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大鑾
- 外文名:Li Dalu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 籍貫:湖南瀏陽
背景,簡介,相關景點,
背景
從宜豐縣城西行去銅鼓,一過芳溪,群山擋道,公路只好從兩山夾著的幽谷中穿行。越往前,山體將幽谷夾得越緊,到了黃崗鄉“哨前”,突然有一座大山橫亘,公路就象撞到了一堵綠色的牆上,不得不拐著彎兒在牆上的裂紋中攀爬。這座大山,名叫黃崗山,又稱“官山”,地跨萬載、宜豐、銅鼓、修水、奉新五縣,延綿百里,磅礴聳秀。山中峽谷眾多,當地人稱它為“洞”,其中尤以山體東南的黃崗洞為最,東起院前,西至黃崗,長約四十餘里,險要異常。“哨前”便是這洞的西部洞口。要說這“官山”和“哨前”的來歷,它還與一位大名鼎鼎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大鑾有關呢。
明朝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廣大農民急劇破產,紛紛逃亡,有的流向城市,大部流向深山,過著“靠山吃山”、搭個“草棚”居住的“棚民”生活。當時贛江以西、湘江以東的廣闊山區中,就聚集著大量的“棚民”。然而,“棚民”生活並非世外桃源,封建統治者大肆搜獲“荒田”、“閒田”為“官田”,把剝削的魔爪也伸向了“棚民”;再加上當地財主惡霸的敲詐,“棚民”的生活實在是十分悽苦的。官逼民反,終於在明萬曆年間爆發了以李大鑾、楊青山為首的農民起義。
簡介
李大鑾,湖南瀏陽人,世代務農,父親受地主迫害中年喪命,不得不同妹妹與表弟楊青山外出逃亡,先後來到宜豐的黃崗、奉新的甘坊、銅鼓的雙坑等地幫紙槽業主做紙。他為人謙和,俠肝義膽;兄妹倆從小都練過武藝,在這一帶的紙業工人和其他“棚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公元1574元(萬曆二年),他兄妹與表弟楊青山在銅鼓大溈山正式揭竿起義,打“劫富濟貧”的旗幟,抗稅、抗糧、捕殺貪官污吏,到處開倉濟貧。得到了四方棚民的積極回響,很快聚集了七萬人的隊伍。為了建立可靠的根據地,李大鑾選擇了黃崗洞這個天險,以洞內李家坪的一個寺廟為聚義廳,大修“點校場”和“跑馬場”並揚言黃崗山有王者之氣要出真命天子,自封“楚王”。除了黃崗洞駐重兵外,他還遣義軍在銅鼓古橋與大緞、奉新百丈、萬載黎沅、宜豐車上等地建立分寨;可攻州陷府,退可固守老巢,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事才能。義軍曾一度攻下和占據寧州(修水)、宜豐、銅鼓、武寧、靖安、奉新、萬載、上高、瀏陽、平江等縣,引起了統治者的極大恐慌。明王朝多次派兵“征剿”,均告失敗。公元1576年夏,明王朝起用一代名將、鄱陽守備鄧子龍,會同平江、瀏陽、宜豐、萬載、寧州、武寧、奉新等八個州縣的地方武裝,採取兵進五路、步步為營的戰爭策略,將義軍壓縮至黃崗山地區;當義軍需要供給之時,鄧子龍又“密令數十騎”,假扮商人,混入義軍老營,實行“中間開花”,迫使義軍轉移,然後設計殲擊。1577年(萬曆五年)11月,在明王朝軍隊的“文武協剿”中,李大鑾、楊青山戰死,轟轟烈烈的李大鑾起義終告失敗,歷時僅三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