人至吳地傳教。因其以符水為人治病頗為靈驗,招致眾多信徒。至東晉時,“弟子轉向教授,布滿江表,動有千許”。
李家道在民間影響深遠。自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始,直至隋煬帝大業十年(614),二百餘年連綿不絕,信徒遍及今山東、安徽、河南、湖北、陝西、甘肅、四川等地。信徒中除了漢族外,還有少數民族。
簡介
該派托始於仙人李八百,並尊之為祖師,世人乃以其祖師姓氏名其派。李八百,葛洪《神仙傳·李八百傳》云:“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或隱山林,或出市廛。”因見唐公房有志於道,歷試之,最後以《丹經》一卷授之,入雲台山仙去。李八百又作李八伯。 《雲笈七》卷二十八《二十四治》“中八品”第一昌利治注云:“山在懷安軍金堂縣東四十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昔蜀 郡李八伯初學道處。八伯,唐公房之師也,遊行蜀中諸名山,常自出戲於成都市,暮宿於青城山上,故號為八伯也。”以上記載,皆未著明李八百的時代,蓋為兩漢時期流傳 於四川民間的神話人物。在流傳中,或雲其"年八百歲",或言其"動輒八百里",故號李八百。因為流傳較廣,且為世人信向,故有道士假託其名以創李家道。
歷史
在流傳中,或雲其“年八百歲”,或言其“動輒八百里”,故號李八百。因為流傳較廣,且為世人信向,故有道士假託其名以創李家道。 李家道創始於何時何人?葛洪《抱朴子·道意》斷為三國時蜀人李阿。該篇云:“或問李氏之道起於何時?余答曰:吳大帝(孫權)時,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傳世見之,號為八百歲公。人往往 問事,阿無所言,但占阿顏色。若顏色欣然,則事皆吉;若顏容慘戚,則事皆凶;若阿含笑者,則有大慶;若微嘆者,即有深憂。如此之候,未曾一失也。後一旦忽去,不知所在。”葛洪所作《神仙傳·李阿傳》也作了同樣的敘述,只在上文之後加了一段有關古強之事,曰:“有古強者,疑阿異人,常親事之,試隨阿還所宿,乃在青城山中。強年十八,見阿年五十許;強年八十餘,而阿猶然不異。後語人,被崑崙山召,當去,遂不復還也。”
託名李八百去吳中傳道的不止李阿一人《抱朴子·道意》繼李阿事之後,又記有李寬,云:“後有一人姓李名寬,到吳而蜀語,能祝水治病,頗愈,於是遠近翕然,謂寬為李阿,因共呼之為李八百,而實非也,自公卿以下,莫不雲集其門,後轉驕貴,不復得常見,賓客但拜其外門而退,其怪異如此。於是避役之吏民,依寬為弟子者恆近千 人,而升堂入室高業先進者,不過得祝水及三部符、導引日月行氣而已。 余親識多有及見寬者,皆雲寬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聾,齒墮發白,漸又昏耗,或忘其子孫,與凡人無異也。
吳曾有大疫,死者過半。寬所奉道室,名之為廬,寬亦得溫病,託言入廬齋戒, 遂死於廬中。余所以委曲論之者,寬弟子轉相教授,布滿江表,動有千計。”此李 寬“到吳而蜀語”,顯然又系蜀人。 據葛洪所記,李寬所傳李家道與五斗米道相似,以祝水為人治病,用三部符,並事導引、行氣;所居道室名“廬”。
葛洪又稱:“諸妖道百餘種,皆煞生血食,獨有李家道無為為小差。然雖不屠宰,每供福食,無有限劑,或數十人廚,費亦多矣。”即是說它不像帛家道那樣“煞生 血食”,但要舉辦廚會(道士為人祈福治病的宗教集會),參加者有時達數十人。葛洪認為,如此耗費,“亦皆宜在禁絕之列”。舉行廚會的作法,亦與天師道同。李寬所傳 李家道在吳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自公卿以下,莫不雲集其門”,“依寬為弟子 者恆近千人”,“寬弟子轉相教授,布滿江表,動有千計”。
至東晉初,又有李脫號稱李八百去中州和江東傳道。 《晉書·周扎傳》云:(王敦 作亂)“時有道士李脫者,妖術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自中州至建鄴,以鬼道療病,又署人官位,時人多信事之。”李脫既號李八百,又以鬼道療病,自屬李家道人物。其署人官位的作法,與天師道相同,表明與天師道關係密切。
記載
