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花瑰藝術)

木雕(花瑰藝術)

木雕(花瑰藝術),海南省澄邁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花瑰藝術起源與宋代佛、道、儒的興盛有關,因為佛、道、儒的各種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藝人製作。宋代,在澄邁縣的白石嶺的早期道觀,祭祀萬天大王和雷公神,相傳出現了最初的雕刻神像。花瑰雕刻通常有線刻(陰陽線刻)、浮雕(平面雕)、 圓雕(三維立體雕)、透雕(單面、雙面透雕)鏤空雕(基層相疊雕)、根雕等技法。

2011年,木雕(花瑰藝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木雕(花瑰藝術)
  • 批准時間:2011年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海南省澄邁縣
  • 遺產編號:Ⅶ-58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花瑰藝術歷史悠久,其起源與宋代佛、道、儒的興盛有關。過去,佛、道、儒的各種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藝人製作。
宋代,在澄邁縣的白石嶺的早期道觀,祭祀萬天大王和雷公神,相傳出現了最初的雕刻神像。
明代澄邁縣開始興起軍坡節,又稱“游公節”,人們將各路民間保護神抬出來遊行,供人祭拜。
清代的佛、道活動更盛,各類廟堂遍布城鄉。從年初至年終,幾乎月月都有“作齋”(廟會活動)。祭祀的神仙甚多,是花瑰藝術較為興盛的時期。
民國以後,廟會活動時興時衰,對花瑰藝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文化特徵

花瑰,意指如花絢麗的現寶木雕,包括沒有上顏色的雕塑和七彩雕畫。花瑰雕刻是以各種木質材料及樹根進行雕刻的藝術,材料多選用紋路清晰、質地細密的花梨木、水沉木、鳳梨格、綠楠木、紫檀、子京、坡磊、樹根(包括樹瘤、竹根)等。用木材進行雕刻,用七彩顏料進行描繪上色,有些甚至只是打蠟上油,卻表現出千百種雕塑形態。
花瑰雕刻通常有線刻(陰陽線刻)、浮雕(平面雕)、 圓雕(三維立體雕)、透雕(單面、雙面透雕)、鏤空雕(基層相疊雕)、根雕等,一件高檔的木雕工藝品運用圓離做基礎,透雕加連結,鏤雕做支點,用浮雕做襯飾,線雕做分割線。

製作工序

花瑰製作可分為工藝構圖、離琢打坯、細緻修飾、精工修光、描邊著色、油蠟上光等六個步驟:
第一步:工藝構圖。先畫創意稿,再用墨線勾畫放大到木材上;
第二步:雕琢打坯。去荒料鑿出作品的基本形狀,做到有層次,比例協調;
第三步:細緻修飾。以細緻的操刀,精雕細刻及薄刀法修去刀痕鑿垢,使作品表面光滑、細緻;
第四步:精工修光。用高標號水砂紙順著木質紋理的方向打磨,使木雕表面光潔;
第五步:描邊著色。用色筆把雕刻主體和背景區分,以七種顏色即金、銀、黑、白、藍、黃、紅為主色進行上色,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第六步:油蠟上光。採用燙蠟,刷光油的方式進行表面處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花瑰藝術多以沉木、樹根、木化石為材料,雕刻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圖像、裝飾圖像等的造型,承載著歷史、宗教、民俗信仰的許多信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價值。
傳承狀況
“雕工承祖巧金石木玉入藝,刻技練自精花鳥草蟲總詣心。”這是一副褒獎雕刻藝人的對聯,同時也是一副警世對聯。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木雕(花瑰藝術雕)曾在海南輝煌一時。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花瑰藝術雕顯得有些落寞。
傳承人物
徐日龍,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是木雕(花瑰藝術),申報地區是海南省澄邁縣。
保護措施
2018年8月20日上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黎族原始陶藝、椰雕、木雕(花瑰)”培訓班在瓊台師範學院開班。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澄邁縣文化館獲得“木雕(花瑰藝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木雕(花瑰藝術)項目保護單位澄邁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9年6月13日上午,澄邁縣木雕(花瑰藝術)展暨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澄邁縣文化館舉行,展出40餘名木雕匠人的近百件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