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

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

《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內容簡介:一個無心之念,記錄下一段平凡而刻骨銘心的回憶。16班,佛山一中。這是兩個值得銘記一生的名字。在這裡認識的人、發生的事,我盡我所能將他們寫了下來。於是就有了這本《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的誕生。在母校百年華誕之際,書中將向大家展現一個獨特而真實的佛山一中。是在重點中學、高升學率、名師薈萃、精英學生這些光環背後,一個平凡的、給了我們三年美好青春的佛山一中。青春的歡笑、淚水、迷茫、奮鬥、理想……都能在書里找到蹤跡。面對人生的大命題,我們用自己的視角,交上了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答卷。

基本介紹

  • 書名: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
  •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 頁數:288頁
  • 開本:16
  • 作者:廖子逸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南方日報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木棉花開時:那些年,我在16班的日子》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了90後作者廖子逸難忘的高中學習、生活點滴,細緻描述了自己人生階段中重要的成長軌跡,字裡行間流出對高中母校無限懷念、對老師和同學無限追憶之情。

作者簡介

廖子逸,生於汾江之畔佛山,祖籍客家之鄉梅州。佛山一中201l屆畢業生,2011年佛山高考語文狀元,目前就讀於廣州大學。性格尚算溫和,只是頗有些小悶騷。所好無多,唯書與動漫兩事,因此常被斥“呆”與“幼稚”,對這些評價我虛心接受,堅決不改。與三五知音一起,談書論道,共追新番,實乃人生一大樂趣。受射手座的影響,生性懶散,最愛自由自在。平生所願,一雙白球鞋,一個大背包,獨自走遍全世界。

媒體推薦

索新宇:回憶的是過去,展望的是明天,願友誼長存。
高華亮:品讀此書,猶如拾起共同奮鬥兩年的記憶碎片。人已走,景還在,情依然!
陸艷珊:字裡行間覆蓋著的是刻骨銘心的情誼,蘊藏著的是點點滴滴的回憶,流露著的是手足般情深的美好,翻開它,那些曾經便歷歷在目,感謝他,感謝她!
蔡紫陽:兄弟子逸其人,讀書尤愛魯迅,文風頗似孔慶東,在文學快餐化的當代,在九零後群體中,難能可貴。一直關注其部落格的連載,不知不覺,洋洋灑灑千萬言,竟為之成書了,看好他!
黎思鷺:不知不覺間已經離開高中兩年了,踏入大學第三年就說明我們已經離社會不遠了,高中的青春可能會變模糊,曾經以為會牢記一輩子的記憶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就從我們的腦海逃跑,但是,這本書幫我們留住了我們的青春,只要翻開書本,高中的種種就像一部電影一樣在眼前放映。但願我們在以後的日子裡相見,還能叫出大家的名字,還能說出大家的趣事,離別時,還能說一聲:“朋友,珍重,再見。”

圖書目錄

序一青春就應該用文字來紀念/龍建剛
序二一樣的青春,別樣的風采/吳創峰
第一章相逢
第二章老師駕到
第三章與你同桌
第四章校運會
第五章青春如歌
第六章恰同學少年
第七章“大事件”
第八章暫時的告別
第九章征程再啟時
第十章人不犯二枉少年
第十一章學業水平測試紀實
第十二章世界盃前後
第十三章趣談兩則
第十四章複習交響曲
第十五章痛苦的角力
第十六章第一波考驗
第十七章劍鋒初露
第十八章危機與信念
第十九章100天
第二十章暴風雨前的平靜
第二十一章高考!高考!
第二十二章你贈給我的回憶》
第二十三章終章後的新章
後記

