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賀儀

朝賀儀,禮制名。

王公、大臣、命婦等於三大節向帝後行慶賀禮的儀式。清制,凡三大節,皇帝行大朝儀,文武百官向帝後行禮慶賀。順治八年(1651)定,元旦日於慈寧宮階下設皇太后儀仗、樂器,皇太后御宮,升座。帝率內大臣、侍衛詣宮行三跪九叩禮。隨後公主、福晉、都統、子、尚書及命婦行禮。大設筵宴。凡冬至、萬壽日同,惟冬至日不設宴。康熙二十六年(1687) 諭,內外官員進慶賀表文,集於午門外行禮。乾隆時定,慶賀皇太后生日,世爵朝賀增男爵,並許二品命婦入班。嘉慶元年(1796)尊清高宗為太上皇帝,乃定朝賀儀。屆日,陳法駕鹵簿等如授受儀。太和殿設案,表亭置於午門。黎明,王公、百官朝服與外國使臣齊集。皇帝禮服俟於保和殿。太上皇帝至太和殿升座,鳴鞭後,贊“排班”,奏樂,皇帝就拜位。群臣及外國使臣肅立,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禮畢,各退回原位,復鳴鞭、奏樂,太上皇帝還宮。皇帝御殿,群臣進表行禮。向皇太后行慶賀禮,皇帝率內大臣、侍衛詣宮行三跪九叩禮,公主、福晉以下,二品命婦以上,行六肅三跪三叩禮。嘉慶二十五年諭,值慶賀皇太后三大節,將軍、督撫、提鎮具表。同治元年(1862) 皇太后、皇帝同御慈寧宮受賀, 王、公及二品以上官集於慈寧門外,三品以下官集於午門外。清制,向無皇后接受群臣慶賀儀。順治時,元旦日慶賀,陳皇后儀仗,皇后詣皇太后宮行禮畢,還宮,公主及命婦等赴皇后宮朝賀。冬至、千秋節同。雍正六年(1728),始令皇后千秋日王公、百官穿蟒袍補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