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桑園村

李家桑園村位於臨沂臨港區團林鎮東北部,共有1520人,1998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000餘萬元,人均純收入3046元,居全鎮各村之首。 近幾年來,該村狠抓了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先後發展優質果園1000畝,並投資2 00餘萬元給果園上了微噴灌; 發展優質茶園300畝,建起了茶葉大棚;新開發桑園12 0畝,大棚蔬菜50畝,充分發揮地力,實現了大投入,大產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家桑園村
  • 所屬地區:臨沂臨港區團林鎮 
  • 面積:耕地133.3公頃
  • 人口:1632口人
  • 戶數:共有508戶
村民由來,地理位置,發展歷史,學校教育,村莊領導,村莊經濟,醫療衛生,經濟發展,歷史名人,歷史遺蹟,

村民由來

此地原是元朝邢姓員外郎所居,後犯滅門之罪,李姓祖先遷來定居,逐漸發展成村。因周圍有邢姓殘存的桑園,故名李家桑園。據《李氏家乘》記載:“明洪武年間( 1368—1398年),始祖由海州屬海東當蘆村北徙李家桑園。”此地原是元朝邢姓員外郎所居。後犯滅門之罪,李姓祖先遷來定居,逐漸發展成村。因周圍有邢姓殘存的桑園,故名李家桑園。

地理位置

臨港區團林鎮李家桑園村地處蘇魯兩省交界的魯東南部,山東省戰工會(山東省政府前身)、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部、中共山東分局曾設立在這裡,羅榮桓肖華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工作、戰鬥、生活過。

發展歷史

1943年5月,山東省戰工會在李家桑園村開始籌備省參議會議。
1941年冬,李家桑園村成立了以李傳松為會長的“職工會”、李家諫為會長的“農民救國會”(簡稱農救會)。
1942年春,成立了以滕中珍為會長的“婦女救國會”(簡稱婦救會)。還有李淑鳳為隊長的“識字班”,莊惠亭為團長的“抗日救國會”(簡稱青抗先,也叫游擊小組)。
1942年冬,成立了以李家峰為會長的“青年救國會”(簡稱青救會)。成立了李傳明為團長的“兒童團”。
1942年,著名的甲子山反頑戰役中,李家桑園村有12名“青抗先”隊員參加了戰鬥,有36名村民攜帶26把大鍘刀組成擔架隊抬送傷員。
1943年9月,在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秘書孫明光及王建等人的領導和支持下,成立了中共李家桑園村支部委員會。
1943年,李家桑園村回響黨的號召,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學校教育

李家桑園幼稚園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團林鎮桑園國小

村莊領導

村支書:李德密

村莊經濟

莒南縣桑園石子廠
沂蒙綠茶業有限公司
50個蔬菜大棚已經基本完工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沂蒙綠茶葉專業合作社
臨沂臨港經濟開發區春秋茶業有限公司
臨沂華承養殖有限公司

醫療衛生

臨港經濟開發區團林鎮李家桑園村衛生室

經濟發展

李家桑園村位於臨沂臨港區團林鎮東北部,共有1520人,是省定貧困村之一。
村里成立了科技協會,對農戶實行“五統一”一條龍服務,即由科技協會組織統一施肥、統一噴藥、統一修剪、統一澆水、統一銷售,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先後聘請國家、省、市、縣農技果茶等部門及大專院校專家指導授課,提高了農民的科技水平,增加了農產品科技含量。該村生產的“繡針河”牌系列茶於1994年被評為省優第二名,1995年被評為市特優產品,並獲得第二屆全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生產的蘋果以其個大、味好、色澤亮潔、回味醇正而多次在省、市評比中獲獎,產品出口韓國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1997年,李家桑園村與縣春園食品集團合作新建大型養豬場1處, 1998年養豬場存欄量達4000餘頭,飼養的“洋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出口國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效益。另外,該村還建了煤球廠、紙箱廠、滑石粉廠等企業,實現了貿、工、農全面發展。 1994—1998年,李家桑園村先後被市、縣、鎮分別授予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美在農家”先進村、經濟強村等榮譽稱號。1998年,該村黨支部書記徐從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科技大王”稱號,被省政府授予“蘋果銷售大戶”稱號。

歷史名人

李鳳書生於1865年,字管圃,號筱軒,李深垕(hou)之子。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考中癸卯科舉人,1904年(光緒三十年)考中甲辰恩科三甲第九十二名進士,欽命為廣東即用知縣。回家祭祖時,患了偏癱病未能赴任,在家養病3年,於1906年去世,歿後敕授文林郎和奉政大夫。
李深垕(1836-1898),字載亭,號坤甫,又號怡齋,邑庠生。次子李鳳書考中了秀才。三子李麟書也考中了秀才,李深垕以教書為業。
李傳詢,字筱泉,一九O六年出生於團林鎮李家桑園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四人,傳詢居長。其家有土地二十八畝,房屋兩處。

歷史遺蹟

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舊址
1943年8月,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省政府前身)在團林鎮李家桑園村成立。現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舊址保存完好,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暨“沂蒙精神”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