後記

終於,開始寫這個系列的後記了。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
這是我的第一感覺。
我自認為並不是一個特別勤奮和善於堅持的人,同樣的,當我一年前在電腦前敲下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時,我從沒想過能寫這么久,寫這么多字。到最後統計字數時,我才發現,龐大的字數後面,是一年跌跌撞撞的前進。
我是一個喜歡幻想結果的人,所以早在開篇時,我就已經在想,有朝一日寫完之後,我要怎樣寫這篇後記。可以說,按照“時間跨度”來說,我考慮得最久的一篇,應該是這個後記。
但是那時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總覺得那是一個很遙遠的事。因為一開始純粹只是為了回憶,以及圖個好玩。漫無目的,沒有計畫,想什麼時候寫就什麼時候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集結出書的話自然是說過的,但只是當作一個玩笑來調侃。
真正讓我產生責任感的是在敲下第二篇文章後。因為這篇文章,當晚16班的班群空前熱鬧,大家都在討論文章里提到的點點滴滴,並仔細回憶,當年的細節。
作為一個熱衷於碼字的寫手,我承認這樣的情景給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是一個作者價值的最大體現。
然而快樂之後就是惶恐。我怕我接下來的文章沒辦法再給大家帶來這種回憶,所以我必須傾盡全力去寫好每一篇。這種惶恐幾乎貫穿了我的整個寫作過程,既是動力,也是折磨。所以到後來,我跳票時間越來越長,就是個白寫得太倉促會破壞文章的質量。
因為這種責任感,我開始調整自己的身份,從一個寫作者,變成了一個記錄者。每寫一篇,都要去徵詢同學們的意見,或者詢問事件的當事人,獲取更完整的資料。在事件的真實與小說的筆法之間艱難平衡,左右逢源。這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來說,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托幼時母親對我寫周記的嚴格要求,我隔三差五就愛碼一篇文章聊以自娛或發泄,然而多是對時政指手畫腳、胡言亂語,至今寫不出一個好玩新奇的故事小說,深以為憾。至於能有這么一本書的出版,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蹟。”不管我信不信,它反正已經出現在大家面前了,所以今後也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了。假如蒙上天眷顧,我還能想到點好故事的話,希望我們還會再見。
然後,就是老土但是必不可少的感謝。
謝謝張智聰、高華亮、索新宇三位同學,不但每篇必看,還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對此我銘感於心;謝謝林泳鈳同學和陸艷珊同學的鼓勵,使我在寫作中途最迷茫的時候獲得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黎思鷺同學對全文的修改批評,使文章更完善。
感謝龍建剛老師對我寫作的指點。沒有老師的建議,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出版。
感謝一中的老師們,謝謝你們讓我 年有了如此美好的記憶。
感謝出版社編輯們的辛勤工作,謝謝你們耐心修改一個新人的作品,讓它能漂亮出版。
還有所有支持這個系列的16班同學以及諸位親朋好友,謝謝你們。謝謝你們陪我堅持到了完結,謝謝你們對這個系列的厚愛。
遺憾的是,我自認並不是一個稱職的記錄者。限於筆力,我沒辦法寫出16班的每一位同學,也沒辦法寫出每一件趣事,只能寫出我所知道的部分。在此,向大家說聲抱歉。
如果您在翻看這本書時,能夠在裡面找到一點當年青蔥歲月的影子,發出一聲感慨的嘆息,那對筆者來說,就是一年辛勞的最好報酬,和作為作家(偽)的最大勝利。
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那些年”。
而我,只是拋磚引玉罷了。

序言

一樣的青春,別樣的風采
吳創峰
歲月滄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迷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輝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也當有一代人的青春。
提起90後,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這樣的情境:松松垮垮露肩露背的衣服,流里流氣陰陽怪氣的表情,千奇百怪五顏六色的長髮,男孩子耳朵上戴著的本該是女生專利的耳環,愛電腦遊戲勝過愛讀書。更有肯德基、麥當勞、蘋果1Phone5、耐克鞋,“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滑鼠的一代”等等詞語。
本文的作者廖子逸以及他的同伴——佛山一中2011屆學生以及高三16班也是90後,但是他們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卻是另一種景象:
運動場上的拼搏與汗水,比賽場上的淚水與吶喊,母親節里的感恩祝福,教師節中蜂擁而至的謝師簡訊,更有高考場上的輝煌。
他們雖然沒有60後的執著,無需為了考上大學而沒日沒夜地吟詠屈原的《離騷》,淺唱《誰是最可愛的人》,沉醉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透過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企盼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但是他們同樣有著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天剛放亮,校園裡已響起晨讀的書聲;夜幕降臨,教室里靜靜地坐著冥思苦想的學子;深夜裡宿舍視窗透出的夜讀的燈光。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堅信成績來自於“九十九分的汗水加一分的聰明”。他們還有著我們60後所缺乏的激情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苦的倔強。
拜讀了子逸同學的紀實性文章後,仿佛讓我回到了我們一起為實現目標而共同頑強拼搏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回到了和16班朝夕相處的那兩年里,還讓我身臨其境般地體驗了90後中學生的真實生活:純真的憧憬,率真的微笑,隨性的嬉笑怒罵,本性的懈怠灑脫,青澀的初戀,成功的喜悅以及失敗的失落與苦悶……
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知道“幸福在於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註:摘自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2013年5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