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義烏朝陽門)

朝陽門(義烏朝陽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朝陽門位於義烏市中心,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在古代義烏象徵威儀、吉祥。據上世紀80年代《義烏縣誌》記載:“舊城原有城門七,各有城樓:東曰朝陽門、東北曰卿雲門、南曰文明門、西曰迎恩門、西北曰湖清門、東北曰通惠門、北曰拱辰門。“19世紀大多坍塌。1949年解放時,朝陽門、文明門尚存,但城樓早塌壞,拱辰門只剩門壁。文明門和拱辰門壁亦於60年代相繼拆除。1987年12月,朝陽門迎來第一次拆遷,政府官員和專家經討論最終決定,拆除朝陽門,炸開山坡,修建一條平坦的水泥路,沿街修建商品房。2009年後,朝陽門迎來了第二次拆遷改建,2013年7月8日,隨著一聲令下,朝陽門舊房成功爆破拆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陽門
  • 地理位置:義烏市城區
  • 著名景點:石階
  • 始建時間: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簡介,歷史變遷,民間地位,朝陽門的文明,改造朝陽門,民間爭論,

簡介

朝陽門
朝陽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古時朝陽門築土為城,氣勢恢弘。登樓遠眺,古城風光盡收眼底,繡湖煙波浩渺,遠處阡陌交錯,村莊田野,炊煙裊裊。在義烏的傳統風俗中,朝陽門因“朝陽”二字象徵著吉祥、富貴,因此古時官員升遷往來,必在朝陽門迎送,即使平民百姓嫁女娶媳也必經此門,特別是42級石階,人走其上步步高,風流其下飄飄然。作為古義烏城區的東大門,一些居住在義烏東部的村民以及義烏以東縣市的人想要進城,必須先通過朝陽門。過了門,沿著金山嶺的石階拾級而上,行至嶺頂,再往下,方能進城。行至嶺頂,再往下,方能進城。
義烏朝陽門

歷史變遷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朝陽門,承載了義烏興盛的歷史。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義烏小商品經濟開始發展,依然承載著它“駐守”東部的重責,但由於交通極不方便,過去重要的地位被慢慢的削弱了。1987年12月,朝陽門迎來第一次拆遷,政府官員和專家經討論最終決定,拆除朝陽門,炸開山坡,修建一條平坦的水泥路,沿街修建商品房。在之後的十多年中,隨著周邊銀泰、解百等大型購物中心的崛起,朝陽門大街漸漸沒落了。2009年後,朝陽門迎來了第二次拆遷改建,政府準備在原址上修建綠地。因種種原因工程幾年下來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靠近城中路的兩棟遺留廢舊樓房和周邊的綠地和新建築顯得格格不入。2013年,義烏稠城街道將朝陽門舊樓拆除工程列入年度首要任務。7月8日,威嚴的朝陽門在隆隆的炮聲中瞬間倒下,義烏最後一座古城門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朝陽門遺址朝陽門遺址

民間地位

朝陽門對於義烏民間而言,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它象徵威儀、吉祥,這個建在金山嶺上的古城門,建於明嘉靖三十四年,義烏人稱此為“利市”門,如今娶親婚嫁的人家還要到朝陽門來繞一下,討個彩頭。朝陽門不僅是義烏人的精神寄託,也鐫刻著城市變遷的記憶朝陽門,從前義烏誰家有大事情,如,官員升遷、百姓嫁娶等,朝陽門大街都是必經之路。義烏居民陳毅飛老人回憶道,以前他們家就住在朝陽門附近的毛家巷。“那時候朝陽門就是義烏的正門,從現在市府方向走進去,經過的全是居民樓,再去義烏篁園路市場。一路台階上上下下。”

朝陽門的文明

“駱丞草檄氣堂堂,殺敵宗爺更激昂。別有風懷忘不得,夕陽紅樹照烏傷。”郁達夫的《過義烏》,高度概括了義烏歷來人才輩出的情況。
朝陽門一帶,古時曾出過兩位文人,分別是宋朝的黃中輔和元朝的黃溍(音同“禁”),兩人同出黃門,一人赤誠愛國,抗擊金兵,因不滿秦檜誤國,於京師臨安太平樓題句“快磨三尺劍,欲斬佞臣頭”,為世人所尊重;一人為“儒林四傑”,博覽群書,尤善書畫,一幅《臨大痴道人富春山圖》,在2005年北京秋季拍賣會上,以1078萬元價格成交。
據民間口傳,古時此地曾有一井,名曰“金井”。相傳,朝陽門有個財主姓黃,和北門一位姓金的財主結親。金財主的女兒嫁到朝陽門黃姓人家,什麼嫁妝都齊了,連趕牛的竹鞭都配上了,但黃財主卻對金財主說:“你們萬貫人家的女兒,還是要喝我們黃家的水。”金財主一聽,馬上派人在黃家附近挖了一口井,水源永不乾枯,泉水甘洌,取名“金井”。“金井”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還有朝陽門內的其他奇聞,也數不勝數。
朝陽門第一次拆遷時,在一處民房地下挖出了一個柏木棺材,但棺材的擺放和往常不同,是豎著擺的。當時有文物專家鑑定說,這種擺放是春秋戰國時山越地區的習慣。此外,在繡湖廣場的建設過程中,發現了密密麻麻13口古井,出土了一件細方格紋紅陶罐,專家推測此物為春秋戰國時期所產,並據此推測古井為春秋戰國時期所建,乃至更早。