此李脫究系何人?史載不詳。 《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引《集仙錄》記有此前之李脫,云:“李脫居蜀金堂山龍橋峰下修道,蜀人歷代見之,約其來往八百餘年,因號曰李八百。初以周穆王時來居廣漢棲玄山,合九華丹成,去游五嶽十二洞二百餘年,于海 上遇紫陽君授水五之道,又來龍橋峰作金鼎煉九丹,丹成。三於此山學道,故世號此山 為三學山,亦號為棲賢山。” 《混元實錄》和《混元聖紀》卷五作了同樣的記載。 《三洞群仙錄》卷十七引《野人閒話》亦記李脫,云: “漢州昌利山李真人諱脫,自西周之初於此山中煉水玉及九華丹,三往三反八百餘 年,人謂之李八百。丹成,塗石成玉,變砂為珠,至今因雨往往拾得五色真珠者。後漢 建武中,餌藥騎龍上升。煉丹之處依然存在,其石壁藥氣所逼,盡成金玉之色,光彩異常。”《三洞群仙錄》卷十二又引《列仙傳》云:“李真多者,神仙李脫之妹也。隨兄修煉,而兄授之以朝元之要,行僅百年,狀如 二十許,遇太上降授以飛升之道,今蜀中有真多治是也。”據此記載,與上述《神仙傳》 所記李八百相似:因為來往蜀中八百年,人稱李八百;修煉之處既有廣漢,又有金堂。只是事跡很不相同。或者最初原型只是一個,幾經流傳之後,事跡愈增愈多,以致傳說 各異,現皆難 於稽考。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即此李脫大約也是兩漢時期流傳於蜀中 的神仙人物,其所云“周穆王時來居廣漢”固不可信,其所云“後漢建武中騎龍上升”, 或許道出了他的真實時代。若此,《晉書·周扎傳》所記之東晉李脫只能是假託,不僅 “李八百”之號是假託,其“李脫”之名也是假託。至於他本人的真實姓名、履歷,就 難以查考了。 《周扎傳》謂其“自中州至建鄴”,表明他是先在中州傳道,後去建鄴活 動。據上述很多個號稱李八百的李家道道士,都是出自四川,此東晉李脫,或許也是從 四川去中州,再去建鄴的。
《晉書·周扎傳》又稱,李脫有“弟子李弘,養徒灊山(今安徽霍山),雲應讖當王。故(王)敦使廬江太守李恆告扎及其諸兄子與脫謀不軌。時莚(周扎兄周靖第二子——引者注)為敦咨議參軍,即營中殺莚及脫、弘。又遣參軍賀鸞就沈充,盡掩殺扎兄弟子,既而進軍會稽襲扎。”按以上王敦殺李脫、李弘及周扎一門事,又見《晉書·明帝紀》及《周嵩傳》。時在東晉太寧二年(324)。
發展
繼李弘起義之後,從東晉至南北朝,發生了無數次李弘起義,據《晉書》有關人物傳記記載即有:後趙建武八年(342),山東貝丘人李弘自言姓名應讖,舉行起義;東 晉永和十二年(356),江夏相劉岵、義陽太守胡驥討“妖賊”李弘,破之;東晉太和五 年(370),廣漢“妖賊”李弘與益州“妖賊”李金根聚眾反,李弘自稱聖王;後秦弘始 十六年(414),“妖賊”李弘反於陝西貳原,貳原氏仇常起兵應弘。此外,《魏書》 《宋書》《南史》還記有多次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李弘起義。正如北魏道士寇謙之《老 君音誦誡經》所云:“但言老君當治,李弘應出,天下縱橫,反逆者眾,稱名李弘,歲歲有之”,“稱劉舉者甚眾,稱李弘者亦復不少。”為什麼在連綿二百餘年間,會在全國廣大地區內發生如此之多的李弘起義?
李弘之名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號召力?原來是魏晉時期所出的道書中宣傳李弘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如《老君變化無極經》:“老君變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經,胡兒弭伏道氣隆,隨時轉運西漢中,木子為姓諱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宮。” 《太上洞淵神咒經》稱他為真君,謂“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樂”。“木子弓口” 是民間慣用的拆字法,“木子”合為“李”,“弓口”合為“弘”,謂李弘王治天下, 天下就將太平,人民享受大樂。在東晉南北朝那種連年戰亂、人民朝不保夕的年代裡, 這種號召自然深受民眾歡迎。因而以李弘之名發動起義,前仆後繼、連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