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任德化第二瓷廠科研所所長,福建(廈門)工藝美術學校教師,福州民營福建東方陶藝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德化縣陶瓷文化研究會理事。
人物生平
個人履歷
李國章(1947-) 福建
莆田東嶠前沁人。民國36年7月生。省陶瓷工藝美術專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歷任德化第二瓷廠科研所所長,福建(廈門)工藝美術學校教師,福州民營福建東方
陶藝研究所所長。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德化縣陶瓷文化研究會理事。李國章祖輩務農。據稱,其祖父李重,小時家貧,少有文化,一生力田。但賦性靈巧,愛好藝術,年輕時曾業餘自學
泥塑木雕,常捏弄雕制泥木人物
犬馬鳥獸等小玩藝贈與親友鄉鄰小孩作玩具,極受讚揚,名聞閭里。他年輕失妻,未曾再娶,既當父又為“母”拉扯一兒一女成長;因不堪生活重負與1日社會諸多折磨,壯年過早辭世。李國章來到人間後,僅能從父母與鄉鄰長者口中得知一二,幼小的心靈對爺爺的才藝、為人,朦朧地萌蘊著一種奧秘親切崇敬的情懷。
成長曆程
李國章的青少年時期,比其祖輩父輩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他的父親
李登(1913—1986年),少亦家貧,僅念數年國小,初通文字,但1930年代即參加地下政治活動,1950年代起歷任
莆田縣副縣長,中共莆田糖廠黨委副書記、書記,1980年代初離休。李國章7歲啟蒙,先後就讀於莆田太平國小、莆田第九中學(前身為莆田女師)。1963年夏國中畢業後,他沒有報考高中將來準備升大學或沿著父親走政治路子,而懷著神秘與好奇報考座落於藝術之島的廈門工藝美術學校中專班,就讀雕塑科木雕專業。他在藝校的學習生活,除藝術基礎知識理論課外,就是與木頭、
泥巴打交道。一塊呆板的木頭,在
刻刀的雕雕削削下,竟然變成有活力;一堆
爛泥巴,經捏捏弄弄,也獲得了生命,或變成一隻充滿 靈性的小鹿,或變成一個晨讀凝思的少女。於是,他更加愛上了這個專業——當年爺爺未競的事業。但念到三年級,正當他學得
如痴如醉的時候,祖國颳起了“文化大革命”風暴,他
身不由已地、無休止地捲入“革命、造反、長征、串連……”當他從被愚弄的噩夢中醒悟過來,要想重新找回丟棄的刻刀、塑板時,已經晚了。他深深痛失得太多了!
工作經歷
按學制年限,他本應於1967年夏畢業分配工作,因“文革”攪亂,拖至1968年11月始與另6位同學分配到
晉江地區(今泉州市)。當時晉江地區下屬7個縣,每縣一人,人事部門叫他們自報時,李國章選定了到那歷史上曾經盛產光艷璀璨的藝術珍品的偏僻山區瓷都德化。但在這期間,德化與全國各地一樣,“文革”氣焰正熾,瓷業
奄奄一息,陶瓷藝術也幾乎沒有了,
瓷塑珍品被砸碎,瓷塑藝術受批判,瓷塑老藝人挨批鬥!李國章被分配於人民瓷廠模型組,承命參加設計製作毛澤東塑像與像章。1970年2月隨廠合併到紅旗瓷廠(後稱德化第二瓷廠),仍在模型組,接受工人再教育,參加翻模、制模等
活計。1972年後,偶爾斷續到設計室接觸一點創作設計。這時的作品有如《荷花小鳥》、《鹿頭煙缸》等。1976年冬,正式調設計室搞創作,1979年春被選送省工藝美術青年創作進修班進修一年。1985年調技術科。1986年春借凋到省輕工廳研究所陶瓷研究室,下到南平美術瓷廠、
建陽瓷廠協助搞黑瓷創作。是年秋借調到廈門工藝美術學校工業設計二科(陶瓷)任教,擔任陶瓷造型與裝飾設計課程。1991年秋返廠,任研究所所長。1995年秋,受聘於福州民營福建東方陶藝研究所任所長。
社會評價
