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偉藝術簡介
1963年生於成都郫縣,號“犢牛堂”主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作品先後被國內外重要機構收藏,出版有李光偉個人畫集等。由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名家李光偉》畫冊等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1993年入四川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並拜著名畫家
譚昌鎔、
邱笑秋先生為師,研習中國山水、花鳥畫。
1999年入上海當代美術研究院深造後並留校任教2年,現為中國書畫研究院藝委會委員(一級畫師)。
1999年作品《雄鷹圖》參加當代著名畫家“99水墨神韻”提名展。
2000年《荷塘月色》參加“上海春季沙龍中國名家藝術邀請大展”並獲優秀獎。
2003年為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三建,做畫《龍鳳呈祥》,並為錫山三建題詞。
2006年7月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之邀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梅花圖》;8月應中共中央辦公廳邀請為中南海創作《飄雪》。
2007年7月應中央軍委辦公廳邀請,為八一大樓創作《群英會》。
藝術評價
李光偉的筆墨情懷——(沈傑/文)
他是一位渴望用水墨花鳥畫來表達內心世界的青年畫家,當代水墨花鳥畫變革的通例,是將某種已經定型的技法加以改造,取合變化和誇張,但這種改造的方法仍然是和傳統靠得太近,如何從傳統資源中找到自我,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提煉出自我筆墨精神世界,這是一個艱難課題。
他出生在天府之國的蓉城——成都,卻在鄉村度過了幾十年的漫長歲月,那裡的山水、草木、渡口、池塘,都曾留下他的足跡,而他如此地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從《荷塘月色》到《獨立寒秋》這一系列作品來分析,他對傳統筆墨的把握,和特有質感的線條已趨向成熟。他所表現的枯荷和孤獨的鳥,正是作者對生活高度概括和提煉,是畫家對生命的吶喊!他正在探索一條新的花鳥創作思路。
他在花鳥畫的創作中特彆強調的是筆墨語言的抒情性,他作畫求“似與不似之間”,藉助音樂的節奏來表達事物瞬間變化,以
半抽象的意味傳遞著花與鳥之間的情感。因而,他的花鳥畫是以擬人的表現手法,使人讀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的韻律感!光偉君在花鳥畫的用筆上追求線的生、拙、古、澀、重,追求墨色之間的變化和韻律,追求意象之間的表達和輕重之間虛實關係,體現一種厚重蒼茫的力度美和狂放的自由精神境界。他尤其擅長以焦墨破淡之法,達到了滋潤空靈的特有效果。
另一方面從他近 日所提供的新作來看,畫面中的顏色應當再考究一點,讓人有賞心悅目感,這就是當代花鳥畫家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墨與色之間的清逸過渡問題。而個人形式語言還應當再往高度上去錘練,不要只迷戀筆墨的表面形式,而失去畫面的深度。
總之他的花鳥畫已經邁開了可喜的第一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相信,只要他經過鍥而不合的努力,憑他的才氣,定能在中國畫壇中取得更大的藝術成就。
元氣淋漓 簡約凝重——讀李光偉的大寫意花鳥(徐恩存/文)
在中國繪畫中,寫意是一種獨特的樣式,它以直抒性情為特點,不拘形似,一任情緒流淌,筆墨自由,無拘無束,是一種與生命相關聯的抒寫形式;而大寫意繪畫,則是生命意識的直接表達,直接與生命本色相通,其筆墨的書寫出自生命衝動與激情,進行豐富的變化。因此,它以汪洋肆意,率性而為為基本形態示人,讓人從中領略到一種狂放無羈般的情感奔涌,以及生命本色與天性情愫的真摯表達。
