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木林鄉又名雙廟子。1949年設木林、桃花嶺、大莊等鄉,1958年合併為木林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72.6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木林、野羊、金龍、大莊、馬家溝、崖窯、東楊寨、溝老、桃花嶺9個行政村。2004年末,全鄉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8千米,面積72.64平方千米,轄9村45社,共1942戶9206人,其中農業人口9055人,非農業人口151人。
自然地理
木林鄉位於崇信縣東部,地處涇、靈、崇三縣交界處,平均海拔1300米。東接涇川縣汭豐鄉和張老寺農場,南界靈台縣梁原鄉,西壤黃花鄉,北鄰錦屏鎮。面積69.47平方千米,人口9194人(2017)。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木林村,距縣城16千米。東西為塬,塬面狹小,南北山被割裂較多。
木林鄉地處北緯35°15',東經106°75',位於崇信縣東南部,距縣城約15公里。東臨涇川縣王村鎮,北靠九功鄉,西接黃花鄉,南依靈台縣梁塬鄉。南北寬約4.5公里,東西長約14公里。
近年來,木林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全面落實市、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農民增收這一目標,開展鄉村幹部、農民民眾兩個層面培訓,主攻草畜、林果、勞務三大產業,實施“項目帶動、新農村建設、商貿興鄉、改善民生”四大戰略,重點抓好新農村建設及舊村改造、產業規模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建辦企業,改善民生五項工作,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各項經濟指標保持了又好又快增長的良好勢頭。全鄉(鎮)農民收入以農業收入為主,2010年全鄉經濟總收入36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
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620823203200
| 220
| 桃花嶺村委會
|
620823203201
| 220
| 東陽寨村委會
|
620823203202
| 220
| 崖窯村委會
|
620823203203
| 210
| 溝老村委會
|
620823203204
| 210
| 木林村委會
|
620823203205
| 220
| 大莊村委會
|
620823203206
| 220
| 馬家溝村委會
|
620823203207
| 220
| 金龍村委會
|
620823203208
| 220
| 野羊村委會
|
地質地貌
木林鄉地處崇信縣東南塬區,位於芮河之北,屬隴東黃土殘塬溝壑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木契類槽開拓地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在1518—1700米之間。整個地貌呈兩道黃土溝壑之間的狹長空餘塬區,土質主要以黃土壤、紅膠土、黑黃土為主,地貌類型為侵蝕構造山地。
水資源
木林鄉地表水以降雨為主。地下水資源以深層承壓水為主,全鄉水量分布均勻,水資源總量未控明,居民生活用水多年未出現異常狀況。鄉域範圍內沒有河流。農業生產完全靠天然降水。
氣候
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年均氣溫10.5℃,年降水量500—600mm,全年無霜期150天,年均日照時數2346小時,全年最大凍土深度48厘米,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不甚炎熱,秋季涼爽多雨,冬季雨雪稀少,災害主要以春季伏旱、冰雹、乾熱風為主。
產業開發
草畜:全鄉共種植紫花苜蓿26000畝;全鄉牛飼養量7162頭,出欄2646頭,出欄率達到40%。已建成草畜產業專業村7個, 培育10頭以上養牛大戶150戶,養畜溫棚1210座。凍配改良點1處,年凍配黃牛1000頭。全鄉羊飼量5670隻。羊出欄4760隻;現已建成畜產品流通協會1個,占地6670平米。
林果:全鄉退耕還林1.56萬畝,主要分布在野羊、金龍、大莊、馬家溝、木林、溝老、崖窯、東陽寨、桃花嶺九村。
勞務:全鄉有農村勞動力5501人,占農業人口的60.2%。止2006年底,全鄉輸轉勞務2401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25萬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0%。全鄉上下基本形成了人均2.8畝草、戶均1頭牛,人均1.7畝林、年輸出1個勞力的產業布局。
