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杌

馬杌

。是。這種家具,簡稱“馬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杌
  • 類型:古代家具
  • 作用:專供上下馬踩踏用的
  • :“下馬杌子”
基本解釋,形象資料,地方稱呼,

基本解釋

古書中對“杌”字的解釋是:樹無枝也。“樹無枝”在這裡可以理解為樹樁、樹墩,用杌作家具名稱是專指沒有靠背、形體較小的一類小坐器。

形象資料

宋畫春遊晚歸圖為我們提供了使用馬杌的形象材料。圖畫上,一位高官騎馬春遊而歸,一人緊跟馬後,肩頭所扛的正是馬杌。杌深色,方面,四腿,腿間有棖。扛杌的姿勢與元、明墓葬出土的肩杌俑相仿。元初冠服車輿之制多沿襲,而騎馬之風更為盛行,使用馬杌的習慣自然仍舊。《元史·禮樂志一》“進發冊寶導從”的儀仗里,有“金杌左,鞭桶右,蒙鞍左,繖手右”。《輿服志二》對這幾件器物有具體的描述:“杌子,四腳小床,銀飾之,塗以黃金。鳴鞭,綠柄,鞭以梅紅絲為之,梢用黃茸而漬以培。鞭桶,料以紫絁表,白絹里,皮緣兩末。蒙鞍,青錦緣,緋錦覆。”這是一組騎馬用的器物,其中的金杌就是塗有金飾的馬杌。
春遊晚歸圖春遊晚歸圖

地方稱呼

山東一些地區,稱之為“杌砟子”,更有一個村莊因之而得名。臨朐縣九山鎮麻塢村地處沂蒙山區沂山山脈之中,屬彌河源頭之畔。山之陽,河之岸成條帶狀。麻塢村之名源自村頭一青石而得名。舊時村婦回娘家大都踩著這塊青石騎上毛驢啟程回娘家。青石相當於一個“杌子”,墊高方便裹腳的婦女騎上驢背,又因騎驢,驢長得像馬,這塊石頭就成了踩著騎馬的杌子,久而久之,就成了“馬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