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子

杌子

小凳子。 宋 曾慥類說》卷三四引《摭遺·安祿山》:“ 唐明皇 召 安祿山 ,用矮金裹腳杌子賜坐。”《水滸傳》第一○四回:“有箇彪形大漢,兩手靠著桌子,在杌子上坐地。”《紅樓夢》第四三回:“ 賈母 忙命拿幾張小杌子來,給 賴大 母親等幾個有體面的嬤嬤坐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杌子
  • 種類:方杌、圓杌、交杌等
  • 出處:《宋史·丁謂傳》
  • 用途:坐具
杌,俗謂杌子,有方杌、圓杌、交杌等。兀字說文解釋是“高而上平”,杌字玉篇的解釋為“木無枝也”,集韻解釋是“木短出貌”。可見古代杌是一種矮而無枝上平的光木頭,作為一種非正式的坐具。遲至宋代,才逐漸成為正式坐具。《宋史·丁謂傳》:“(帝)遂賜坐,左右欲設墩,謂顧曰:‘有旨復平章事,乃更以杌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