計生工作
總人口9194人(2017)。
教育衛生
全鄉共有國小7所,教學點1所,幼稚園1所,在校(園)學生1356名,共有教職工99人,其中:公辦教師93人,大專學歷60人,中專33人,入學率99.7%,鞏固率100%,畢業率100%。文盲率為零。全鄉共有鄉衛生院1個,病床6張,醫生3人,護士3人,村醫療網點8個,村醫和衛生人員14人。
社會保障
農村低保戶130戶457人42048元,優撫3戶3人,五保戶16人,5人在院內供養。
基礎設施
四年來,鄉黨委、政府將改善全鄉基礎設施條件作為一項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2003年爭取上級資金26萬元,自籌28萬元,新建鄉衛生院門診大樓1幢20間640平方米,添置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全面改善了全鄉人民的醫療衛生條件;爭取教育危改資金112萬元,新建了教學辦公大樓和教職工宿舍;購置課桌凳400套,購買電腦47台,投影機1台,改善了教學條件。2004年,投資37萬元,維修粉刷鄉政府辦公大樓2046平方米、新修大門1座、鐵柵防護欄252平方米,硬化、美化了院內環境,改善了鄉政府機關面貌;投資21萬元,新修標準化計生服務所6間120平方米;投資27萬元,完成了鄉文化廣場建設,新建文化站培訓設施房屋15間321.75平方米,為民眾提供了一處休閒娛樂和鍛鍊身體的場所。2005年,維修崖窯、金龍兩所國小修建圍牆1083米,維修中心國小校舍4棟36間648平方米。2006年,投資18.75萬元,在崖窯村新修集村委會、合作醫療站、計生服務所、文化活動室為一體的多功能村部辦公樓2層10間246.2平方米;投資8.3萬元,新修金龍村部6間120平方米;投資6.8萬元,新修桃花嶺村部6間115平方米。四年來,先後投資75.85萬元,新修8個村村部52間1157.2平方米,加強了村級陣地建設。
城鎮建設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重點,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商貿興鄉、新農村建設三大戰略,全面提升草畜、林果、勞務三大產業發展水平,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確保農業豐,農村穩,農民富,推動全鄉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小城鎮建設於2003年啟動,主抓了商貿一條街和專業市場建設。2003年,編制了全鄉小城鎮建設整體規劃,投入建設資金近300萬元,拆除房屋189間3969平方米,圍牆301米,臨時建築物6處;新建商貿房屋及宿辦樓204間,4284平方米,圍牆400米。2004年,投入資金201萬元,拆除房屋50戶160間3696平方米,新修商業門店336間10080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128戶,全面完成了街道鋪油工程,新開東西走向新街區一條,基本完成了文化廣場建設,發展有線電視用戶206戶,街容街貌有了明顯改觀。2005年,投入資金78萬元,完成了關(村)木(林)路木林段8公里舖油和街區1.44公里的改道任務,使街區向北延伸210多米;制定落實優惠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聚集民間閒散資金和鄉內外人士參與小城鎮建設,新修商業門店65間1267.5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34戶,累計達到132戶;修建排洪渠1000米,對街區主幹道進行了綠化美化,栽植行道樹500多株,落實了街區管護和衛生清理人員,使街區面貌大為改觀。2006年,投入資金70萬元,新修商業門店63間1260平方米,新增個體工商戶26戶,累計達到158戶;鋪設馬路磚1200平方米,修建排污排洪渠500米,改善了街區基礎設施條件;投資15萬元,在街區北側修建農貿市場1處,占地8.3畝,修建鋼瓦大棚2座1060平方米;小城鎮北擴360米,街區容量明顯擴大,環境不斷最佳化,小城鎮聚合和流通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工作目標
到2011年,使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698萬元,年遞增15%,鄉企增加值達到1028萬元,年遞增2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89元,年遞增10%,建成草畜、林果、勞務三大產業的規模基地各一處,每年通過招商引資建辦一家投資在50萬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向建設小康崇信,和諧崇信,魅力崇信的宏偉藍圖邁進。
地圖信息
地址:平涼市崇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