李國章最寶貴的青少年時期,正值祖國10年浩劫,使他在藝術道路上歷盡坎坷,痛失青春年華。但他生活在具有悠久陶瓷文明歷史的古瓷都的環境中,無處不受蘊含陶瓷文化氛圍的薰染。他在勞動與生活中所接觸的一切,如陶瓷工藝
老師傅的一言一行,每一項技術操作與勞動作業等等,都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與思想成長注入豐富的內涵與素養。當他長期幹著平凡、枯燥、沒有意味的
雜活勞動,思想無聊、迷惘、不知追求什麼的時候,卻看到比他年長的校友
王則堅,雖也在困頓中而沒有氣餒,暗中仍孜孜不倦地熱衷於藝術的追求。李國章很尊重這位同行長者,兩人並成為
知交。在這位同行長者的薰染啟發誘導下,李國章重新燃起對藝術希望、追求的火花。他開始從各方面探索、了解德化陶瓷發展的歷史與特點,主動廣泛接受陶瓷文化藝術的薰陶,在生活中觀察思考,在心胸中設計著各種圖樣、造型……陶瓷藝術重新回到瓷都德化的生產、生活中後,李國章懷著敬慕的心情尋找機會去拜訪陶瓷界老前輩、一代瓷塑名帥
陳其泰,向其求教。李國章登門時,這位當代名師正在作業台前雕塑;小李一進門,老雕塑師一點沒有架子,馬上起身熱情接待,並給予誠摯的關懷與誨導。使小李受驚的是,這位技藝高超的當代名師,更虛心真誠地請小李為他改稿。李國章深深感受到陳老師傅的
虛懷若谷、熱誠待人、關懷晚輩、傳藝無私等為人、治藝態度,其作品風格、技法,是他終生學習的榜樣;其藝德藝風,思想修養,時時激勵著他在藝術與生活的道路上不斷進取與成長。對
何朝宗藝術優秀傳統的探尋研究是李國章從藝生涯中重要內容之一。其研究心得《精微謹細,力遒韻雅》(談何朝宗《渡海觀音》)一文刊載於《福建工藝美術》1981年第二期。李國章在長期的從藝生涯中,著力尋求一種新的美學境界。他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德化瓷質淨與靜的藝術效果:寓淨
於靜之中。他一手繼承傳統,一手伸向現實。他銘記當年一位老師的話:藝術的入門,要繼承傳統;藝術的突破,要藐視傳統。他正是根據這一原則進行創作,使得作品的主題、風格、技法均有其獨到之處。他所設計的16吋《龍風紋花瓶》,1977年榮獲福建省工藝美術展評會優秀作品獎,1978年被選送全國第一次工藝美術展覽受好評,並選送赴日本參展。1978年創作的《纏蓮孔雀瓶》、《孔雀耳卷葉瓶》,選送在上海舉辦的華東陶瓷工藝美術展覽受好評。
榮譽記錄
1979年在省工藝美術青年進修班創作的《妙玉》瓷塑,1980年參加全國第一屆陶瓷工藝美術創作設計評比榮獲二等獎;《雨過天睛》瓷塑,分別為《福建日報》及《福建工藝美術》、《福建青年》雜誌刊載。
1982年,在全國第二屆陶瓷工藝美術創作設計展評會上,其作品《7頭梅花酒具》、《水仙刻花瓶》榮獲一等獎,《蓓蕾灑具》、《天山行》瓷塑榮獲二等獎。《倍蕾酒具》分別為《中國陶瓷》、《實用美術》雜誌所刊載。1984年在美國
紐奧良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其《天山行》、《童男童女》瓷塑與《梅花灑具》、《雙娛酒具》、《蓓蕾酒具》、《秋月瓶》、《娛紋瓶》、《水仙刻花瓶》等8件作品被入選參展。1985年,在香港舉辦的“福建省陶瓷工藝美術展銷會”,李國章有《孔雀纏蓮瓶》、《雙耳孔雀瓶》等10件作品參展。1985年底,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省博物館、德化縣工藝美術協會在福州聯合舉辦的“古今德化陶瓷展覽”,他的《妙玉》瓷塑、《和式酒具》等12件作品被入選並設專櫃展出受好評,展後為省博物館所收藏。1986年,其《天園地方茶具》,在全國第三屆陶瓷工藝美術創作設計展評會上榮獲二等獎。1995年10月,他的作品《人之初》瓷塑,經全國評審會評審入選參加在日本美濃舉辦的國際陶瓷大獎賽及國際陶瓷展覽會參展,獲入選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