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美學》是2012年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服飾美學
- 作者:孟萍萍主編
- 出版社: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8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2937968
《服飾美學》是2012年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服飾美學》是2019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望微。《服飾美學》一書將服飾美與基礎美學理論緊密結合,詳細闡述了美與服飾美、服飾審美感受、美與服飾美的種類、藝術與服飾藝術創作、服飾美的原理、服飾穿著與搭配等內容。內容簡介 《服飾美學》一書將服飾美與基礎美學理論緊密結合,詳細闡述了美與服飾美、...
《服飾美學》是2001年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葉立誠。該書從學理的角度來架構“服裝”、“人”與“美學”三者之間的關係。內容簡介 《服飾美學》一書所涉及的專業學科理論相當廣泛。該書從學理的角度來架構“服裝”、“人”與“美學”三者的關係,並進而分別提出五個獨立的但又互為關聯的單元,內容...
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山頂洞所見小石珠7件、穿孔獸牙125枚等裝飾品,上有長期佩帶的磨蝕痕跡。其中5件出土時呈半圓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相飾。另有25件還用赤鐵礦粉塗染著色,聯繫山頂洞下室埋葬的屍骨上也散布有赤鐵礦粉粒,可能是在衣服上著色所用,或系一種飾終儀式,反映出山頂洞人的某種審美感情。保...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中國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103-104]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 [4],源自黃帝制冕服 [5];後經周朝建制、漢朝漢明帝時期修補定型...
《服飾美學》是2012年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服飾美學》從美學、藝術學、服裝學等多角度來架構“美學”、“服裝”與“人”三者的關係。涉及面廣泛又不乏深入,其內容包括:美學基本原理、中西美學體系、服飾美學基本理論、服飾美學表現、服飾藝術風格、服飾藝術表現、民族的服飾美、國內外當代著名...
傳統服飾是反應過去時代文化和人們對地域環境影響下形成的文化標誌之一。漢族傳統服裝為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漢服是根據《周禮》所創,周從殷禮。它們各具特色,充分揭示出不同朝代,不同環境下,人們對生活,對美的種種追求嚮往。簡介 中國不同的民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從漢族...
唐裝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發展歷史 唐裝即唐制服飾,其種類多樣。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
漢族傳統服飾 簡介 漢服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中國傳統古籍的觀點一般認為,華夏衣裳為距今約五千年的黃帝所制或黃帝時期所制。例如,漢代《世本》記載:黃帝的臣子“伯余作衣裳”、“胡曹作冕衣”。《易·繫辭》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
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鑒略.三皇紀》:“襲葉為衣裳”;《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氏始衣皮”;人類最早用樹葉、動物毛皮做成衣服,服飾文化史可以看作由此發端。裝飾人體的物品總稱,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配飾、包、傘等。古人用來遮羞,而今人對於新事物的認識不...
《服飾美學與搭配藝術》是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柳葉、王伊千、魏麗葉。編輯推薦 創意服裝設計系列以培養服裝設計專業套用型人才為首要目標,從服裝設計專業教學角度出發,力求理論聯繫實際,突出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創新性。本系列書包括《成衣設計》《服裝與配飾製作工藝》《童裝設計》《服裝設計基礎...
四、服裝文化與審美 第二節 服裝與性別 一、人體與服裝審美 二、服裝的性別文化 三、自由與個性 第三節 服裝三屬性 一、文化藝術裝飾性 二、科研技術功能性 三、經濟價值商業性 總結 思考題 第八章 服裝審美教育 第一節 什麼是審美教育 一、審美教育的內涵與功能 二、培養審美心理 第二節 服飾審美教育 ...
