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李卉(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卉,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藝術學博士。

現任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助理教授。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教育背景,研究方向,開設課程,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

曾赴韓國嶺南大學、中國台灣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理論與批評、媒介文化研究。
在《電影藝術》《當代電影》《現代傳播》《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期刊發表論文/譯文二十餘篇。
獲北京大學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校長獎學金、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和獎項。

教育背景

2018-2022,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專業,藝術學博士
2015-2018,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藝術學碩士
2011-2015,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文學學士

研究方向

電影理論與批評、媒介文化研究。

開設課程

《影視評論》《大師電影》《類型電影研究》《歐洲電影研究》

發表論文

[1] 李卉.從“電影眼”到“監控眼”:監控影像的媒介特徵與視覺文化分析[J].電影藝術,2022(01):65-72.
[2] 李卉,陳旭光.數字時代電影想像的轉型與想像力消費[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08):86-95.
[3] 李卉,陳旭光.論電影想像力及後電影時代的想像力消費[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9(03):57-67.
[4] 李卉.萬瑪才旦:藏語電影的多元文化身份書寫與主流化之路[J].電影評介,2021(06):13-18.
[5] 列昂·葛瑞威奇,李卉.谷歌變暖:作為生態—引擎電影的谷歌地球[J].電影藝術,2021(02):47-52.
[6] 李卉,陳旭光.論新力量導演的產業化生存——中國電影導演“新力量”系列研究[J].未來傳播,2021,28(01):85-91+122.
[7] 陳旭光,李卉.新力量導演的類型化生存與電影美學風格的重塑[J].文藝論壇,2020(06):95-101.
[8] 李卉.20世紀50年代初上海留滬影人的城市電影創作[J].電影理論研究(中英文),2020,2(03):78-88.
[9] 李卉,陳旭光.新力量導演的“電影節生存”與藝術電影的多元樣貌——中國新力量導演系列研究之一[J].長江文藝評論,2020(04):14-20.
[10] 陳旭光,李卉.論新力量導演的網路化生存——中國電影導演“新力量”系列研究之一[J].現代視聽,2020(08):5-11.
[11] 阿金·阿德索坎,李卉.奈及利亞電影的“民主”實踐[J].電影藝術,2020(02):31-37.
[12] 李卉.《江湖兒女》:電影工業美學視域下作者電影的類型化與市場化[J].文藝論壇,2019(06):106-112.
[13] 李卉.《江湖兒女》:賈樟柯電影的文化之維與美學之思[J].長江文藝評論,2019(05):54-63.
[14] 克里斯·利帕德,李卉.伊朗藝術電影中的邊緣與幽默[J].電影藝術,2019(04):130-137.
[15] 陳旭光,李卉.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的觀念革新與創作流變[J].長江文藝評論,2019(01):85-95.
[16] 陳旭光,李卉.爭鳴與發言:當下電影研究場域裡的“電影工業美學”[J].電影新作,2018(04):45-54.
[17] 陳旭光,李卉.電影工業美學再闡釋:現實、學理與可能拓展的空間[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8,25(04):99-108+145.
[18] 薩基特·喬杜里,沙希·高希·古普塔,李卉.《起跑線》:透視印度教育——薩基特·喬杜里訪談[J].電影藝術,2018(04):89-93.
[19] 陳曉雲,李卉.“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年中國電影創作狀況分析[J].藝術評論,2017(02):16-26.
[20] 陳曉雲,李卉.類型雜糅與樣式融合:類型批評視域下的2016年度中國電影[J].藝術百家,2017,33(01):75-80.
[21] 陳曉雲,李卉.欲望的工業:類型與性別視域下的電影明星[J].電影新作,2016(06):23-28+32.
[22] 陳曉雲,李卉.作者底色下的風格轉向——管虎電影導演創作分析[J].當代電影,2016(10):66-70.
[23] 陳曉雲,李卉.“下山”與“歸來”——2015年中國電影創作狀況分析[J].藝術評論,2016(02):19-27.
[24] 陳曉雲,李卉.觀念自覺與樣式拓展:類型批評視域下的2015年度中國電影[J].藝術百家,2016,32(01):94-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