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中(1881-1940),國民黨政要,湖北建始人。早年入湖北武備學堂。後留學德國,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任南京臨時政府陸軍參謀部第二局局長。1924年後,曾任廣東兵工廠廠長、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等。1940年6月在重慶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和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建始
- 出生日期:1881
- 逝世日期:1940
- 職業:廣東兵工廠廠長
生平概覽,人物生平,留學德國,武昌首義,民國時期,抗日戰爭,病逝北碚,與孫中山電文,
生平概覽
朱和中(1880—1940),字子英,原名大順,花坪人。少時就讀於五陽書院,15歲府試奪魁選入湖北武備學堂深造。時清廷腐敗,列強侵略,朱和中“憂社稷之將傾,立報國之宏願”,與呂大森、張榮楣等組建“樂群印刷社”,用活字版翻印《警世鐘》、《猛回頭》、《黃帝魂》等書刊,宣傳反清。朱和中與同志們或聚會談論,或向眾演講。一次他演講時,慷慨激昂,手中拿的摺扇拍破幾塊而不知。行動漸為鄂督張之洞所聞,光緒二十九年(1903)被調其遠赴 歐洲留學。
圖為孫中山與在比利時的湖北留學生魏宸組,胡秉柯,史青,朱和中合影
人物生平
留學德國
朱和中先入德國陸軍步兵學校,後轉入柏林兵工大學,勤苦發奮,掌握了英、德、俄等多種文字。1904年孫中山由美去英,資金睏乏。朱和中得知,即籌集1200馬克電匯接濟。同年12月,孫中山去比利時首都,朱和中以留德學生代表身份趕到布魯塞爾,與留比學生代表賀之才、李蕃昌3人到碼頭迎接,其餘20餘名同學則在車站恭候。當晚會晤,傾談革命,朱和中向孫中山陳述“更換新軍士兵頭腦,開通士子知識至為重要”的想法,提議組織“比京結盟”。當孫中山提出要宣誓時,諸人又多持異議,以為既真心革命,何用宣誓。朱和中慨然陳言:“我輩既決心革命,一切皆可犧牲,何怕宣誓?”孫中山即書誓詞,各人宣如儀,並在胡秉柯寓所合影留念。
朱和中回柏林,聯契約學賓步程,薛仙洲、劉家銓等人籌組“柏林同盟”,加入者達20多人。朱和中乃函請孫中山赴德主持結盟儀式。其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眾處罰。”孫中山下榻朱和中寓所,逗留12日,商討革命方略,較在比京為詳。參加晤談的還有周澤春、錢匯東、劉家銓、陳康時、馬德潤、張久維等人。另有王發科、王相楚2人雖已家盟,意在反悔,同竊盟書,向清廷駐德欽使孫寶琦自首。朱和中向孫中山表明:“此乃個人行為,其餘諸同志,仍矢志於革命。”態度誠懇,孫中山深為感動。離別時,朱和中破指血書:“矢信5矢忠,矢始矢終,倘有食言,願手九刀十八洞,九棍十八穿之刑也。”
武昌首義
宣統三年(1911),武昌首義爆發,孫中山電令旅德同志設法阻運清政府在德所購軍火。朱和中時在柏林兵工大學畢業,即向德國禮和、捷成兩行交涉,將軍火交由民軍接收。船行迂緩,到南京時,已是民國元年,即1912年1月中旬,臨時政府已經成立,朱和中任參謀總部第二局局長,後改任參謀總部高級參謀。臨時政府北遷,朱和中任總統府高級顧問,與孫中山常通聲息,共謀國是。
護法之役,朱和中去廣東,任軍政府秘書、廳長和機要秘書等職。朱和中曾於民國10年(1921)11月15日向孫中山密陳12項建設意見。孫中山策劃中德俄聯盟,派朱和中赴德活動。朱和中民國13年任廣東兵工廠廠長,推行孫中山“三大政策”,後隨孫中山北上。民國14年孫中山逝世,朱和中參與治喪活動,負責國外唁電翻譯工作,並作一輓聯悼念孫中山:“匹夫而躋帝王之尊,偏薄帝王而不為,倡平等,爭自由,殫畢生精力,為國為民,直使堯禪舜讓都成芻狗;一身而系天下之望,竟棄天下而長逝,先覺亡,導師失,合舉世群倫,如怨如慕,遂令歐風美雨盡化啼鵑。”
民國時期
