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交割日效應

期指交割日效應

2010年5月21日,中國證券市場將迎來一個從未遇到過的事件,那就是滬深300指數IF1005契約將迎來首一個交割日。“到期日效應”會否出現再度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簡介,影響因素,市場表現,“到期日”如何規避風險?,

簡介

期指交割日效應也被稱為期指到期日效應,是指在股指期貨結算日當天,期貨和現貨的成交量和波動率都會顯著增加的現象。其產生原因是由於股指期貨採用現金交割,套利交易、移倉交易都會在同一天發生,造成現貨市場波動。而套利的平倉交易、套期保值的轉倉交易與投機交易者操縱結算價格的欲望,在最後結算日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到期日效應。 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現貨市場出現大幅下跌。

影響因素

而影響股指期貨交割日效應的因素主要包括:最後結算價格的確定、投資者結構與行為、現貨市場交易機制及深度、是否存在多種衍生品同時結算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現金交割制度。

市場表現

交割日效應在海外市場普遍存在,在成熟市場,經常會出現“三重巫效應”,也就是在股指期貨,期權到期時發生的不同於往常的一些交易現象。相關研究發現:在所有指數衍生品契約同時到期日的最後1小時,會出現異常大的交易量和較小的股價波動。在到期日收盤前的最後半小時,S&P500股票的交易活動顯著降低,在到期日開盤階段顯著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前,新加坡搶跑推出了新華富時A50股指期貨,即便是遠在萬里,A50期貨交割日時照樣對A股形成了衝擊。其中,在上輪牛市中投資者記憶深刻的幾次暴跌,如“2·27”、“5·30”和“6·27”等在一定程度和新加坡新華富時A50指數期貨契約的到期交割有關。A50與上證50指數高度相關,其交割日對A股的衝擊為其贏得了“A50魔咒”的雅號。
根據相關規定,各國股指期貨的最後結算價確定方法可以分為單一價和平均價兩種方式,而我國股指期貨交割結算價為滬深300指數最後交易日的最後2小時的算術平均價,相比單一價,到期日效應相對較弱。
不過,持有現貨的套利者需要到期日按照期貨結算價格出清股票才能完成套利。如果套利交易者比較多,同一時間內現貨市場的拋壓就會集中出現,對現貨指數形成下跌壓力。
從歷史上看,如果在交割日之前的持倉一直不減少,並且近遠月價差有異動,那么表明可能有資金想要在交割日“有所行動”,而且發動方往往是占據優勢的一方,大幅上漲或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都有。

“到期日”如何規避風險?

交割日當天有20%的漲跌幅,當天的交易成本是平日的一倍。因此,如果目前還持有5月契約,最好不要交割,轉換為6月契約更為穩妥。
如果A股市場在期指交割日當天出現劇烈波動,那也是受基本面的影響,而非股指期貨的"到期日效應"。
對於A股市場的投資者,業內人士表示,雖然A股市場不會出現"到期日效應",但由於目前市場走勢並不明朗,建議暫時觀望,不要盲目抄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