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李偉華, 1965年生於浙江慶元。1985年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後進修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研究班、
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研班等。1985年開始從教從藝。民進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杭州偉華教育書畫院院長,浙江開明畫院特聘畫師,浙江省大愛慈善基金會宣傳處主任,福建盛世開元書畫院院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女子書畫院顧問,香港書畫網藝術顧問,教育部中國書畫等級考試高級培訓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才藝測評審員會硬筆專業評審副主任、全國才藝大賽評審,杭州藝術家俱樂部常務理事,浙江省形象設計協會理事,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會員、世界浙商書畫俱樂部會員。
作品參加
2007年,參加“書畫名家迎春現場作品拍賣會(杭州)”
2007年,參加“第十屆全國實力派書畫作品拍賣會”(瀋陽)
2008年,“中國當代名家藝術精品專場拍賣會”(深圳)
2008年10月,“李偉華師生書法作品展”在杭州陸游紀念館舉行。
2009年,“大美術大收藏拍賣會”(杭州)
2010年,《杭州日報》“李偉華書法義賣為骨癌學生捐款專題”
2012年10月,“映像江南——李偉華郭晶書畫展”在杭州映像江南藝術館舉行。2012年11月,“錢江墨韻——李偉華師生書畫展”在杭州市圖書館舉行。
2013年1月,10幅作品參加“第二屆印象西湖財富浙商藝術品拍賣會”(杭州)
20013年4月,7幅作品參加“書畫名家與奧運冠軍慈善聯展”(杭州)
2013年7月,書法和國畫作品參加“第二屆映像江南浙江省藝術家聯展”。(杭州)
2013年7月,應邀參加歐亞少年兒童文化藝術交流周活動,書法作品作為國禮被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館收藏。
2013年8月,應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邀請進行書法講座。
2013年10月,作品應邀參加“中法當代書畫作品展”並被收藏(法國巴黎市政廳)
2014年3月,應邀到浙江外國語學院中文學院講學。
2014年3月,長詩《阿黃,我要移情別戀》獲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主辦的詩詞大賽一等獎,入編大賽作品集。散文獲得杭州市民品西湖專題徵文銀獎,入編浙江省社區教育特色課程《享受西湖》一書。
2014年5月,書法與國畫參加由中國少年兒童文化基金會主辦,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童緣——中國當代名家救助留守農村兒童作品展暨慈善拍賣會”。
個人簡歷
背景
李偉華17歲那年,李偉華考上了大學,讀中文專業,文學使其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基本素養。那時我國
書法正處於復興階段,學書之風開始盛行。1983年,參加浙江省首屆大學生鋼筆字比賽並獲二等獎,由此信心大增。常常和同學們一起切磋書藝,閱讀
書法理論,探訪名勝古蹟,李邕、米芾、
郭沫若等名家碑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階段他的
書法篆刻水平大有提高。1985年,又獲全國大學生鋼筆
書法比賽二等獎(浙江兩人獲獎)。
書法
李偉華,一直從事
語文和
書法教學。在
書法教學方面,從隸書、楷書學起,當楷書練習到一定的程度時,便可以學習行書了。所謂楷書是“收”,行書是“放”,在“收”與“放”的交替學習中,寫出的楷書才能更活,行書才能更規範。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懂得一些
書法美學和史學知識,提高對書法的認識,也是必要的。“教是為了不教”,讓他們課外學習尤為重要。
活動
李偉華,教學之餘,積極參加各種展覽、交流、旅遊活動。1989年3月,進京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全國硬筆臨寫傳統碑帖展”,有幸得識
高惠敏、
盧中南、
閻銳敏、袁強等名家。以後也經常與本地
書法界人士廣泛交流,旅走名山大川,看碑亭書法,增長見識,提升品質。利用假期進行
書法教學,題寫商家、單位門牌及廣告牌,達到以“書”養“書”,增加效益,激發創作的積極性。過去20年來,李偉華對
書法的步步領悟和進步,得益於文學、美學、史學的薰陶,得益書法教學、研討、創作的活動。
工作
李偉華,1985年開始,在《浙江日報》、《浙江教育報》、《杭州日報》、《書法報》、《教育管理報》、《語文教研》、《語文教學周報》、新浪、搜狐等報刊網站發表了他的文章和書法作品。
書法入展《全國首屆硬筆臨寫傳統碑帖展》、《中華硬筆
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書法名家墨跡爨鄉邀請展》、《二十世紀中華民族書畫長卷展》、《中國近現代書畫展》等。入選《中國當代硬筆
書法家名錄》、《二十世紀硬筆書壇精英薈萃》、《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海峽兩岸書畫長卷精品集》等書。篆刻作品被港台地區和
日本友人收藏。作品近些年來多次參加大型拍賣活動和義賣活動。
出版有《李偉華
書法作品集》、《李偉華部落格集》、《李偉華藝痕》、《杭州書畫20家作品集》(合)《中國硬筆書法法帖寶典》等。
現任杭州偉華教育書畫院院長的李偉華,致力於書畫教學與交流。浙江電視台、杭州電視台、杭州網、浙江教育頻道等對其有專題訪談節目。《美術報》、《書法報》、《中國硬筆
書法報》、《浙江日報》、《杭州日報》、團中央《中華兒女》雜誌、央視網、《浙商研究與資訊》等50多家媒體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