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山東大學教授)

李國君(山東大學教授)

李國君,男,山東大學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958年8月生於山東棲霞。1996年開始任山東大學教授,2000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圖論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運籌學會組合與圖論分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國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學習經歷

1982年中國首屆大學本科畢業於曲阜師大數學系,並獲學士學位;
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鄭州大學數學系並獲碩士學位;
1996年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並獲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6年前一直在魯東大學任教。
1996年開始任山東大學教授。在此期間,曾工作或訪問過美國的Vermont大學、Goergia大學;澳大利亞的New South Wales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韓國的Changwon大學等。
2004年曾受聘為中科院軟體所兼職研究員。
2005年被聘為美國喬治亞大學資深研究員。

研究方向

生物信息學、系統生物學、圖論、組合最最佳化。 主要研究方向:解決各類生物問題的算法研製與軟體設計,比如:蛋白結構預測、功能基因組預測、基因調控網路構建、DNA-motif計算、microarray數據分析、字元串序列分析、啟動子分類、等。組合最最佳化。 主要研究各類難解問題的算法設計與分析。圖論。主要研究圖的結構性質,圖論算法和圖論在生物計算科學中的套用。

主要貢獻

2011—2013,原核生物轉錄因子結合位點的算法預測及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部),負責人。
2009—2011,基於串線的3-維蛋白結構預測的新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部),負責人。
2007—2009,DNA數據挖掘中的組合理論與算法設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部),負責人。
2007—2009,信息科學與生物科學中的數學問題和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理部),課題負責人。
2004--2006,近似算法的設計與分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信息部),負責人。
2003—2005,圖論與組合技術在理論計算機科學中的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理部),負責人。
2000—2002,圖的連通因子與正交因子分解問題及算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理部),負責人。
1995—1997,禁用子圖與哈密爾頓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理部),負責人。
李國君教授在各類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自2000年以來,在圖論和算法理論方面徹底證明和解決了若干個有挑戰性的猜想和難題,其中包括Chvàtal猜想和識別字元串的可近似性等問題。在國際組合數學界最權威的雜誌“J.Combinatorial Theory”、“Combinatorica”、“J.Graph Theory”和國際計算機科學界最權威的雜誌 “SIAM J.Computing”、“J.Algorithms”、“Algorithmica”、“ACMTransactions On Algorithms” 上均發表過文章。在生物信息學方面,關於蛋白結構預測、功能基因組分類、調控模體預測以及基因表達數據分析等研究領域均已取得優秀的成果,作為第一作者在影響因子7.836的國際專業核心期刊《NucleicAcids Research》上發表學術論文5篇。
生物信息學方向
[1] Li, G., Ma,Q., Mao, X., Yin, Y. Zhu, X., Xu, Y., Integration ofSequence-Similarity and Functional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Can OvercomeIntrinsic Problems in Orthology Mapping across Bacterial Genomes, NucleicAcids Research (2011) (IF: 7.836)
[2] Li, G.,Liu,B., Ma, Q., Xu, Y., A New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cis Regulatory Motifs inProkaryotes, Nucleic AcidsResearch(2011) (IF:7.836)
[3] Li, G.,Liu,B., Xu, Y.,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cis-Regulatory Motifs with the CorrectLengths in Prokaryotic Genomes, Nucleic AcidsResearch(2010) (IF:7.836)
[4]Li, G., Ma, Q., Tang, H., Paterson, A. C., Xu, Y., QUBIC: A Qualitative Bi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Analyses of Gene Expression Data,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9) (IF: 7.836)
[5] D. Che*, G. Li*,F. Mao, Y. Xu, Detecting Uber-Operons in Microbial Genomes, Nucleic AcidsResearch(2006) (IF:7.836)
組合最最佳化方向
[6]Deng, X., Li, G.,Wang, L., Genetic Design of Drugs without Side-effects, SIAMJournal on Computing(2003) (IF:2.508)
[7] Li, G.,Deng,X., Xu, Y., A Polynomial-Time Approximation Scheme for Embedding Hypergraph ina Cycle, ACMTransactions on Algorithms(2009) (IF:1.315)
[8] Li, G., Liu,Z., Guo, J., Xu, Y., An Algorithm for Simultaneous Backbone Threading andSide-Chain Packing,Algorithmica(2008) (IF:1.239)
[9] Deng, X., Li, G.,Zang, W., A 2-approximation algorithm for path coloring on a restricted classof trees of rings, Journal ofAlgorithms(2003) (IF:1.315)
[10] Deng, X., Li,G.,Zang, W., Proof of Chvatal’s conjecture on maximal stablesets and maximal cliques in graphs, Journal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ies B (2004)(IF:1.335)
[11] Li, G., EdgeDisjoint Hamilton Cycles in Graphs, Journal ofGraph Theory(2000) (IF:0.703)
[12] Li, G.,Xu,Y., Chen, C., Liu, Z., On Connected [g, f+1]-Factors in Graphs, Combinatorica(2005) (IF:1.1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