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分級

期刊分級

期刊分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從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顯少數優秀的重點期刊,故一般分級層次不多,大多為2--3級,少數在4級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期刊分級
  • 級次:大多為2--3級
  • 稱謂:全國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等
  • 問題:能夠參加期刊分級評比的期刊太少
級次稱謂,主要定級,分級發展,存在問題,

級次稱謂

(1)按主管部門劃分為全國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4)稱一級期刊、二級期刊、三級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質量考評,評定1998年全省期刊質量為一級期刊179種,二級期刊93種,三級期刊6種)。
(5)優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舉行的期刊評獎活動中,《文學遺產》等八種刊物被評為“優秀期刊”)。
(6)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1992年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優秀期刊評比中,設優秀期刊一、二、三等獎。
(7)十佳期刊,如江蘇省社科類十佳期刊,首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雙十佳。
(8)來源期刊,如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9)國內刊物,如《湖南大學校定國內刊物目錄》。
(10)重要學術期刊,如《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
由於給期刊定級的機構、院校很多,定級的出發點、目的和標準各不相同,期刊分級的稱謂也就顯得五花八門。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期刊的主辦者越來越重視期刊分級的結果,對分級中獲得的好成績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標註,而稱謂的複雜多樣使得讀者難以辨明。如“優秀期刊”,在某次定級中可能是最高級別,而在另一個定級中可能是第二級或第三級,最典型的如全國高校社科學報評獎,在“優秀學報”上還疊著兩級,分別是“百強”(第二級)和“雙十佳”(第一級)。而“核心期刊”的標註方式竟有19種之多,出處不一但又未標明,讀者很難弄得明白。

主要定級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該書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研製。第一版(1992年)共載核心期刊2174種,分為128個學科。第二版載核心期刊1596種,分為130個學科。第三版載核心期刊1571種(其中270種為新入選的期刊),分為75個學科。《要覽》第三版採用多指標篩選法,以1995—1997年國內出版的中文現刊作為統計研究對象(港、澳、台期刊未計入),篩選指標有六項,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載文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經過綜合篩選,最後由專家對篩選方法、統計數據及篩選結果進行評審鑑定(根據專家意見作個別調整),產生出各學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研製。該中心從1996年開始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論文統計分析庫,根據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對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確定了1999年度中國人文社科學核心期刊並編制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共收入506種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基本覆蓋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主要學術期刊,反映了我國人文社科論文的學術水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認定的學術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統計分析和文獻評價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礎。社科院每年將對核心期刊進行更新補充,並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選標準的期刊,
3、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承建開發。CSCD第一版(1996)收錄期刊315種,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種,後又經過幾次擴充,2000年收錄1500種。該系統全面參照美國“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編制體系,它按照“二八規律”(即80%的主要文獻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選了我國4000餘種自然科學期刊中具有較高水平和編輯質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庫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發表的論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評價功能,利用其引文數據可評價個人、實驗室、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與學術地位,評價期刊質量等。
另外,《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編委會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中心確定3500種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900種人文社類期刊為“《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
1995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頒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共收443種期刊,
5、國家期刊獎
由新聞出版署和科技部組織,每兩年一屆。首屆“國家期刊獎”於2000年元月頒獎,《求是》等48種社科期刊和《中國科學》等64種科技期刊分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3種社科期刊和22種科技期刊獲得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家期刊獎中科技類期刊學術性專業性更強,社科類則很駁雜,49種獲獎期刊中只有12種是學術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藝研究》、《文史哲》、《江海學刊》等。
6、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由新聞出版署組織評選,每兩年一屆,1997年第一屆,1999年12月評出第二屆。第二屆評選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和中央單位期刊管理部門篩選推薦參評社科類期刊272種,經過專家評定,共108種期刊入選,其中學術期刊20種,約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分級發展

