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呂村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縣城西南2.5公里處,姚暹渠南畔,和瑤峰鎮的秦寺後村,南莊村以姚暹渠為界,隔河相望。屬裴介鎮管轄。
距離運城市區25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朱呂人民熱誠歡迎您的光臨!
基本介紹
村莊簡介,村名來歷,
村莊簡介
該村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由朱呂村和位於朱呂村西北的朱呂莊兩個自然村組成。在80年代早期和中期,按照規劃,朱呂莊整體搬遷到朱呂村的西北角,合併成一個自然村朱呂村。
現在朱呂村共分12個居民小組(原朱呂莊劃分為第11組、第12組),636戶人家,2916人口。耕種面積2816畝。全村以種植糧棉為主並有一半以上農戶種植蔬菜,蔬菜品種有小菜如西芹、小油菜、香菜、菠菜、上海青、油麥等。全村蔬菜大棚近千畝,在運城蔬菜批發市場中小菜的供應已經占據主要地位,左右著批發市場的價格。
全村交通便利,無論通向運城以及縣城都以將原來道路拓寬並硬化,村內大街小巷也已經全部水泥硬化,方便村民出行。
村辦企業:山西運城市瑞馬紙業有限公司
該村東部現有一個上規模的村辦企業,即山西運城市瑞馬紙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依託於原村辦造紙廠,於2003年4月25日註冊成立,主營紙張、紙箱、紙製品的製造和銷售,註冊資本800萬元人民幣。該公司主要生產吸納了本村和附近村莊120餘名勞動力,同時也帶動周邊村莊的相關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比如大呂莊的紙漿原材料運輸業等。近年來,憑藉著比較優良的質量,贏得了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享有越來越大的知名度。但同時,由於環保理念的淡薄,以及治污成本的問題,之前建好的污水處理設施並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工廠排放進姚暹渠的污水被附近村莊村民引入耕地灌溉,同時未採取有效防滲措施的污水沉澱淨化池的污水,已經逐步污染了造紙廠周圍數平方公里的地下水。2013年年底,經官方測定,造紙廠周圍的地下水已經被污染,不再適宜人畜飲用。目前該村正在籌建從5公里外的中條山的引水工程。
村名來歷
在富有神話傳說的中條山瑤台峰下,夏縣縣城西南方向,約五里處,有個綠色環抱,菜園遍野,美麗富饒的村子。名曰:“朱呂”。這朱呂村包括一個大村,一個莊子。無論時代怎樣變遷,社會如何進步發展,村和莊子向來就屬一個行政機構管轄。說來也怪,“朱呂村”里卻沒有一戶姓“朱”的人家,而姓“呂”和姓“姚”的倒為數不少。這是什麼緣故呢?
傳說,這個村名的由來,是神仙姜太公給巧取的。姜太公,西周東海人,四岳之裔。以其封姓呂氏,故又曰:“呂尚”,號曰:“太公望”。曾輔佐周武王,集八百諸侯於孟津,滅商興周,強國立功。死後,被封為神仙。至今,農村修房蓋廈,還有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傳統字條。呂尚當年週遊豫、晉路過禹都夏縣時,佇立在瑤台之巔,極目遠眺。這裡的土地肥沃,花草蔥蘢,林木繁茂,風景著實秀麗迷人。他便策馬下峰,步入此村,住宿逗留,修台、釣魚。人傳:“穩坐釣魚台”是由此得來,而後廣為傳開。在這裡他感到人們的心情如鏡,勤於躬耕,謙恭篤誠,頓生敬佩之情。遂將他的兩個兒子遺留此村。一“姜”姓住村里,另一個“呂”姓住莊子上。迄今為至,這個村還有大村和莊子之分。後來,離該村不遠處有條大河,常年泛濫成災,淹沒房屋,沖毀莊稼,使村上的人們連年饑荒,只得背井離鄉,奔走逃命。有一個叫姚暹的人,為絕水患,率領當地百姓大修大整了堤埝,壘成大渠使山洪環繞村莊流過,雨澇排洪,天旱灌田,變害河為利河。
從此,這裡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位治水有功,造福於民之人,鄉民便把新修的大渠起名“姚暹渠”。不少人家都紛紛要求改名換姓,做姚暹的繼承之輩。 姜太公二度神遊禹都夏縣,聞知此事,極為敬服、欽佩。他深明“君以民為本,君若舟,民若水,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的道理。就慷慨地答應了改姓“姚”的要求。爾後,在定村名的時候,三姓人家發生了分歧,爭執不下,難以定音。 姓“姜”的人家提出:他是姜太公的正宗,“姜”“呂”兩姓應合稱,姜字列前,村名該叫“姜呂村”。
姓“姚”的一家辯解道;他們人多勢大,何不取村名“姚呂村”呢? 姓“呂”的一聽,兩方都有自已,便不吭聲。 姜太公久而站立,拈髯思忖,乾脆把“姜”和“姚”隱了吧!就取名為“殊呂村”。即該村並非一個“呂”姓,還包含“姜”“姚”兩姓。又因為“殊”字左邊是“歹”旁,不大吉祥,很不如意。於是又去掉“歹”,就叫成了“朱呂村”。朱乃紅也,這一改更賦予了蒸蒸日升,光耀大地的新意。從此以後,世代相傳,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