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86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工作;
1989年9月至1993年7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獲
博士學位。
2015年11月,作為
林毅夫研究組成員,獲得第七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研究課題
1992年以來主持並參加了多項國際和國內的重點研究項目,一些成果和建議受到了黨中央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並得到了國際上承認、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先後主持了由
福特基金會提供資助的“生態敏感地帶和經濟貧困地區的相關性研究”課題、“中國
森林資源豐富地區的脫貧研究”課題和“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科建設項目”;中華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化解中國農村工業快速增長對環境和資源的負面影響的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的“中國
天然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
可持續利用的政策選擇的研究探討”;
世界銀行委託的“湖北小水電項目的扶貧評估”;
亞洲開發銀行委託的《新世紀貧困規劃方法論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化解
水資源短缺對西部經濟發展影響的對策研究”和“我國洪災防治的經濟策略研究”;
水利部委託的“
水土保持的經濟機制研究”;中華扶貧基金會委託的“政府非專職部門扶貧案例與理論研究”;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的“大眾旅遊對西部經濟的影響的研究”等。
學術作品
主要論文:《比較優勢與發展戰略》(與林毅夫、蔡昉合著,《
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關於國有林業改革的幾點思考》(《
林業經濟》1999年第5期);《治水策略需要調整》(《
科技導報》1999年第7期);《重視和深化災害經濟研究》(《
中國農村經濟》第7期);《農村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與資源保護》(《
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1999年第39期、第40期);《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異分析》(林毅夫、蔡昉合著,《
經濟研究》1998年第8期);《傳統的創新與中國的崛起》(《
經濟研究》1997年第4期);《論我國農業由傳統方式向現代化方式的轉變》(《
經濟研究》1990年第6期);《生產資料生產增長更快與經濟發展》(《
經濟研究》1987年第7期)。
至2010年,獨自或與人合作先後在Forestry Economics,MOCT-MOS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sian- 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The CATO Journal,Culture and Agriculture,Ecological Economics,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Strategy and Management等國外著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4篇。
學術觀點
在資源與環境經濟及相關領域提出了一些想法,其中較有特點的有以下兩方面:
1、關於資源壓力誘發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的論述。人類從最初的漁獵經濟,順序向
原始農業(即
種植業與
養殖業相互分離的輪耕制農業和
遊牧業)、
傳統農業(即種植業與養殖業互補的有機物循環的農業)、
現代農業(即有機物與無機物整合在一起的農業)和
生態農業(即經濟與生態整合在一起的農業),都是資源壓力誘發出來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結果;特定資源原有比較優勢的喪失也會誘發技術創新,森林利用所經歷的
肥料、
燃料、材料、原料、環境保障和生物多樣性六個階段,實際上是通過創新,以繼起的比較優勢替代原先的比較優勢的結果。所以,影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並非
資源危機,而是應對資源危機的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能力。
2、物質可以分為
資源和
能源兩大類,根據
物質不滅定律,所有資源都是可再生的,但資源的再生需要投入能源。也就是說,工農業都是利用能源生產產品和價值的過程。所不同的是農業依賴流量性能源,即太陽能進行再生產,工業利用存量性能源,即
薪炭、
煤炭、
石油、
天然氣等進行再生產。只要能源能夠持續利用,人類社會就能夠持續發展。輻射到地球上的太陽能總量是足夠大的,但只是它的能級太低,必須通過技術創新把
太陽能轉換為
電能或
熱能,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資源的再生與不可再生也在發生變化。隨著技術進步,越來越多的原來意義上的
不可再生資源都再生出來了,由於資源利用上存在著成本與收益的不對稱,越來越多的原來意義上的可再資源卻滅絕了,所以,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基點是保護
生物多樣性。
所獲榮譽
參與編寫的《林業經濟學導論》獲林業部科技進步2等獎;參與主持的《改造中國傳統農業》於1990年獲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優秀成果獎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合作撰寫的《產業化、商品化:中國林業走出困境的現實選擇》於1994年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參與研究的《中國速生豐產林規模、布局和管理體制研究》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主持的《中國林業產業政策研究》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研究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發展戰略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主持的《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研究》和參與研究的《
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參與撰寫的《中國農村改革20年》獲
國家圖書獎和中宣部“
五個一工程”獎;主持完成的《發展的後勁》作為叢書之一獲中國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