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西漢墓

望城西漢墓

曾參與馬王堆漢墓發掘工作的專家看過風篷嶺漢墓後認為,墓主的身份等級、葬制規模均超過馬王堆漢墓。目前,漢墓尚在發掘中。綜合各方面情況推測,墓主可能為西漢中晚期的一位劉姓長沙王或王室成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稱,該墓是長沙地區漢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望城西漢墓
  • 外文名稱:Should's ancestral hall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
  • 著名景點:望城西漢墓
長沙漢代考古又一重大發現,墓主身份比辛追更顯赫,墓道中發現兩個盜洞,打開墓室期待奇蹟,相關連結,

長沙漢代考古又一重大發現

2005年12月8日,望城縣風篷嶺在施工時發現有墓葬遺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望城縣文物管理所組織專家在進行認真調查勘探後確認,這是一座漢代大型豎穴土坑墓。墓葬位於山包正中,呈南北向,平面形制為“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後室等部分組成,全長30.3米,其中,墓道長10.7米、寬5.6米,墓室長19.6米、寬14.8米。考古人員將該墓葬暫定名為風篷嶺一號墓。今年3月10日,風篷嶺一號墓正式開始發掘。

墓主身份比辛追更顯赫

目前,墓坑內填土已清理完大部分,墓室內木槨結構漸漸顯露出來。墓室外槨結構已十分清晰,槨與墓壁的間隙有一圈層層疊疊橫放的短木頭,規模宏大嚴整,槨頂板已經坍塌。這一結構正是漢代非常流行的一種帝王葬制——“黃腸題湊”。曾參與馬王堆漢墓發掘的省博物館原館長、研究館員熊傳薪表示,如此墓葬規格已明顯高於馬王堆漢墓。這也表明,墓主肯定擁有比辛追更顯赫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墓葬所處的山體為岩石結構,龐大的墓穴幾乎是從岩石里掏空出來的,而且墓壁邊緣很光滑。

墓道中發現兩個盜洞

考古人員在墓道的後端和後室處發現了兩個盜洞。盜洞里出土有青銅鎏金羊鎮、貼金箔玉佩、青瓷碗、青瓷雙唇壇等文物。專家初步推測,該墓在隋唐時期被盜。基本可以確定,羊鎮和玉佩都是墓里的隨葬品,青瓷碗、青瓷雙唇壇則可能是盜墓者留下的。鎮為古代壓紙之用,這裡可能是用來鎮壓鋪在棺材上的蓆子。羊鎮內部灌了鉛,拿在手裡沉甸甸的。羊呈趴跪狀,做工十分精細。從其表面上遺留的金色,專家推斷羊鎮採用了鎏金工藝,因年代久遠,金色大部分已脫落。玉佩呈白色,已破碎,還原後為方形,上有雕琢的紋飾,還鑲著金箔。玉器上貼金箔多見於西漢中晚期。省博物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幾位專家認為,這兩件物品的檔次、製作水準都很高。西漢中晚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這兩件出土文物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這一點。

打開墓室期待奇蹟

下一步工作將進入最激動人心的環節:揭開槨頂板,打開墓室。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雖然盜墓者可能盜走了部分珍貴文物,但仍要做好出土國寶級文物的準備,所里正在制定出土文物保護方案。
期待一墓主:王還是王后?
根據漢代禮制,“黃腸題湊”為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上有記載的漢代惟一一位不是王室成員而享受“黃腸題湊”葬制的,只有漢昭帝時期的輔政大臣霍光。專家推斷,墓主極有可能是歷任長沙王中的一位。綜合各方面情況推測,墓葬應屬西漢中晚期。西漢長沙國分為吳氏和劉氏兩個時期,專家認為,吳姓王的可能性不大,墓主應該是一位劉姓王的成員。另外,王后可以享有同王一樣的葬制,比如著名的西漢長沙王后“漁陽”墓也採用了“黃腸題湊”葬制,所以墓主也有可能是一位長沙王后。截至目前,長沙還沒有發現一座確定是西漢劉姓長沙王的墓葬。確定墓主是否就是劉姓長沙王,只有等到打開墓室,找到印章等可以表明墓主身份的物品。專家介紹,文獻上只能找到第一代長沙王吳芮和定王劉發墓的大概位置。而此前的考古發現表明,吳姓長沙王多葬於河西望月湖一帶——如王陵公園裡的第五代長沙王吳著之墓和財專里的漁陽王后墓;劉姓長沙王多葬於今天火車站楊家山一帶。這座墓位置超出了以上兩個範圍,豐富了此前的認識。
期待二隨葬文物有多少?
專家介紹,西漢前期的漢墓中,隨葬品以漆器、陶器較多,到了中晚期,青銅器、金銀玉器的比重增加,因為經濟繁榮,隨葬品也更精美豐富。因此,理論上說,級別更高、時間更晚的風篷嶺一號墓會出土比馬王堆漢墓更多的文物。在發掘大型古墓時,考古工作者最擔心的就是發現盜洞,這意味著盜墓者已經先“光顧”了,珍貴文物往往被洗劫一空。風篷嶺一號墓也沒能逃脫被盜的命運,青銅鎏金羊鎮和鑲金玉佩的出土,表明盜墓者可能已深入到墓室最核心的地方。考古人員希望,如果墓的坍塌發生在盜墓之前,那么盜墓者的活動範圍就會大受局限,無法盜出更多的文物,墓中豐富的玉器、銅器、陶器就有可能保存下來

相關連結

何為“黃腸題湊”“黃腸”是指棺槨外的短柏木,因為柏木的心是黃色的;“題湊”是指用柏木繞棺槨四周層層壘積,而且木段的頭皆朝內,合起來稱為“黃腸題湊”,如同在棺槨周圍蓋起的一間木房子。“黃腸題湊”只有帝王、諸侯王等才可享有,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漢長沙國劉邦稱帝之後,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代長沙郡建立長沙國,將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其王位世代相襲。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公元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吳氏長沙國除。吳氏長沙國一共傳了五代,共46年,依次為文王芮、成王臣、哀王回、共王若、靖王著(產)。公元前155年,文帝之子景帝繼位,又建立長沙國,仍以臨湘為都,其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建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力削弱諸侯王國勢力之時,原來疆域廣袤的長沙國已經分出南部之地另立桂陽郡和零陵郡,劉氏國的封地遠不及往日之大了。西漢劉氏長沙國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依次為定王劉發、戴王劉庸、頃王劉鮒鮈、剌王劉建德、煬王劉旦、孝王劉宗、繆王劉魯人和第八任長沙王劉舜。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曾於建武三年(公元26年)恢復長沙國,封劉舜的兒子劉興為第九任長沙王。但劉興在位12年後,因與光武帝血緣關係太疏遠而被削去王位,降封為臨湘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