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孔定(1926年5月—2011年1月)四川省蓬溪縣人。國家第一、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導師、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綿陽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李孔定從醫60餘載,在五運六氣、中草藥、溫病學及難治性結核、白癜風、腫瘤等疑難雜症治療方面有精深研究,先後編寫出版了《溫病三字經》、《李孔定論醫集》、《新方實驗錄》等醫著,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榮獲科技成果獎十餘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孔定
- 出生地:四川省蓬溪縣
- 出生日期:1926年5月
- 逝世日期:2011年1月
- 主要成就:首屆十大名中醫
生平經歷,個人故事,社會兼職,主要榮譽,
生平經歷
李孔定,原名緒寶,1926年5月出生於四川省蓬溪縣鑼鍋鄉(現新勝鄉)老井灣一個農民家庭。8歲喪父,賴母任氏撫育成人。幼歷艱辛,養成堅毅性格。6歲就學,十年寒窗,學習訓詁經史詞章及書法。廣博的古典文學知識,為他後來學習中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3年,17歲的李孔定始任本鄉國小教員。因目睹舊社會農民貧病交加而又缺醫少藥的現狀,特別是他父親年僅28歲即被病魔過早奪去生命的悲慘情景,激發了他棄教從醫、濟世活人的志向。
1947年,李孔定開始自學中醫。越二年拜鄉里名醫李全五為師,復請教於善治時病的何成章,並從名士鄧文伯游,受益良多。1951年懸壺桑梓,數年之間,名震一隅。1955年,李孔定考入重慶中醫學校專修班,受任應秋、胡光慈等名家的親自教誨和指點。特別是通過協助李倩俠老師編寫《溫病新義》、《實用針灸療法》等書籍,使其知識更加系統化、條理化,中醫理論和診療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
1958年,調縣衛生進修學校為中醫輪訓班主講《內經》、《溫病學》、《中醫內科學》等課,深得學員讚賞。課餘,則到城關診所應診。
1959年秋末,痄腮流行,縣城幼兒鮮能倖免。諸醫以銀翹散為主方進行治療,效果不顯。李氏按三型分治:寒型用麻辛附子湯加黃芩、牛膝;熱型用加減普濟消毒飲;寒熱不顯型用仙方活命飲。應手取效,醫名大振。
“文革”期間,“戰禍漫蓬溪,煙火離離”。孔定遠離“文攻武衛”,寄情山水之間,埋頭草藥研究。拜草醫為師,拜藥農為友,嘗百草,辨藥性,畫藥樣,做標本。以草藥驗於臨床,每多奇效。特別是對風濕、結核、腸炎、痢疾、肝炎、鼻衄、血崩、帶下等病的治療,開拓了前所未有的天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歷時4年,編印出版了文圖並茂的集400多種草藥的川中、川西北第一部《蓬溪縣常用中草藥手冊》和《常見病中草藥防治手冊》。其後不久,他被調到綿陽地區衛生局主編《常用中草藥單驗方彙編》。為了編好這本書,不僅博覽群書,還上北川到江油去廣元,鑽進草藥資源無比豐富的大山里,辨識山區草藥,收集民間驗方,並用於臨床實踐。1971年6月,耗費了兩年多的心血, 30多萬字近500幅插圖的《常用中草藥單驗方彙編》終於問世。該書對每味草藥的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採收季節、主治功效、注意事項等都作了詳盡闡述,不僅受到廣大中醫藥人員和鄉村貧困病人歡迎,而且對於發掘祖國中草藥寶貴遺產具有重要意義。
1978年5月,孔定調綿陽地區衛生局主編《綿陽地區名老中醫經驗交流集》。同年底,調綿陽中醫學校任教。1980年5月任該校教務處主任,旋升副校長。1981年成都中醫學院綿陽地區中心函授站建立,孔定兼任副站長(主持工作),具體負責學校和中心函授站站教學業務工作。1980年定職為主治醫師,1982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87年晉升為主任醫師,隨即被成都中醫學院聘為兼職教授。1996年1月從綿陽中醫學校調綿陽市中醫藥研究所,直到2001年3月退休。