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 ,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其特點是修身適體。宋時不論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著直領, 對襟的一種服飾,出土實物有福州南宋黃升墓 、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江蘇金壇茅麓南宋周瑀墓。浙江黃岩趙伯澐墓等 種類 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
服飾美 服飾美( beauty of apparel)通過適宜、適時、得體的服裝佩飾所呈現的美。包括衣著服裝的美和佩戴飾品的美。孔子主張服飾要有文采,認為衣冠不整有失禮儀,“質勝文則野”,缺乏文化教養。
五、服裝的穿著與審美心理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服裝穿著的美學理念 第一節 自我形象塑造 一、美學意識 二、藝術表現欲及個性的流露 三、流行時尚趨勢的把握 第二節 服裝的最佳選擇 一、審美觀念 二、個人審美趣味 三、形象的塑造 第三節 服裝搭配藝術 一、服裝搭配藝術 二、服裝色彩的搭配藝術 三、服飾配件 ...
《360°公式美學:基於服飾色彩搭配的整體形象管理》是2020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花花。內容簡介 服裝美學既不僅涉及服裝色彩的基礎知識,又涉及服裝的色彩搭配,同時服裝色彩與人的匹配,與時間、場合、身份、氣質的匹配,還涉及到怎樣穿出知性優雅的感覺,怎樣穿出青春活力的感覺,怎樣穿出性感華麗的感覺...
珞巴族服飾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的藝術瑰寶。珞巴族千百年來的美學理念、宗教信仰與生活習俗等多方面的傳統觀念和文化心理,都在其服飾中得到了詮釋。由於珞巴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珞巴族服飾在傳承與發展中就像是一本記錄珞巴人歷史的無字天書,對研究珞巴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作為西藏工布服飾文化的...
《唐敦煌壁畫女性服飾美學研究》是2015年12月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阮立。內容簡介 《唐敦煌壁畫女性服飾美學研究》主題是唐敦煌壁畫女性服飾美學精神問題。首先,本研究主要以敦煌壁畫中飛天形象以及菩薩的繪塑形象等原生藝術作品為例,將敦煌壁畫藝術與西方藝術、中國本土藝術進行比較、分析,進而探討了敦煌...
T型台是典型的以形體美來展現服飾美的手段,並且將形體美和服飾美合而為一。以形體美來吸引人們的注意,以服飾美來表現個人的風格。這種服飾美的表現方法是西方美學的一貫思想,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文化就強調形體美,強調外在美,而以模特為核心的現代服裝發布也強調形體美和外在美。所以從法國乃至整個現代西方服飾...
歷代服飾不僅朝代之間有明顯的差別,同一朝代的不同時期也有顯著的變化。中國服飾,整體特點是色彩鮮明、工藝精美、重視細節裝飾,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都在其民族服飾中。中國民間服飾深深植根於民間生活與民俗活動中,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而流傳的很多,...
《服裝美學》可作為服裝高等職業教育教材使用,對其他藝術門類的工作者及廣大服飾愛好者也有一定的幫助。服裝美學是服裝藝術類課程中最重要的基礎深程之一。編輯推薦 以普通美學為基本架構 聯繫穿著審美實例 圍繞“如何穿著美”展開 注重課堂實際訓練 圖書目錄 上篇 基礎美學 概論 第一章 現代美學概述 第一節 現代...
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服以細腰身的裝束美而著稱,剛剛從“罩殼型”無腰身服飾盛行的中世紀走出的女性,為了突出身體的曲線美,通過緊身胸衣和裙撐這兩者的組合對比來完成細腰身的造型,從而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的裙撐開始時興起來。在接下來的巴洛克時期,女服仍尚好纖腰凸臀,依然採用了 緊身衣形態,而裙撐則一度被...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箇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誕生最初的民國旗袍的。在上海誕生的證據雖不甚確鑿,但依舊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
進入近現代,隨著民國的建立,服飾也成為時代革新的一個標識。20世紀20年代,當時的女性改良了滿人的長袍,擯棄寬袍大袖的缺陷,兼收並蓄東西方的審美,最終誕生了旗袍。旗袍具有收腰的設計以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袖口收緊,袖長很短甚至無袖,下擺變短並有展露腿部的側開衩,這種新式服裝大膽地體現了女性體態的曲線...
襦裙直到唐朝前期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著服飾,之後逐漸被衫襖替代。男子襦裙多稱為衣裳(cháng)。襦裙簡介 襦裙是漢族服飾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裝形制之一。一般認為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因為漢代流行深衣,襦裙逐漸減少。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