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非

朱守非

朱守非,男,漢族,1977年11月出生,安徽太和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化學學院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20年1月10日,榮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守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安徽省太和縣
  • 出生日期:1977年11月27日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職業:教師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研究方向,所獲榮譽,研究成果,教育教學,

人物簡介

朱守非,1977年11月出生於安徽省太和縣,2016年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0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2012‒2013年在日本東京大學做博士後;2005年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歷任講師、副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催化有機合成化學研究。曾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2010年)、國家基金委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2年)、首屆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2015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等人才計畫和項目。曾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2007年和2013年,均為第三完成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12年),天津青年科技獎(2014年),Asia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2015年),天津青年五四獎章(2016年)等獎項。

人物經歷

1996年9月-2000年6月,南開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導師:項壽鶴 教授
2000年9月-2005年6月,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理學學士,理學博士,導師:周其林 教授
2005年7月-2008年12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講師
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研究員
2013年,晉升為教授。
2012年3月-2013年3月,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後,導師:Eiichi Nakamura (中村 榮一)教授
2013年12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2013年1月,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研究骨幹
2014年11月,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
2024年3月,南開大學副校長
曾任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等職務。

研究方向

有機合成化學、元素有機化學、均相催化、不對稱合成、金屬有機化學

所獲榮譽

2022年9月15日,榮獲2022年“科學探索獎”(化學新材料)。
2022年,被授予“第十一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
2020年1月10日,憑藉參與《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第三完成人)
2019年,Asian Rising Stars Lectureship Award,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
2018年,中國化學會青年手性化學獎
2018年,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負責人
2017年,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
2016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16年,天津青年五四獎章
2015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5年,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2015年,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
2015年,Asia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s (Hongkong and Korea)
2013年,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
2013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研究,第三完成人)
2013年,天津青年科技獎
2012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2012年,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7年,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手性螺環磷配體及其催化劑的設計、合成研究,第三完成人)
2004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求是研究生獎學金”

研究成果

朱守非長期從事催化有機合成化學研究,重點研究了幾類以氫轉移為關鍵步驟的重要有機合成反應,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在質子轉移反應方面,提出了“手性質子梭”概念,為不對稱質子轉移反應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多種極具挑戰的重要不對稱催化合成反應,為α-胺基酸等重要手性砌塊提供了高效合成方法,被稱為“充滿希望的未來研究領域”,為國內外多個課題組所採用,並引發了系列相關理論研究。(2)在氫原子轉反應方面,發展了底物活化策略,通過加入Lewis鹼提高了硼烷氫原子轉移能力,實現了首例銅催化卡賓對硼氫鍵的插入反應,並實現了其不對稱轉化,被認為是“合成手性有機硼砌塊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很可能廣泛套用”,並已經引發多個課題組的跟進研究。(3)在負氫轉移方面,發展了多種不對稱氫化反應的高效催化劑,實現了多種重要羧酸類非甾體消炎藥和生物鹼的高效合成,部分成果已經被製藥公司採用。截至2016年12月,發表SCI論文8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IF>10的學術期刊(包括Acc. Chem. Res.; Nat. Chem.; JACS; ACIE)上發表論文15篇;編寫著作章節2篇;獲授權5項中國專利,申請3項國際專利;論文被他人正面引用2600餘次,H-index為32。

教育教學

培養碩士4名,學士7名,指導天津市大學生創新訓練計畫6項。
講授本科必修課程:《基礎有機化學實驗》、《當代化學前言》、《創新研究與訓練》。
講授研究生課程:《有機立體化學》、《研究生通識教育》。
擔任2013級伯苓班專業導師,開展講座4場。
目前指導博士生4名,碩士生6名,本科生5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