個人故事
孔定善治疑難病症,每多巧思,療效卓著。為病家所稱道,同行所景仰。曾診一患者,發熱惡寒兩天后竟出現舌頭外伸、口流涎水、煩躁不安,每次發作約一小時,隨後舌收煩止如常人。每天發作三、四次,諸醫束手。李氏根據《靈樞.寒熱病》原文:“舌縱涎下,煩悶,取足少陰。”用鎮肝熄風,養心滋腎的辦法,一劑中藥便解除症狀,續服三劑告愈。又如孟君患牙髓炎,劇痛難忍,服藥無效,李氏為書雞屎藤100克、鮮豬肉150克,共燉二小時,吃肉喝湯(不放鹽),一劑知,三劑已。
他常說:“只有具備高尚醫德的人才可以業醫。古往今來,榮極當代,名炳醫林,光照後世的名醫無一不是醫德高尚之人。”業醫50餘年,他對所有病員均一視同仁,有求必應。無論每天有多少求診病員,他都認真負責地接診。退休後對上門求治者,也從不推諉。雖已高齡,醫名顯赫,仍一如既往,樂此不疲。街頭巷尾,田間地頭,他義務診治了大量病員,從未收取病人報酬。對於經濟困難者常常解囊相助,為病人支付藥費,並經常親自上山為病人采草藥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
他非常強調同行的團結合作,尊重同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他認為,明朝陳實功《外科正宗》中提出的醫家“五戒十要”是同行相處的起碼態度。必須認真按照“凡鄉進同道之士,不可生輕侮傲慢之心,切要謙和謹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學者,師事之;驕傲者,遜讓之;不及者,薦投之”的要求,躬身不倦。其謙遜樸實、敬業樂群之風範,深受中西醫同行及病人尊崇。
博及醫源窮靈素 詩詞歌賦有鴻文
孔定認為:學習中醫必須“博及醫源,精勤不倦”,繼承不泥古,發展不離宗,厚古尊今,不拘門戶,才能開闊胸襟,啟迪思維,才是科學發展的態度,才是事業成功之路。
其初學醫時即熟讀陳修圓“醫書十六種”,後攻 “四大經典著作”及葉、薛、吳、王諸家著述,尤其佩服吳鞠通的治學精神和高深造詣,對其《溫病條辯》領悟較深。他深知,要想在醫學領域有所成就,必須熟諳經典,融會各家,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因此,他在遵從老師學術思想的同時,文、史、哲、易,詩、詞、歌、賦,諸子百家,無不涉獵。並廣泛收集古今名醫驗案和民間驗方偏方,通過臨床驗證總結、整理提高,為逐步形成自己的學術思想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般人學習《黃帝內經》,是很少去鑽研艱深玄奧的“天元紀”、“六微旨”、“氣交變”等幾篇運氣學說大論的。孔定則不僅把《黃帝內經》的運氣學說研究得十分熟稔,而且還把《聖濟總錄》、《普濟方》、《類經》、《醫宗金鑒》、《素問玄機原病式》等歷代典籍中的運氣學說搞得通透明了。
1979年5月,一個日本醫學代表團要到北京考察學習“能預測流行病發病規律”的五運六氣學說。衛生部擔心北京的專家不能滿足日本人的需要,通知“中醫之鄉”的四川作好接待準備。四川省衛生廳旋即向全川發出緊急徵文通知。僅徵得李克光教授和孔定先生兩篇文章。日本人對孔定先生用現代語言和圖表推演的《五運六氣學說撮要》大加讚賞。中國古老神秘的五運六氣學說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為四川衛生界爭了光。這件事引起了四川省衛生廳的高度重視。當年9月,四川省成立了中醫學會。孔定的《五運六氣學說撮要》在學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暨學術交流會上再次引起轟動,身居僻壤的孔定先生在此次大會上當選為常務理事。緊接著,孔定又被推選為《四川中醫》雜誌編委會副主任委員,並擬調任《四川中醫》雜誌主編。但綿陽地區有關領導指示,一定把孔定這個人才留在綿陽。很快,孔定被破格晉升為綿陽第一個中醫副主任醫師。