“核心期刊”概念以及相應的評比工作早於政府的劃分
1988年,蘭州大學仿照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的“期刊引文報告”的方法,選定中國出版的學術水平最高的10種自然科學期刊為依據,用各刊所載論文的參考文獻,每年編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編印成冊,名為《中文自然科學引文索引》,並從中選出104種自然科學中文核心期刊,這是中國第一個利用引文研製出的較具性和學術影響的自然科學中文核心期刊。
1990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根據國外主要檢索工具列出的110種中國科技期刊和蘭州大學提出的104種期刊,又收錄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重大項目中所列中國(不含港澳台)大學的學報,經專家評議後提出286種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重新選出1230種期刊作為國內“學術榜”的統計源。
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市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學術期刊分級領域裡影響比較大,它分別於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5次出版。該《總覽》也以布拉德福的“論文在期刊中分布規律”和加菲爾德的“引文集中與分散規律”為理論依據,運用綜合評價方法,在10000餘種期刊中選取1500餘種作為“核心期刊”。此項研究分別得到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從1987年起每年從中外文科技期刊中選擇1300餘種科技期刊為數據源,對論文的數量、學科分布、地區分布、引用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其中最重要的是按類進行“影響因子”排名。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發布上一年的科研論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別收錄的論文量和中國期刊發表論文量等項指標,並將結果以《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統計報告)形式公布,即所謂的“理科學術榜”。此項研究得到科技部的重點攻關項目資助。
中國科學院的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研究課題組自1995年開始採用“引文法”研究,以此評比出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並且每年予以公布。
中國科協學工部主辦的1994年創刊的《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的引用期刊(235種)、北京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的館藏中文核心期刊都有一定影響。核心期刊研究及其成果,對於期刊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對作者的論文成果和期刊評估有一定參考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研製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該中心從1996年開始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論文統計分析庫,根據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對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確定了1999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並編制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共收入506種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系統認定的學術研究核心期刊。該系統每年將對“核心期刊”進行更新、淘汰和補充。
南京大學研製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在具有CN(中國連續出版物編號)的人文社科學術期刊的範圍內評選。它是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攻關項目。CSSCI採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性期刊中精選出學術性強、編輯規範的期刊作為來源期刊。來源期刊按引文量、影響因素、專家意見等標準評定。據說,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名優期刊的評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指標。
《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編委會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中心確定350種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900種人文社科類期刊為“《中國人文社科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我國期刊學會(協會)界也進行期刊相應的評比工作。例如“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每4年進行一次的學報評比,就是比較成功的一種,它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其評比的結果分為4個層次:雙十佳、百強、優秀和單項獎等。華東、華北等地區的學術期刊學會也進行了區域性的學術期刊評比,一般每2年一次,主要評出“優秀期刊”。

存在問題

第一,能夠參加期刊分級、評比的期刊太少,覆蓋面過窄。全國有上萬種期刊,其中,學術期刊近6000種,而國家的評比少則200種(百種社會科學期刊獎、國家期刊獎),多的也僅有千餘種(“期刊方陣”工程)。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弗魯姆提出的激勵力量(動力)的大小取決於個體某一行為的期望價值(效價)和個體認為將會達到其目標的機率之乘積的期望理論,我們認為,任何一項管理措施的制定,確立的目標要適宜,適宜的目標才會給人以期望,使人產生心理動力。所以,國家應當加大評比的覆蓋面。
第二,不宜將學術類期刊與消費類大眾期刊相混淆,而國家的幾次評比都將二者混為一談。
第三,“消費類大眾期刊”的比重遠遠超過了真正的學術類期刊,例如,首屆“全國百家重點社會科學期刊”中,真正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102種獲獎期刊中,僅有16種,在“社會科學期刊”中,其比重僅占15%;而占85%的是“生活、科普、文學藝術類”(占60%)和“工作、學習、指導類”(占25%)期刊;真正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獲獎率在全部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中的比重,僅占其總數的1.5%,而“消費類大眾期刊”占到了12%,幾乎相差10倍。另外,在第二屆“全國百家重點社會科學期刊”中,真正的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有所增加,有22種,但該類期刊也只占全部獲獎期刊(108種)的20%,而占80%的是“消費類”期刊;49種社科類“國家期刊獎”中,社會科學期刊的比重又有所增加,有15種,比重達31%。但“消費類”期刊依然占據社會科學類期刊中的大多數。
第四,自然科學類比重遠遠大於社會科學類期刊。例如,2001年“中國期刊方陣”結果:雙高期刊中,社會科學為10種,比重僅為25%,而自然科學則達75%;在雙獎期刊中,社會科學為41種,比重僅為40%,而自然科學則達60%;在雙百期刊中,社會科學為78種,比重僅為39%,而自然科學達61%;雙效期刊中,社會科學為500種,比重不到50%。我們認為,這種狀況應該盡力改變,分屬於不同類別的學術期刊,進行評比時應考慮比例問題。
第五,“核心期刊”的分級方法也有很大的缺陷。李力民、翁甄林指出,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一些技術類、指導類期刊榜上有名,而一些公認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卻名落孫山;而在理科學術榜上,《總覽》中技術性、指導類期刊根本未予考慮。因此,各期刊就從自身利益出發,對自己上榜的核心期刊研究課題予以肯定,竭力宣揚,並在期刊封面上顯著標識;未上榜者對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和性提出質疑,憤憤不平,科技管理者感到無所適從。社會科學學術期刊也是這種情況,應當改變。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是這些評比活動、排行建榜,無疑推動了我國學術期刊分級工作的開展,推動了中國學術期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