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傳說轉神山一次,可免除輪迴之苦,來生能進入極樂世界,於是其影響和規模逐漸擴大,慢慢地發展成全藏性地大型宗教活動。由於第一次轉山始於藏曆猴年,以後便沿襲下來,被人稱作“札日戒哥”。
到17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掌握正教權後,12年一次地猴年朝拜神山活動成為定製,由民間轉變為西藏地方政府組織之下的一項盛大宗教活動。特別是每年藏曆4~6月,轉山的隊伍駱繹不絕,熱鬧非凡。
猴年的轉山增進了對珞巴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加強珞藏民族之間的聯繫,有力地促進和推動了珞藏民族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神山活動不僅是信教民眾的一個大型宗教活動,也是藏、門巴等族人同珞巴族人民進行直接的經濟和文化交流的良機。
儘管珞渝地區(珞瑜地區)納入西藏地方政府管理的時間並不長,但其作為宗教聖地的歷史卻十分久遠。藏文大藏經《甘珠爾》中有“佛之淨土白馬崗,聖地之中最殊勝”的記載。白馬崗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支流仰桑河清澈碧綠,味道甘甜,藏族、門巴族稱之為牛奶河,視為聖水。在仰桑曲與雅江交匯處,奇石嶙峋,其中有一塊狀似吉祥鳥“甲窮”的巨石,是著名的宗教聖跡,每年都吸引大批教徒去朝拜。
珞瑜地區最具誘惑力的佛教聖跡當屬其東北部的“札日神山”。據史籍記載,藏傳佛教的發展始於松贊乾布從印度迎請寂護法師到西藏弘法。為了破除反佛教勢力,特別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重重阻撓,寂護法師邀請他的妹夫蓮花生大師,入藏伏魔除障。蓮花生大師一路之上,以密法降妖除魔,並使這些妖魔和苯教巫師皈依了佛教。後來他與寂護法師共同創建了西藏第一座佛寺——桑耶寺。蓮花生大師因此被藏人尊為祖師,第二佛陀,又被稱作“咕嚕仁波切”,意思是“根本上師”。
在漢族喇嘛邢肅芝口述的《雪域求法記》一書中這樣記述:“傳說蓮花生大師只在西藏停留了18個月就離開了,有人說他回到了印度,但在印度卻沒人見到他。西藏的佛教徒相信蓮花生並沒有回到印度去,而是將身體修作一道紅光,帶著兩位妻子和子女飛往珞渝地區的札日山頂,在那裡建造了修行的宮殿。修成紅光(虹光身)是密法‘大圓滿’的最高成就,而這一無上密法正是由蓮花生大師傳到西藏的。因此札日山被藏人崇拜為聖山,能夠去札日山朝聖是很多人一生的心愿。”
但由於珞渝地區高山險阻,道路難行,在西藏人中“去過這座山朝聖的恐怕不到萬分之一”。另一方面,札日神山在珞巴族聚集區,每12年才開放一次。邢肅芝本人參與了1944年的轉山活動,並把這段奇遇寫在了書中。這一年,由於西藏地方政府未能與珞巴族部落達成轉山的交易,轉山信徒一路上被珞巴族人襲擊,死傷慘重。
但由於珞渝地區高山險阻,道路難行,在西藏人中“去過這座山朝聖的恐怕不到萬分之一”。另一方面,札日神山在珞巴族聚集區,每12年才開放一次。邢肅芝本人參與了1944年的轉山活動,並把這段奇遇寫在了書中。這一年,由於西藏地方政府未能與珞巴族部落達成轉山的交易,轉山信徒一路上被珞巴族人襲擊,死傷慘重。
地理阻隔與神山聖跡,使墨脫、珞渝地區充滿了神秘的誘惑。人們充滿了好奇與嚮往,傳說這裡為富饒的聖地,是一處不受打擾的世外桃源,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