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德宏州望月樓位於雲南德宏州
盈江縣新城鄉,是乾崖(今盈江縣新城、歸城、弄璋一帶)第25任土司刀保圖之三弟刀保國(人稱三怪)於民國甲戌年(1934年)為尋歡作樂而建,位於新城一村刀保國舊居旁,是兩層宮廷式走廊、涼亭型風格建築,造型別致優美,是
新城鄉的一大風景名勝亮點。
望月樓占地面積118平方米,建築面積95平方米。呈正方形邊長6.10米,下部為四開券月牙門,高5米,四門相通寬4米。亭為磚木結構,樓西用木板鋪設。屋頂為四出水單檐筒瓦屋面,脊角反翹,上檐有透雕。約一米寬的木板天橋從刀保國家廂房通往樓亭,最前沿還建有單屋單間四角亭台。該建築具有漢傣文化藝術特色。
當時南底河經樓旁邊流過,岸邊林木蔥榮迷人,景色十分優美,是土司官宦閒暇、會客行樂賞月之場所,時久陳舊,多處破爛。2001年新城鄉政府按原貌重新修復。
樓盤
望月樓是伊斯蘭教寺院中特有的
建築,它與門前的木牌坊、漢白玉石橋和大影壁組成一個莊重、瑰麗的入口。在禮拜寺正前兩門之中,呈六角形,每年伊歷九月進入齋月時,阿訇鄉老登樓望月以定齋月始末故名望月樓。它是本寺的正門,平時不開走旁門,只有在佳節大典隆慶之日方開正門。一層的匾額上寫著“達天俊路”,二層的匾額上寫著“牛街禮拜寺”。在大殿的南側是還設有寬敞潔淨的沐浴室(水房)在男沐浴室門口上方有“滌濾處”字樣。它告誡人們不僅要洗淨身體,而且應洗除雜念,潔淨心靈。在本寺的東南跨院內,有兩座“篩海”墳。“篩海”為阿拉伯語,義為“德高學深的長者”,為
南宋末期兩位篩海來本寺宣教講學後因病逝去時埋葬的墓地。兩位學者,一名為爾馬頓丁·阿里,布哈拉人,(即東墓,逝於1280年);另一為穆罕默德·本·艾哈默德·布爾塔尼,伽色尼人(即西墓,逝於1283年)。在墓前,保存著兩塊阿拉伯文的古碑,碑文字跡古樸清晰,為國內少有的文物。“康熙聖旨牌”存於本寺東大廳內。它記載了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牛街地區回族遭受誣陷謀反罪名事件。康熙皇帝重於調查,了解實情便下旨解決了這場民族歷史事件。聖旨原文如下:聖諭胗評漢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七十二門修仙成佛,誘胗歸邪,不法之異端種種生焉。已往不咎,再違犯者斬。漢諸臣官分職,時享君祿,按日朝參;而回,逐日五時朝主拜聖,並無食胗奉,亦知報本,而漢不及於回也。通曉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虛報回教謀反者職司官先斬後奏。天下回民各守
清真,不可違命,勿負胗恩有愛道之意也。欽此欽遵。
文物
望月樓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
米易縣掛榜鄉的清真寺。從成昆鐵路路經米易掛榜鄉,憑窗西望,萬綠從中,一座紅色亭閣亭亭玉立,它便是攀枝花望月樓。
望月樓以木構榫結,四方形底層及上兩層六方形樓閣,六角攢尖頂有機連結,承托得四平八穩。雖經二百年風雨和道光三年、十年、十三年三次大地震而保存至今。十分難得。
掛榜清真寺建於清初康熙年間,是我國清真寺的早期建築之一。全寺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布局小巧緊湊。禮拜堂為坐西向東歇山頂建築,由南北兩廂與門樓組成。門樓一改伊斯蘭風格,建成了三重檐三層亭閣式過街門樓,同時用六面出檐七踩三翹轉角如意斗拱,與底層四方五踩重翹木拱結合,加以簡練概括的浮雕裝飾,托出一座玲瓏精巧的既是亭閣又是門樓,既供阿訇召喚教徒作“主麻”(聚禮),又供遊人登樓抒懷望月的風景佳樓,故被稱作“望月樓”。作為早期的清真寺建築,它既具有宗教文物性質,又因其設計獨特,構思巧妙,一樓多用,為省內清真建築所少有,因此又具有古建築的藝術文物價值。
望月樓背靠馬檳榔山,面對舒緩平靜的安寧河,遠望青翠的玉墟山,下按龍潭溶洞,四時登樓滿目青翠,秋高氣爽時登樓遠望,“雲峰欲成蒼狗,燕影匆忙,蟬韻悠揚,”而“登樓望月,聽江水悠悠南流;極目清輝,思麥加漫漫西行。”一種宗教的虔誠又油然而生。真箇是:“攀西清真唯此宇,乾嘉勝跡一古樓。”