對於現代醫學知識,孔定不但不排斥,而且虛心學習,其目的是不斷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為患者服務。1981年省科協舉辦日語學習班,時年55歲的他以其勤奮和智慧,獲得了全班的最優成績,老師和同學們都讚嘆不已。
孔定一生布衣粗食,生活儉樸。不逛商場逛書店,是其所在地書店的常客。每到一地第一件事便是到書店淘書。藏書讀書,是其人生的主要樂趣。走進他的住宅,兩間房屋的書櫃裡有序地排滿了各種有關工具書、經典中醫著作、現代醫學名著以及文史哲學之類書籍4000餘冊,儼如一個小圖書館。這是他一生的主要積蓄,也是他最寶貴的精神食糧。無論嚴寒酷暑,除接待求診者和來客外,朝夕研讀,孜孜不倦,數十年如一日,全把時間用在讀書和寫作上。他已先後編寫出版《溫病三字經》、《新編藥性歌括》、《綿陽市現代名醫錄》、《李孔定論醫集》、《新方實驗錄》等8部醫著,參編《中醫奇證新編》、《中醫精化淺說》、《長江醫話》、《中華名醫特技集成》、《中醫臨床與展望》、《〈傷寒明理論〉闡釋》、《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奇證卷》、《重審十分反》、《專科專病名醫臨證經驗》、《中醫自然療法》、《中醫治學經驗》等15部醫著,審定全國中醫中專教材《古典醫著》和醫著《醫中百誤歌》、《巴蜀中醫文論》、《冉氏方劑學》4部醫著,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2篇,獲省、市科技成果獎10項。
孔定先生曾在岳立言(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畢業)舉辦的國學專修班學習兩年,隨後又師事精通文史、博學多才的前清秀才王善奎和鄧文伯,詩詞曲賦無一不通。其所作詩詞格律工整,音韻鏗鏘,意境深遠,蓬勃昂揚,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如1960年深秋某夜,外地川劇團來蓬溪演出,有幾位名角登場,頗富吸引力,學校師生全去看演出了,唯獨孔定一人在校挑燈夜讀。事後,他寫了一首詩 “靜夜涼風拂案吹,梨園鼓樂漫驚幃。何人得似猶龍子,獨賞奇文月上時。”可見他追求新知幾乎達到了物我兩忘、如痴如迷的地步。《元日攻書》一詩中則表明了他將畢生精力獻身中醫事業的豪情壯志:“元日攻書意正閒,芸窗獨學靜而安。髫齡有志窮經史,終歲無方避餒寒。四紀春秋忘孔孟,一生精力事歧軒。欣逢盛世開胸膽,勇獻芻堯學少年。”
1987年,孔定作為綿陽市第一個晉升主任醫師的中醫,填了一首《南鄉子》自勉:“正道是滄桑,各領風騷道澤長,人謂香岩千古士,發揚。足與長沙試頡頏。 莫負好時光,秉燭夜行任髮霜,高職忝居新起點,毋忘。伏勝傳書笑老莊。”
據?李白紀念館楹聯選?記載,1983年5月,李孔定與成都中醫學院李克光教授等同赴江油講學,閒暇同游李白紀念館,克光教授忽然說:“此地頗為雅致,我想起了下聯,‘此地園林勝草堂’,請君對上聯”。孔定徐行五步,朗聲應道:“當年伯仲推工部”。一時傳為佳話。
嘔心瀝血傳薪火 桃李滿園譽杏林
李孔定是中醫臨床家,更是中醫教育家。從事中醫教學50餘載,從縣衛生進修校到地區中醫學校,從中醫函大到中醫高研班,他用綿綿不盡的蠶絲把莘莘學子的中醫夢想編織成了現實。先後培育杏林新秀上萬人,不少已成為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幹。
他常以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教導學生學習過硬的本領,要求學生“為醫要有三要:理論要深,臨床要精,醫德要高。”並指出“基礎要堅實,收穫勤與思,業精於實踐。此三點是治學之道不可或缺的”。他認為,只有熟讀和精思,奠定紮實的基礎,才能融會貫通,推陳出新,達到學術上爐火純青的境界。因此,他強調學生不僅要深研中醫經典著作,而且要博覽文史哲學諸書,還要研習古今名家著述、醫案和現代科技知識,藉以開闊眼界,啟迪思維,提高醫技水平。這些思想,在他整個辦學過程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他在綿陽中醫學校主管教學工作期間,堅持從嚴治學,從嚴執教。要求教師必須忠於職守,以身作則,管教管導,教書育人。