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義(黑龍江省勞動模範)

李學義,1921年生。山東省萊蕪縣人。自幼務農,沒讀過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學義
  • 出生地:山東省萊蕪縣
  • 出生日期:1921年
  • 主要成就:1958至1960年當選為黑龍江省勞動模範
    196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五好職工標兵
  • 性別:男
簡介,人物生平,

簡介

李學義,1921年生。山東省萊蕪縣人。自幼務農,沒讀過書。18歲隻身到東北,在遼寧省青原縣當長工。以後輾轉到瀋陽等城市,靠拉洋車、推磨、賣零工度日。在瀋陽西塔鐵路局當過2年力工,在長春大同花園乾過4年雜工,又在安東(今丹東)竹中工務店做過3年多水泥工,受盡日偽統治者、資本家與工頭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年到40歲,還未成家。

人物生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學義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1951年來到瀋陽交通公司,當水泥工。隨著基本建設企業合併,1952年又改屬東北軍區第二工程隊。1953年初,任東北建築第二工程公司混凝土隊隊長。在參加瀋陽飛機製造廠的工程建設中,領導全隊承擔一號廠房基礎和預製柱的澆灌任務。這類工程過去沒幹過,由於鋼筋密集,石子和灰漿被分離,澆灌難度大。李學義深知這項工程的質量直接關係廠房的安全,必須考慮工程的牢固性。經反覆實踐,在施工中逐步摸索出用漏斗澆灌的方法,並通過試驗取得成功。這項技術改革的實現,加快了工程進度,解決了質量難題。全隊經過3個半月的艱苦奮戰,完成上百個杯心式基礎和大噸位預製柱澆灌任務。工件內實外光,全部達到技術要求。他對工作極端負責,澆灌基礎時遇大雨,鋼筋沾滿泥土,就用毛巾一根根擦淨,保證混凝土工程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他還一再推遲婚期,在職工中傳為佳話。
1954年,李學義所在隊改屬東北建築四公司。1955年又改屬東北建築二公司二處,調往哈爾濱,參加國家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重點基本建設項目哈爾濱電機廠、東安廠、偉建廠、建成廠和發電廠的建設。這些工程施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李學義帶領全隊職工,出色地完成每一項施工任務。在組織施工中,他發揮全隊職工的積極性,總結出一套確保工程質量的民主管理措施,形成自檢制、互檢制等有效制度。他還不斷學習先進技術,改進操作工藝,在混凝土隊最早採用攪拌機斗子落地、上料機械化等操作方法,提高勞動效率。他革新和試製成功混凝土壓力灌漿、震搗灌漿和雙筒壓力泵氣壓輸送混凝土生產線等20幾種先進機具,提出和實現700多項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其中壓力泵提高效率15倍。技術革新加快施工進度,為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做出貢獻。
1960年以後,李學義在黑龍江省第二建築公司任混凝土隊隊長,並被提拔為工人工程師。他和全隊職工克服困難,艱苦奮鬥,繼續向生產的廣度、深度進軍。1964年2月,經過反覆試驗,試製成功混凝土空心基礎砌塊,質量上乘,解決了冬季施工不能砌基礎的關鍵問題,使公司能夠承包急需冬季破土動工的工程任務。1965年,李學義所在混凝土隊已累計完成21萬立方米的混凝土澆灌和預製件任務,為國家節約原材料和人工費折合人民幣41.6萬餘元。
李學義多年來一直是瀋陽、哈爾濱市勞動模範。1956年代表全隊出席全國群英會。1958至1960年當選為黑龍江省勞動模範。1964年被評為黑龍江省五好職工標兵。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李學義主動要求去伊春參加西林鋼鐵廠的建設。1968年7月22日因病去世。時年5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