主要景點
白坡山
米易普威的白坡山自然保護區,海撥1200-3400米,土壤氣候、植被呈垂直分布。原始森林以雲南松為主,藤蔓紐結纏繞,古木森森,杜鵑爭春,還有珍禽奇獸出沒。
攀枝花氣候溫暖,終年無雪,但普威是其中的例外,由於海撥較高,加之境內原始森林分布較廣,水汽充沛,幾乎年年有雪。而南方的雪較之北方,又不一樣,雖是大雪封山,但雪下依然松綠娟紅,攀枝花日照豐富,上山踏雪而行,雪瑩松青,空氣純淨,絕無北方冬來寒徹天地之苦,兼有踏雪尋青之妙趣。若是興盡而歸後,掃淨場地,劈開松枝,烤全羊以啖之,咂桿桿酒以飲之,唱山歌以佐之,踩鍋莊以舞之,不失為一個休閒的理想去處。
龍巖溶洞風景區
龍潭溶洞風景區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白馬鎮龍肘山下、海拔1500米安寧河畔,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級旅遊區,風景區由龍潭溶洞、龍吟峽谷、花水壩壁畫、天然盆景園、野生植物園、龍肘山頂風光區等五個景點組成,奇、幽、秀、雅,是避寒消夏、觀光遊覽、度假休閒的絕妙處所。
海塔風景區
海塔風景區位於龍洞河源頭,米易縣城36公里,是個海拔1900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山間盆地。海塔之名由“海”與“塔”組成。海塔人工湖水域面積60萬平方米,匯水面積9平方公里,四周青山環繞,形如彎月,得名月兒海。海塔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不使 它隨水飄去 ,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栓船之樁。海與塔交相輝映,“海塔”因此得名。
海塔四周重巒疊嶂,群山起伏,溪清谷幽。距白塔塔基150米處有一溶洞,名“仙人洞”。洞前峭石古樹盤根錯節。入洞三五丈內,其地高闊如廳,可容百人席地而坐。洞內石筍叢生,洞鐘乳懸掛,四壁色彩斑斕,似敦煌壁畫的模糊龕影.洞中靜聽,若有雞鳴犬吠之聲。白塔基前怪石嶺峋,玲瓏別致。其間有一小洞,名清風洞。遊人地瞰洞口,便有清風拂面,沁人心脾。 海塔西面角上的虎跳岩與仙人洞前的絕壁間是飛龍泉。虎跳岩上懸一蹲巨石,花班條紋,如一隻躍躍欲試的猛虎。深澗中三步一坎,五步一灘,碧溪嘩嘩,沖灘越障,似蛟龍出海,氣勢非凡。
海塔西南角雄峰,有一山巒如天鵝俯臥。赫色峭崖似天鵝巨嘴,翠翼下,無數座渾圓的小丘似天鵝孵著的巨卵。
教規
作為伊斯蘭教有嚴格的規定,作為每名穆斯林的一生都要完成念、禮、
齋、課、朝五大功課,也就是:念功、禮功、齋功、散天課、朝天房,念(念證言);禮(每日做五時拜,即晨禮(榜搭)—拂曉至日出、晌禮(撇什尼)—中午,太陽稍偏、晡禮(低格爾)—太陽西偏至日落、昏禮(沙目)—日落至晚霞消失、霄禮(虎伏灘)—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曉前);每周五為主麻日,聚禮時間在晌禮進行。齋(即齋戒,每年教歷9月,成年男女應齋戒一個月,白天即破曉起至日落禁飲食,禁房事,破除邪念,一心向主);課(天課即宗教賦稅,按不同課率,一般四十取一,每年交納一次);朝(即朝覲,凡成年穆斯林,有條件者,一生至少去麥加“克爾白”朝覲一次,朝覲歷來受到世界各國穆斯林的極大重視。我國的各族穆斯林朝覲人員,每年在北京和烏魯木齊兩地集中後集體飛赴沙烏地阿拉伯吉達,然後轉抵達麥加,在履行其神聖的朝覲功課後返回祖國。牛街地區是回族聚集區,又是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所在地,因此途徑北京朝覲的穆斯林人員大都在牛街及周邊地區暫住。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有回族、維吾爾、
哈薩克、
東鄉、
柯爾克孜、
撒拉、塔吉克、烏孜別克、
保全、塔塔爾等10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