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思台銘》是唐代呂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望思台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呂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望思台銘
望思台者,漢武帝思戾太子之所建也,事具《漢書》。夫立人之道,本乎情性,生而知曰性,感而動曰情。性雖生情,情或滅性,是以聖人患其然而為之節,誠而明之,中而庸之,建以大倫,統以至順,倫莫極於父子,順莫先於慈孝。然而全之者正也,慈不得其正則失子,孝不得其正則失親。救失之術,存乎善教。昔者三王之教世子也,如周公乃為太傅,如召公乃為太保,如太公乃為太師,左右前後,罔非端士,禮以專其目,樂以一其耳,仁以制其氣,義以凝其情,故非僻之心,無自入也,讒慝之口,莫能間也,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全也。漢則不然,世子非三代之賢,保傅無二南之老,左右前後,惟刑餘罪人,目流於靡慢,耳溺於惉滯,氣溢於寵渥,情盪於驕奢,於是非僻之心,得以入矣,讒慝之口,得以間矣,父子君臣之道,所以離矣。向使太子師友尊嚴,左右端肅,雖江充之詐,豈敢以不義而加之耶?向使太子孝德彰聞,仁聲茂著,雖武帝之惑,豈遽以大逆而疑之耶?向使太子早服師訓,少知教義,豈忍一朝之忿,棄其親而忘其身耶?由是言之,其所以陷於此者漸矣,殆哉當時之勢也。國亡冢嗣,武老昭弱,京師喋血,天下疑動,若無霍光受負圖之寄,秉不奪之節,斥昏建明,鎮翊鴻業,則必庶孽尋戈,起商參之禍,奸臣乘釁,行羿浞之事,漢家之祀,豈及三七哉。此有社稷者之所宜深戒也。乙亥歲,予經於湖,登茲荒台,望古太息,以為遇夫一物,有可以垂訓於世者,秉筆之士,未嘗闕焉,乃作銘曰:
人倫大統,天性是寶。雖曰自然,亦資斧藻。漢皇父子,一失其道。四海為家,不能相保。荒台巋而,千古之悲。悔目空斷,冤魂不歸。疑生於微,禍積於基。苟有明義,誰其間之。嗣維邦本,本動邦危。於呼後王,鑒茲在茲。
作者簡介
呂溫(772—811),一說他是河中(今山西永濟縣)人,一說他是東平(今山東泰安縣)人。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劉禹錫和柳宗元都是他的朋友,他們都有才華。他贊成革新,失敗後,因出使吐蕃被扣留過,未遭貶謫。以後仍然被忘被貶,死於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