應該說,大寫意是一種極具難度的繪畫,不僅筆墨修養要求極高、綜合素質亦要求極高、文化底蘊要求也極高,重要的是,要求畫家善於以筆為語言去直抒心境,筆墨之間飽含生命衝動,它是生命感受的外化,並力求接近生命的原初。
李光偉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畫家。
他花鳥畫,體現的是真正的大寫意精神,而大寫意精神也是他在藝術上,為之努力的理想和目標。顯然,光偉不是因襲古人、對之亦步亦趨的畫家,他對藝術有獨到見解和認知。首先,他對周圍世界採取的並非冷漠觀望的態度,而是自覺置身其中,捕捉感受、尋找靈感、發現形式,用以歸納、提煉藝術的表現形式;他善於在現實社會發現並感悟某種素材,以素材的內在結構與形態創作源於造化的鮮活氣息和生動感覺;其次,在藝術表現中他不為技法、程式所礙,而於率性中建立恰切的語言和美感,使之更符合自我性情;最後,畫家尤重“以技入境”的原則,技法不是目的和根本,在畫家看來,是通過藝術真諦的橋樑,一切都為著“造境”,並在畫面上實現自我生命,筆墨技法、理想目標、美感境界的渾然一體。
鑒於此,李光偉的大寫意花鳥,重氣韻、重元氣、重簡率,同時也重凝重感,這使得他的花鳥畫獲得了內在的充實和飽滿。細察畫家的作品,可以看出,在刪繁就簡、筆斷意連中,用筆蒼厚,用墨沉穩,意象氤氳,畫面上一派酣暢與磊落;而筆墨間的元氣流露,無疑,根源於畫家生命本色的氣韻流貫和內在素質陶冶,特別是在精神層面上對生命、藝術、技法的整合,使之在藝術本質方面獲得了表現的自由,對李光偉而言,這種自由的書寫體現為一種質樸於本色的淋漓發揮。
光偉的大寫意,看似即興揮灑,實際上是成竹在胸,用筆老辣蒼茫,尤重大巧若拙、寧方勿圓、寧澀勿滑,一筆下去如枯藤老樹,乾澀曲折,無盡意蘊盡含在皴擦、橫掃於托筆之中,可以肯定,畫家如此畫法得益於書法的用筆,點、劃、轉、折等均體現出書法的力度、節奏與韻律,其中的“乾裂秋風”與“潤含春雨”等用筆方法相得益彰互動共生,創造出氣厚則蒼、神和乃潤的筆墨內蘊於形態,使畫面在乾濕、濃淡、疏密之間呈現出生動氣韻,致使以筆立骨,結構奇中有穩,無序而有序,且樸拙而有意味。
幾條樸拙而乾枯的線條,在頓挫中呈豎向垂直,或呈橫向水平,乃至斜線的切割,使長、寬的二維空間中,被分割為多個空間,在同一時間中得到並置的展示,正是這處傳統的“平面空間”表現體系,為筆墨表現帶來了極大自由,為超越物象之“形”的整和帶來了空間自由,筆墨得以盡情發揮和進行多樣化、豐富性的演繹。
作為大寫意畫家,李光偉除卻在研究、繼承傳統繪畫精神中,力求領會與理解其精髓外,還在為我所用,我取所需中將其融會貫通於自己的藝術思考與藝術實踐中,光偉又把現代人的激情與現代人的藝術理念同時表現在作品中,使筆墨在一任揮灑中,簡率而凝重,且在總體意象上表現為近於抽象的意象韻致。如《秋雨雙鷺》《枯荷圖》《水墨情懷》《空谷幽蘭》《荷趣圖》《聽雨》《鳴秋圖》《無題》等作品,都基於一種抽象式的意象理念,極盡筆、筆型、筆性的變化和墨色、墨層、墨韻的營造,達到一種蒼茫渾然和潤澤靈動的視覺效果,具體而言,李光偉的花鳥畫是以致廣大於盡精微為特點的,在審美取向上偏於拙、重、生一路,追求蒼茫感與意韻的深沉表現,特別是他善用焦墨破淡之法,使他的花鳥畫創作別開生面,令人回味不已。
與“當下”繪畫的唯美風相比,愈加見出李光偉藝術追求的可貴,在不事雕琢的用筆之中,沉浸著他內心世界的深邃與高遠,表達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以及美學的思考成熟,應該說,這是一種藝術的自覺和生命的自覺,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有如此波瀾壯闊的水墨景象,獨抒了個性精神風采。
李光偉是在承前啟後中走向成熟的當代花鳥畫家,他依然遵循著“物我兩忘”的生命態度和藝術態度 ,在走進自然之中,走進文化之中,走進心靈之中,奠定了自己藝術的出發點和風格面貌,使他的藝術因而嘰動著人們的心扉,讓人在欣賞之餘,獲得一種新的審美啟示。
“畫到生時是熟時”,“無法之法是為至法”,“不似之似”等中國畫原則,使李光偉的作品以一種感性生動的形式,抒寫著自然生命的活力與形式,抒寫著自然生命的活力與形式,並在一種崎嶇、生澀、拙厚中形成老到、蒼茫與凝重的境界與氣息,它們溝通著千年歷史和未來,因而,在生機蓬勃的整體感覺中,感悟著生生不息的造化之迷……
作品賞析
《雄鷹系列》
《荷韻系列》
《山水系列》
《花鳥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