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洞(河南安陽朝元洞)

朝元洞(河南安陽朝元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朝元洞廟位於安陽西南25公里處的九龍山北麓,這裡六峰明秀,有一城橫空,連閣承宮,遊人絡繹不絕,因供奉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像儒道佛三教元老,故名“朝元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朝元洞
  • 地理位置安陽西南25公里處的九龍山北麓
據碑石記載:朝元洞創建亘古,憾所遺碑石無幾,廟史記載更少。大興於明代嘉靖,清代重修。廟院坐北朝南,錯落有致。
廟山門向東,遙對安陽八大景之一“龍門積雪”。門外青松翠柏,蒼翠欲滴,與七彩門樓交相輝映,有假山一座,奇峰怪石。門側塑石獅二尊,威武雄壯。門樓三間,又稱馬殿,紅柱彩檐,雕樑畫棟,兩側各塑神馬一匹和馬童一名,塑時、日、月、年四神像。
進入第一進院落,南端為戲樓,細石高台,石雕方柱支撐卷棚樓亭。西端為報名殿,現為舞台。北側為關帝殿,重建於順治八年,簡樸素雅,古色古香。
繼續前行,來到了二進院落,東西兩側為閻王殿,內塑十帝閻君,昂然高坐,神色威嚴,冷對生靈。壁畫令人毛骨悚然,有下油鍋、磨惡鬼、鋸人妖、五鬼分屍、十八層地獄等。雖然畫面陰森恐怖,但懲惡揚善效果明顯。中殿為子孫閣,內塑六位菩薩。
三進院落,東側為朱雀閣,西殿為玄武樓,創建於乾隆二十年。中殿為朝元洞,上殿下洞,依山而建,風格殊異,為該廟主體建築。洞口建木結構飛檐,洞為條石壘砌,高丈余,深4丈,系巨型券洞。內塑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像,即儒道佛三教元老,供人朝拜,故名“朝元洞”。該洞創建於明代,正是三教合流時期。洞上還有兩層建築,中層為老母殿,最上層為玉皇閣。三層飛檐,高閣入雲,氣勢雄偉,為豫北所僅見。玉皇閣內,置玉皇銅像1尊,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銅像各1尊。玉皇像高2.7米,重3噸,面南背北,魁偉莊嚴,金碧輝煌。
人們往往習慣稱佛、道、儒為三教。其實,儒家作為一種思想體系,自成一家,在許多方面,具有宗教等特點,但嚴格說來還不具備宗教的全部特徵,故應稱其為儒家。
儒家創始人為孔子,儒家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種科學術流派,自漢武帝“罷黑出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身價陡增,儒家經典成為歷代封建王朝取士選能的基本內容,甚至連中國佛、道之徒,啟蒙入學,也必讀儒家著作,如《論語》、《詩經》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道教產生於東漢前期,源於先秦時代的道家思想。道教以“道”作為自己的教名,就說明它信仰“道”,以“道”和“德”為核心。道教認為,人可以得道,從而有德。道教尊奉春秋時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為教主,最著名的道教經卷為老子的《道德經》。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自漢代由印度傳入中國以來,歷時近兩千年,是傳入最早、流行最大、傳播時間最長的一種外來宗教。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八正道” 和“十二緣起”等。“四諦”即四個真理,第一是“苦諦”,說明人生所經歷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第二是“集諦”,說明一切苦的原因在於欲望。第三是“滅諦”,說明必須消滅一切欲望,達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寂滅境界,才能消滅苦困,斷絕苦果。 第四是“道諦”,達到涅槃必須修道,才能實現佛的最高理想。“八正道”主要是說明人們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所應遵循的八種方法和途徑。“十二因緣”是佛教全部宇宙觀和宗教實踐理論基礎。
在朝元洞兩側,各有一道高陡的石梯,通向高處的後院,即老母頂。後院北側是碧霞殿,其中置碧霞元君及童男童女銅像,使該殿大增光彩。院東側,建懸空長廊,紅柱灰瓦,檐飾圖畫。憑欄遠眺,遠水近山,盡收眼底,憑虛凌空,飄飄然仿佛羽化升仙。
,在朝元洞內又開闢了龍宮,長約150米,迂迴曲折,步移景換。洞內壁繪神話故事,佛龕置24尊龍王像。並採用聲光電現代技術,設定了“龍山積雪”、“金牛拉磨”、“龍宮歌舞”、“盜定海神針”、“雷公電母”、“文王八卦”等電動景點,給人一種古代神秘和現代文明相結合的特殊感受。“龍山積雪”將龍山的全部景致濃縮為一景,“金牛拉磨”將龍山的傳說展示於眼前。在“龍宮歌舞”一景中,龍王端坐,池下有九位仙女靜立,設定打開,頓時音樂聲起,吹拉彈唱,翩翩起舞。“雷公電母”,設定打開,立刻有轟隆雷聲,烏雲翻滾,風雨大作,真有身臨其境之感。
在廟後,有一塊石頭殊為奇特,用石叩擊,就會發出雞鳴聲,好似“金雞題名(鳴)”,為一奇特的自然景觀。
九龍山是因呈九龍環拱之勢而得名,在九龍山山頂,縱觀朝元洞,既有古代建築之典雅,挑角垂檐,五脊六獸,琉瓦寶頂,又融合時代創新風格,上殿下洞,內外循環;既可欣賞寶殿清秀,又能遊覽龍洞幽景。
這裡的香火旺盛,經年不斷,十里八鄉的善男信女們來這裡朝拜、許願,也是對美好生活祈福的一種方式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