改造朝陽門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後,隨著義烏小商品經濟開始發展,朝陽門依然承載著它“駐守”東部的重責,但由於交通極不方便,過去重要的地位被漸漸削弱了。
1987年12月5日晚,在當時的稠城鎮人民政府內,就如何改造朝陽門開了一次會。據當時參與討論的原稠城鎮政府城建辦副主任盛光榮介紹,起初,有與會者提議在山腳下開一條隧道,保留原來的舊房子,但此建議遭到了與會專家的反對。專家認為,如果要保留朝陽門原樣,則那些破舊的民房就不能拆除,這樣下去,民房會變危房。
最後,會議決定拆除朝陽門,做一條寬敞的水泥路,沿街建起幾幢商品房。
當年12月10日,稠城鎮政府向當時的義烏縣人民政府上報《縣前街朝陽門地段拆遷改造的報告》,請求縣政府批准。26日,縣政府批覆原則上同意此報告。
1988年1月8日,稠城鎮政府頒布了《關於朝陽門改建論證的報告》和《關於成立朝陽門改建指揮部的決定》兩個檔案。朝陽門的改建正式開始了。和很多工程改建一樣,難度並不在工程本身,而是原居住地的居民。據檔案記載,朝陽門工程是當時義烏有史以來最大的一項工程,原城門殘長12米、寬7.5米、高4.9米,門洞高2米、寬3.45米。另外,總工程全長280米,需拆遷187戶共2.3萬平方米的民房,破土5.4萬土石方。根據鎮政府規劃,工程首先要爆破掉一座長240米、高7米、寬60米的山坡,然後沿街建起4層以上、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的商業大樓。
可是住在朝陽門附近的居民們不願意了,這裡有他們幾代傳下來的老房子,這裡是他們生活了幾十年的黃土地,豈能說搬就搬?稠城鎮政府就派專人,耐心地做起了居民們的思想工作,每次都是直至深夜。盛光榮回憶說,為了確保拆遷順利,他們不分白天黑夜地上門做工作,有幾次回到家後已是後半夜,倒頭就睡。終於,在鎮政府和朝陽門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居民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他們顧全大局,同意搬遷。
緊接著,威嚴的朝陽門在隆隆的炮聲中瞬間倒下,義烏最後一座古城門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中……
1990年7月1日,新的朝陽門大街順利竣工,平整寬敞的水泥路代替了高低不平的石階,高大漂亮的樓房代替了低矮的泥屋。
拆除朝陽門拆除朝陽門
之後,2.3萬平方米的商品房被分為114間店面,向社會公開投標出售。一時間,義烏全城興起了一股“朝陽門熱”,店面被訂購一空。從此,朝陽門“服裝精品街”形成,吸引了包括東陽、金華、浦江在內的周邊縣市很多市民慕名前來採購,成為義烏城區的最繁華所在。
而今,朝陽門再次引起世人的關注。

民間爭論

關於朝陽門的存與廢,義烏民間一直有很多的爭論。有人扼腕,認為如果當初留下它,如今將是義烏城市文化品位的一種象徵,因為,滿城的鋼筋水泥不是一個城市應有的標誌。也有人認為,如果從城市發展角度來說,朝陽門非拆不可。城市,需要的就是便利的交通和整齊的樓房,像朝陽門這樣,人們進城還需要翻過一個山坡的,十分不便。
有人認為,朝陽門可以拆,因為它阻礙了義烏城市的發展。但是,樓房塌了可以重建,而對於歷史文物來說,拆了就永遠沒有了。因此,是否可以在原址上建一個小型的歷史博物館,或者重新建一座朝陽門,讓後人能夠了解到朝陽門在義烏歷史的發展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不要等到若干年後,有外地人問我們的子孫‘你們義烏以前的朝陽門在哪裡’的時候,我們的子孫也不知道如何應答。”
朝陽門的老居民黃國平則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如果當年考慮問題再深一些,將要新造的朝陽門街往南邊再移幾十米,打通毛家巷,把篁園路向西延伸,這樣,既不會出現如今的篁園路和縣前街兩條“斷頭路”,又保護了朝陽門古蹟。黃國平認為,對於古建築,政府應對症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和修繕措施。對古建築要進行房屋鑑定,屬危房的,建議拆除,拆除的碎片、構件統一堆放。對保存完好且有利用價值的古建築,應花大力氣進行保護。同時,對古建築進行全面的測量、繪圖、建檔,經常性地開展實地勘察,出現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落到實處。
如何讓建設不至於成為一種破壞,始終是個難題。
像這樣的爭論,民間還有很多。
很多人還有一個憂慮,那座唯一剩下的朝陽門遺址石碑,是否會在第二次改建後,仍然得以保留。在石碑的另一面,已經被無良假證小販用黑色毛筆寫上了電話號碼,後被城市美容者用白顏料抹去。這塊存在了21年的石碑,也成了這個城市發展中,各種利益互相鬥爭的犧牲品。
拆與留的爭論,凸顯出城市風貌與古建築保護過程中,“魚與熊掌如何兼得”的困惑,也把古建築保護這道“世界難題”又一次擺在了世人面前。
朝陽門(義烏朝陽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