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農學院,1972年設立,1992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陽農學院
- 廢止年份:1992年
- 設立年份:1972年
- 所在區域:遼寧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Cháoyáng Nóngxuéyuàn
朝陽農學院,1972年設立,1992年廢止的地名。
朝陽農學院 朝陽農學院,1972年設立,199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位於半拉山鷹山街的學校。歷史沿革 1972年由瀋陽遷來,由於學生較少,1992年遷至朝陽。
1977年12月,朝陽農學院解體。1978年1月,恢復朝陽地區農業學校。1984年9月,改名為朝陽市農業學校。1988年5月,朝陽市農業機械化學校併入。2007年12月朝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朝陽工業學校與朝陽農業學校合併,組建朝陽工程技術學校。2010年6月原朝陽文化藝術學校離退休人員及部分教職工併入朝陽工程技術學校。2017年5月,...
1970年7月15日,林土所下放遼寧省,暫由省科技局領導。當時的遼寧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毛遠新提出按照朝陽農學院搬出城市,插隊落戶搞科研的模式改造林土所。為避免重蹈朝陽農學院的覆轍,在鬥批改中根據當時省科技局意見,在上報給省革委會報告中提出把林土所辦成以微生物學為重點的套用生物研究所。1971年4月8日,林...
學朝農運動,以朝陽農學院為榜樣,對我系過去教育革命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對照和檢查,總結了經驗和教訓。通過學習和總結, 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加強無產階級專政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了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繼續革命的自覺性,加深了對毛主席提出的“教育要革命”這一光輝指示...
“朝農經驗”系指朝陽農學院(前身為瀋陽農學院)堅持開門辦學、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頂著乾的“經驗”。毛遠新的真實用意,是想在全國搞出一個教育樣板來,這樣既可以在教育界掀起一股“反潮流”之風,又能藉此樹立他個人的形象。1974年底,毛遠新以朝陽農學院為基礎,辦起8所“朝農式”大學。國務院科教組在該院...
電影名:遼寧新事之鶯歌燕舞;導 演:集體編 劇:集體;上 映:1976年;地 區:中國大陸;顏 色:彩色;類 型:紀錄片 故事梗概: 1.朝陽農學院 2.知識青年挑重擔 3.哈爾套社會主義大集 相關知識 編輯 知青,廣義泛指下放到農村、掌握一定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 在中國,知識青年指從...
在70年代初期,全國農業院校颳起了一股“學習朝陽農學院”的冷風,致使研究工作又一度陷入困境,在無奈之際,只好把課題組搬到了江蘇省啟東縣農科所,以便繼續工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馬育華在南方開拓的大豆科研工作,受到了學校和農業部領導的重視。1980年派出他的主要助手蓋均鎰赴美開展合作研究工作。與此同時...
半拉山街道位於遼寧省朝陽市龍城區西南近郊,總面積4.12平方公里,下轄龍山社區和半拉山村,全街道總人口778人(2010年)。全街交通便利,距國道101線12公里,錦承鐵路穿街而過,大營子站坐落於街道中心部位。街道內現有駐街道企事業單位8家,歷史上遠近文明的原朝陽農學院坐落於此。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
1903年3月生於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虎城鎮上豐村一個有900餘石租(田產)的家庭,1926年在北京朝陽農學院讀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石輕塵(1903—1930)。1927年1月回虎城後,積極參加創建黨小組及其革命活動,是年冬在奪權鬥爭中,被選為壯丁大隊副大隊長,和大隊長石懷保一道訓練黨的這支擁有四個...
1974年1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農大畢業當農民好——遼寧朝陽農學院實行“社來社去”的調查》,並加了“編者按”說:“這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中,教育戰線出現的又一個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1978年2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一個篡黨奪權的反革命經驗——揭批“四人幫”(即洪文、...
當時,像鳩山紅專大學這樣的半耕(工)半讀的農業大學,在全國還有遼寧朝陽農學院和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電影《決裂》就是以這三所勞動大學勤儉建校的故事為原型,加入了工農兵學員與資產階級法權作鬥爭的內容,所以說《決裂》中就有鳩山紅專大學的影子。鳩大其實是一所中等專業學校,開設有農學、林學、水利、畜牧...
1974至1976年學“朝農”(朝陽農學院)開門辦學,圖書館成立了校外教學基地工作組,專門負責校外基地巡迴送書,送書到點、站。1978年,圖書館對館內機構進行調整,宣傳報導組改為宣傳諮詢組;期刊閱覽室轉由報刊組管理;科研處“科技情報室”劃歸圖書館統一領導;內部書改由流通組管理。同時還增設外文期刊閱覽室,...
1974年學校推行"朝陽農學院"經驗,在蘇密溝的小城子大隊二隊建立了"五七"分校,全體師生在分校半天學習,半天勞動,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分校負責人由二中革委會主任穆尚德同志兼任。1977年8月"五七"分校停辦,經過整頓,學校逐步恢復正常教學秩序。時稱樺甸縣第二中學。2002年7月,樺甸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對...
1974年,學校在“反回潮”的政治影響下,大搞以朝陽農學院為網頭的“社會主義”教育網,再次實行廠校合一。隨意停課,參加工廠勞動、農場勞動,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知識水平,明顯下降。1975年,學校領導班子調整,田景芳任革命委員會主任,周子學繼任副主任,主持學校行政工作,田景芳兼任黨小組長,負責黨務工作,上級...
1973至1976年,運動接連不斷,反擊右傾反案風,批判馬振夫事件,學習北京小學生黃帥與老師對著幹的日記,批判《園丁之歌》,推廣朝陽農學院開門辦學經驗,實行社來社去,學工學農學軍。師生上錫礦山參觀,到工廠學工,下農村訪貧問苦,謂之走出去;又請貧下中農,工人師傅來上課,謂之請進來。這一時期,學生...
1975年國中22個教學班,高中16個教學班。推廣朝陽農學院辦學經驗,造成教師無法教、學生無法學的極端混亂的局面。1976年石松齡任學校革委會副主任(1976年6月—1978年8月)。國中22個教學班,高中16個教學班。1976年10月6日,黨中央粉碎“四人幫”,柳河一中教育教學逐漸走向正軌,學校教育教學秩序井然。1977年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