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關心體貼。除嚴格課堂教學、考試考核紀律,強化實驗課和畢業實習外,還採取抽背、默寫課本重點內容、專題講座、知識和技能競賽、臨床見習、床旁教學等手段。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努力培養學生獨立診治疾病的實際工作能力。為樹立良好的校風,濃郁的學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爭創全省唯一的重點中醫學校,立下了汗馬功勞。
對於很多人來說,成都中醫學院函大綿陽中心函授站站長這個職位是沒有什麼吸引力的。然而,孔定卻把這個職位當作一副很沉的擔子來擔,當作一個使命來完成。他要在這個崗位上為川西北培養出一大批中醫實用型優秀人才。雖然只是個專科函授教育,而且學員大都已有中專文憑,但還得經過嚴格的入學考試,還得完成四年學業。不論是師資培訓,還是面授函授、考查考試,孔定都做得一絲不苟。他除親自主講《醫古文》、《內經》、《溫病學》等課外,還經常邀請全國知名教授如朱良春、周仲瑛、李克光、鄒學熹、張發榮、郭仲夫、郭子光、肖正安等來作專題講座。可以說當年綿陽中心函授站教學管理之嚴格,教學師資之優秀,教學工作之認真,教學效果之良好,是不多見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年那些中專生、函授生現在正支撐著川西北、川中地區中醫事業的一片天空。
孔定先生十分愛才惜才護才。凡是喜歡讀書、學習刻苦、熱愛中醫事業的學生,他都疼愛有加,經常贈書並題詩勉勵。“少年壯志貫雲霄,醫學高峰未必高。天士鞠通俱往矣,風流人物數今朝。” “莫之為後聖何傳,垂老昌黎緒萬千。偶憶長桑奇舍客,不徒夫子嘆才難。”筆者當年在琴泉寺讀中專時獲贈的這兩首詩,至今對我仍然發揮著極大的鞭策和激勵作用。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他都要親自關心。1982年,綿陽中醫校一批優秀畢業生被迫改行,他知道後拍案而起,把個人利益置之度外,八方奔走,據理力爭,終於在當時的四川省委副書記聶榮貴的過問下得到糾正。
培養高層次中醫人才是李孔定多年的一塊心病。1990年,李孔定被確定為全國500名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導師之一,首批帶教了張耀、景洪貴兩名高徒。要求他們必須精理論、會看病、能教學、懂科研,經其嘔心瀝血,言傳身教,示範講解,臨床指導,兩人後來都成為了四川省名中醫。1995年6月,已經古稀之年的他“自知年事已高,可眼睜睜的看到中醫陣地日趨萎縮,真是揪心,如果不在有生之年,盡綿薄之力,良心有愧!”毅然以市政協副主席身份向中共綿陽市委書記馮崇泰遞交了以培養中醫高級臨床人才為主的五條建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市衛生局寫出書面計畫,報市委批准執行。市政府為此每年撥出40萬中醫專款支持發展中醫事業。
1997年,他再次被確定為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導師,遴選譚亞萍為學術傳人。為了在有生之年給綿陽培養更多中醫高級人才,他主動要求擴招高徒,開辦中醫高級研修班。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該班於同年7月正式開學。由於該班譚亞萍、馬文紅、李時民、羅先濤、葉海燕、吳遠明、敬博等7名學員都是通過精選的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10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高徒,孔定教授為其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三年脫產學習,使其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熟練的臨床技能,豐富的臨床經驗,高尚的醫德醫風,準確的口筆表達能力,成為市內的新一代名醫。