民國15—17年(1926—1928)間,朱和中兩次被派往歐洲及蘇聯考察。民國29年(1940),朱和中任立法委員,他寫道:“勞者無名逸者功,辯逆畢竟是英雄,世人都道河魚美,不知漁翁駭浪中。”這一條幅掛於他的寓所,以示憤懷。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遷重慶。朱和中回到建始花坪,興建寓所,安頓眷屬,吃齋事佛。曾訓斥縣長孫業震橫徵暴斂,草菅人命。
病逝北碚
民國29年春,朱和中應國民政府電邀去重慶,甫及3月,鄂西北戰敗頻傳,朱和中焦急中風,病逝於重慶北碚。噩耗傳到花坪後,鄉人無不痛惜,曾有挽文懷念:
創建歐洲同盟,協助孫中山,功在民國;
抨擊鄂西弊政,痛斥孫業震,澤及桑梓。
與孫中山電文
朱和中致孫文函 (一)
(一九二二年一月一日柏林)
大總統鈞鑒:謹稟者,自十年七月二十六日領得毫銀六千二百圓,內有半年安家費(即薪金),一千二百元當即匯寄京寓,當支船票費千元,置裝費千元, 尚存三千元,由德華銀行匯兌馬克十萬二千,當時每元換馬克三十四枚來德,抵德以後頭一月, 以各處奔走四出聯絡,用去一萬二千馬克,第二月用去七千馬克,第三月極力撙節用去六千馬克,以後不能再省,因德國工人每月亦需用三千馬克,至今尚存七萬五千馬克,惟自得辛慈之助,進行愈速,範圍愈廣,若設公事所則用費將三倍於前,需要所迫、體制所關,除本人飲食日用之需以外,不能苟簡,即請自三月一日、八月三十一日飭撥半年安家費(即薪金)一千二百元,由但秘書燾匯寄北京禮士胡同九十一號,朱子英夫人朱陳氏查收,以安家小,飭撥此間用費三千元,換成美金或英鎊由廣州長興街德華銀行代辦處匯來,千萬勿再換成馬克,以免虧累,此間用費若蒙惠撥,即可度支至年底矣,此間諸事,方得門徑,進行方殷,半年期滿,絕不能中止回國,因此請款飭撥以後,即請示知,肅此叩請勛安,朱和中叩,十一年一月一日。
(錄自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華字)
朱和中致孫文函 (二)
(日期不詳)
此件屬電報式,由孫文用陸海軍大元帥行營用□杪轉寄與廖仲愷者,原函云:
前駐華德使辛慈熟悉吾國情形,曾充駐俄陸軍特使八年,與俄人感情亦洽,精通 英俄法語,且思想新穎,手段敏活,其所主張亦合民治潮流,洵為德國不可多得之人材,方中未抵柏林以前,辛即主張華德俄三國聯盟,與鈞旨暗合。近自與中接洽後,決擬不問他政,專辦此事,是以決定同組一公事所,以資籌備,現允定兩個月籌備完竣。伊即請命其國務總理來華,中愚見擬以辛為總理員,其他合科選定主理員,其餘人員材料辦法由主理酌定, 總理專備鈞座諮詢,主理員籌商何項人員先行來華,何項人員陸續前來, 何項材料即日需要,何項材料繼續運輸,何種辦法即日擬定、即日實行,何種辦法繼續擬定,隨後推行,均由鈞座與總理員核奪,如此則東西聲氣互通,綱舉目張,進行自速。惟辛慈名望頗重,須用假名,雖一般德人亦不可使知,屆時當電報所船名,即請於該船抵港時,派輪密迎入幕為禱。至來華以後,是否受聘,另是一事,茲不遽贅,來電辛以X代,肅請鈞裁,中叩東。
[附註] 按此函與附錄22函系朱和中寄與孫文之兩函,由孫轉寄廖仲愷同閱者。
孫中山致朱和中(子英)的復函
子英兄鑒:
今日已接到一月一日函。現在大軍已開始由桂出發,會師武漢。此信到時,想戰事已開,如武漢可得手,則立開辦兄十一月十五日密函所陳之十二項事業;萬一武漢不能得手,亦急欲就西南已有之六省地盤,而開辦其一部分。廣東、四川固有已成之工廠,而雲貴則煤鐵遍地,若能先成一煉鋼廠,以為製造事業之基本,其他則易舉矣;若必待統一之後,則恐曠日持久,非計之得也。未知前途肯即從事經始否?如有其意,請兄偕彼速來。又除此十二項事業之外,更有一印刷事業為吾人所急需者也。現在中國金融多屬之事物皆不必假手於人,求財於外為原則,望兄就此原則,與彼他種之印刷事業,如地圖、書畫皆包括在內。印刷物為當今文明之利器,與兵工利器實為齊驅。幸為物識其最,上手而速帶之歸國,以從事於建設事業可也。兄之此行,於所陳之十二項事業及印刷機關如能辦妥,則目的可謂完滿達到。目的之一達之時,則盼兄速歸勿延為幸。
此致即候
旅安!
孫文
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