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散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共25篇。可分為寫實議論和敘事抒情兩大類。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航船中的文明》、《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阿河》、《哀韋傑三君》、《旅行雜記》等直接從現實生活取材,以夾敘夾議手法抨擊黑暗社會的名篇;又如《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白水漈》等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而膾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藝術的最高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自清散文
  • 收錄數量:25篇
  • 代表作:《綠》,《荷塘月色》
  • 作者:朱自清
  • 作品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
  • 題材:生活隨筆
  • 語言:清麗凝練,樸實無華,感情真摯
散文特點,散文核心,作者簡介,散文目錄,散文欣賞,

散文特點

朱自清的散文創作,從清秀雋永到質樸腴厚再到激進深邃,打上鮮明的時代印記,顯示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旨趣。郁達夫在《新文學大系·現代散文導論》中說:“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那一種詩意。”應該說,這是對朱自清散文藝術的一個很精緻的評價。此書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經典散文包括了《》、《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義》、《春暉的一月》、《說夢》、《》等。
朱自清散文
其中以《綠》、《荷塘月色》的成就為最高。

散文核心

從思想內容說,他散文的核心是一個“真”字。用真摯的感情,寫真實的見聞和感受,記寫真實的景物,發表真實的議論。朱自清的散文,從題材上說比較狹窄,大多為親友的交往、家庭的瑣事,即使後期那些議論的文字,也很少發空論。但正如當年作家趙景深說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談哲理,只是談一點家常瑣事,雖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過幾筆,卻常能把那真誠的靈魂捧出來給讀者看”。就是因為這樣,朱自清的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邊的凡人瑣事,但是在這些事情中傳達著他對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語言清麗凝練,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平淡中傳遞著真摯的感情:《背影》、《》、《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也讓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範”而在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書收錄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綠》等。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主要作品有《尋朝》、《蹤跡》、《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精讀指導舉隅》、《略讀指導舉隅》、《倫郭雜誌》、《國文教學》、《經典常談》、《詩言志辨》、《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語文拾零》、《論雅俗共賞》。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

散文目錄

歌聲》《匆匆
趙新建《荷塘月色》趙新建《荷塘月色》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春暉的一月》
《旅行雜記》
《女人》
《飄零》
背影
朱自清散文
阿河
《執政府大屠殺記》
《哀韋傑三君》
《海行雜坊》
白采
《一封信》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散文)
《白馬湖》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聖陶》
《給亡婦》
《哀互生》
《冬天》
《擇偶記》
《說揚州》
《買書》
《初到清華記》
《蒙自雜記》
《北平淪陷那一天》
《論誠意》
《沉默》
《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正義》

散文欣賞

我所見的葉聖陶
第一次與聖陶見面是在民國十年的秋天。那時劉延陵兄介紹我到吳淞炮台灣中國公學教書。到了那邊,他就和我說:“葉聖陶也在這兒。”我們都念過聖陶的小說,所以他這樣告我。我好奇地問道:“怎樣一個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訪問聖陶的時候,我覺得他的年紀並不老,只那樸實的服色和沉默的風度與我們平日所想像的蘇州少年文人葉聖陶不甚符合罷了。記得見面的那一天是一個陰天。我見了生人照例說不出話;聖陶似乎也如此。我們只談了幾句關於作品的泛泛的意見,便告辭了。
延陵告訴我每星期六聖陶總回甪直去;他很愛他的家。他在校時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與他不熟,只獨自坐在屋裡。不久,中國公學忽然起了風潮。我向延陵說起一個強硬的辦法;——實在是一個笨而無聊的辦法!——我說只怕葉聖陶未必贊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贊成了!後來細想他許是有意優容我們吧;這真是老大哥的態度呢。我們的辦法天然是失敗了,風潮延宕下去;於是大家都住到上海來。我和聖陶差不多天天見面;同時又認識了西諦,予同諸兄。這樣經過了一個月;這一個月實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我看出聖陶始終是個寡言的人。
大家聚談的時候,他總是坐在那裡聽著。他卻並不是喜歡孤獨,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聽著。至於與人獨對的時候,自然多少要說些話;但辯論是不來的。他覺得辯論要開始了,往往微笑著說:“這個弄不大清楚了。”這樣就過去了。他又是個極和易的人,輕易看不見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著的《晨報》副張,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從家裡捎來給我看;讓我隨便放在一個書架上,給散失了。當他和我同時發見這件事時,他只略露惋惜的顏色,隨即說:“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慚愧著,因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於天性,並非閱歷世故,矯揉造作而成。他對於世間妥協的精神是極厭恨的。在這一月中,我看見他發過一次怒;——始終我只看見他發過這一次怒——那便是對於風潮的妥協論者的蔑視。
風潮結束了,我到杭州教書。那邊學校當局要我約聖陶去。聖陶來信說:“我們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這是冬天。”他來了,教我上車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車站這一類地方,是會覺得寂寞的。他的家實在太好了,他的衣著,一向都是家裡管。我常想,他好像一個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離不開家裡人。必須離開家裡人時,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著;孤獨在他簡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時,本來是獨住一屋的,卻願意將那間屋做我們兩人的臥室,而將我那間做書室。這樣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樂意,我們不時到西湖邊去;有時下湖,有時只喝喝酒。在校時各據一桌,我只預備功課,他卻老是寫小說和童話。初到時,學校當局來看過他。第二天,我問他,“要不要去看看他們?”他皺眉道: “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後來始終沒有去。他是最反對形式主義的。那時他小說的材料,是舊日的儲積;童話的材料有時卻是片刻的感興。
如《稻草人》中《大喉嚨》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們都醒在床上,聽見工廠的汽笛;他便說:“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經想好了,來的真快呵。”那篇的藝術很巧,誰想他只是片刻的構思呢!他寫文字時,往往拈筆伸紙,便手不停揮地寫下去,開始及中間,停筆躊躇時絕少。他的稿子極清楚,每頁至多只有三五個塗改的字。他說他從來是這樣的。每篇寫畢,我自然先睹為快;他往往稱述結尾的適宜,他說對於結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說月報》;照例用平信寄。我總勸他掛號;但他說:“我老是這樣的。”他在杭州不過兩個月,寫的真不少,教人羨慕不已。《火災》里從《飯》起到《風潮》這七篇,還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時我親眼看他寫的。在杭州待了兩個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實在離不開家,臨去時讓我告訴學校當局,無論如何不回來了。
但他卻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報副刊》,看見他那時途中思家的小詩,重念了兩遍,覺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務印書館編譯部,家也搬到上海。從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現在——中間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將離》抒寫那回的別恨,是纏綿悱惻的文字。這些日子,我在浙江亂跑,有時到上海小住,他常請了假和我各處玩兒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總愛出門,因此他老說沒有能暢談;他寫信給我,老說這回來要暢談幾天才行。
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來,路過上海,許多熟朋友和我餞行,聖陶也在。那晚我們痛快地喝酒,發議論;他是照例地默著。酒喝完了,又去亂走,他也跟著。到了一處,朋友們和他開了個小玩笑;他臉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著。聖陶不是個浪漫的人;在一種意義上,他正是延陵所說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別人,能諒解別人,他自己也能“作達”,所以仍然——也許格外——是可親的。那晚快夜半了,走過愛多亞路,他向我誦周美成的詞,“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沒有說什麼;那時的心情,大約也不能說什麼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