根據第一批帶徒經驗和醫學發展趨勢,決定該班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員臨床本領為中心確定教學內容,設醫學課、文史哲課、相關套用課三大類課程。採取面授與自學結合、理論與臨床結合、跟師臨床與獨立應診結合、室內教學與野外教學(采中草藥)結合、臨床與科研結合、繼承與發展結合,互教互學等方法。在教學帶教中強調一個“博”,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專”字,從而探索出了一條費省效宏、快出人才、出實用型中醫高級人才的新路子。
他十分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主張學醫者應當首先熟讀並深刻領會《大醫精誠》, “見彼苦惱,若己有之”,“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試願普救含靈之苦”。要求學生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正正派派作人,兢兢業業做事。在中醫高級研修班開班時即贈送學員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賭錢炒股休進此門”,教育學員要為濟世活人而學醫,不為謀取私利而讀書,力求做到為醫清廉,醫德高尚。並親自為該班撰寫班歌《江城子》,與學員一起時時吟唱:“中華歷史五千年,錦江山,育芝蘭。四大發明,日月麗長天。科技領先夷夏仰,英學者,筆如椽。《內經》淵博國學源,代薪傳,青勝藍。盛世躬逢,重任系吾肩。師古不泥宗發展,勤苦學,寫鴻篇。”對學生的殷切期盼,溢於言表。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學生們都能嚴於律己,忠於中醫事業,善待患者,勤奮努力工作。
目前,年屆八旬的孔定教授受好友李仲愚教授臨終囑託,收其關門弟子趙文(成都市民宗局副局長,曾任省中醫藥局副局長)為徒,認真傳承中醫學術並切磋宗教文化。
孔定教授精心培養的兩批9名高徒現在都已成為綿陽中醫戰線的棟樑人才。他所探索的中醫師承方法和教學效果受到國家、省中醫藥管理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當地黨政、廣大醫藥衛生人員的高度評價。這無疑是他為黨、為人民、為中醫事業作出的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巨大貢獻。
社會兼職
他還先後兼任農工民主黨綿陽市委主任委員、綿陽地區(市)中醫學會理事長、省中醫學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省仲景學會副主任委員、省中醫管理局科技評審委員、省衛生廳衛生志評審委員會委員、《杏林學刊》、《四川中醫函授》、《實用中醫藥雜誌》、《四川名醫傳》編委,綿陽市科技顧問團顧問、市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市中醫中級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市醫療事故評審委員會委員、市老年大學兼職教師、市中醫院特約指導醫師等職。並歷任蓬溪縣第四、五、七、八屆人大代表、三台縣第九、十屆人大代表、綿陽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市政協第二、三屆副主席、省政協第七屆委員等職務。
主要榮譽
李孔定獲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多次被省衛生廳、綿陽地(市)委、行署(政府)、成都中醫學院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教育工作者。其主要業績先後被收入《蓬溪縣誌》、《遂寧名醫薈萃》、《綿陽市衛生志》、《四川省醫藥衛生志》、《中國專家名人辭典》、《中國當代醫界精英辭典》、《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