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有話慢慢說)

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

有話慢慢說一般指本詞條

《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主要內容:我們的青春期子女從接觸到的人與環境中累積經驗進而塑造人格,人格特質是不能直接傳授的,沒有人能夠用演講教導忠誠、用通訊訓練勇氣、用書信培養成熟的見解。人格教育需要以身作則與直接溝通。青少年從他們的生活接觸面中學習,並且成為一個他們所期望的那種人。對他們而言,我們的心情是信息、風格是主旨、作風是成果。我們希望我們的青春期子女長大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一個有感情、有抱負、有勇氣的人,一個由強勁氣力與公平制約引導生活的人。要達到這些人生的目標,我們需要用人本的方法,寵愛是不夠的,見識也是不夠用的,聰明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取得與使用這樣的技巧是《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主題,我希望這《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能夠幫助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把有用的意見實施在日常生活中。

基本介紹

  • 書名: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
  • 譯者:許麗美
  •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357342
  • 作者:漢恩·吉諾特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頁數:154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一本影響深遠指導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寶典;一本促使中國父母關愛青少年教育的指南。
猶太賢哲日:“智慧的開端是沉默,第二步驟是傾聽。”
做父母的人都會有朝一日突然發現:“我的孩子長大了。”這是一個意氣飛揚卻令人惶恐不安的獨特時刻。
面對孩子進入叛逆的青春期時,父母應該繼續恪盡職責,要如碼頭般佇立,靜候旅人歸來。

作者簡介

漢恩·吉諾特博士(Dr. Haim G. Ginott)是個知名的教養子女權威。他的幾本暢銷書籍《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老師如何眼學生說話》,為上百萬的父母、老師及孩子開啟新系列的溝通方法。
譯者簡介
許麗美,中國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現居美國。與丈夫連手經營電子儀器製造公司,同時擔任中國台灣心理出版社駐美國代表。譯作有:《六帽思考法》、《接受我的愛——老師如何跟學生說話》(與許麗玉合譯)、《家有資優兒——父母教養指南》、《有話慢慢說——父母如何與青少年溝通》、《親子溝通密碼》等。

圖書目錄

1 他們和我們
我們的顧慮vs他們的需要
我們的恐懼vs他們的感受
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嗎?

2 判逆與對策
青少年的情緒動盪時期
人為什麼要活著?
尋找自我
父母該如何給予援助?

3 安全第一
肯定子女的感受
7個有關肯定感受的故事
方法因人而異

4 如何補救
父母擔任子女的辯護人
情緒急救
7種不當的回應
6個非裁判性的回應
同理心與真誠

5 一種新的批評
生活里的一課
有用的批評
無用的批評
批評與自我意識
在出錯的時刻
親子關係是怎么變壞的
事情的輕重
對批評的衷心建議

6 憤怒卻不羞辱
暴怒之歌人人唱
對待憤怒的態度
準許憤怒存在
如何發泄怒氣
驟怒
生氣卻不辱罵
改進的步驟

7 一種新的讚美
青少年對讚美的反應
讚美與罪惡感
讚美與誘導
建設性的讚美與破壞性的讚美
不當的讚美
敘述,不要評價
讚美與自我意象

8 在我們子女的眼裡
邏輯的極限

9 社交活動的自由與限制
反對追逐名氣
反對提早約會
中學時代:合理的節目與時間表
高中時期:自治與指導
家長的責任:制定標準與限制

10 青少年的性與人生觀
性問題:6個家長有6種意見
價值衝突
社會的矛盾
消失中的禁忌
為什麼要實施性教育
知識與價值觀
自慰
同性戀
家長與避孕藥
成熟的愛

11 青少年開車、飲酒、吸毒
青少年開車與父母的恐懼
飲酒
麻醉劑噩夢

12 學習、成長、改變
無聲的關愛訓示
吵鬧的仇恨教訓
有用的對白
輟學的富家子
兒子的經濟理論
我的兒子是“革命分子
女兒的人道訴求
重新分配角色
談論家庭作業
汽車貸款
誰來決定是否應聘
令父母擔心的青少年運動
差點就掃興的周末旅遊
一場“迷你”危機
我每次都想說教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結語

文摘

安東尼的媽媽既傷心又生氣地說:“我的兒子正要出門參加一個派對,我對他說:‘安東尼,去好好地玩,可是要有分寸,要檢點行為。’結果,他把眼珠往外一翻,仿佛他已經受到了攻擊。他用非常排斥的語氣對我說:‘別管我!’現在跟他打個招呼都變得不妥當。他把我當做誰——是他的仇敵嗎?”
15歲的安東尼反駁說:“我媽媽惹怒了我,她對待我像在哄小孩,她老是說些:“要有分寸,要檢點行為。要抬頭挺胸。不要拖著腳板走路。鋪好你的餐巾。喝湯的時候不要發出聲音。’我希望我媽媽不要像個禮儀大師,處處嚴謹,要求什麼都正確。”我們能夠和睦相處嗎?
沒有哪個家長不知道上述所提的那些家長的用心何在,他們只是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健康、快樂與平安。然而,他們的努力十有八九得不到認同;他們的苦心也得不到回報。青春期的孩子討厭過多地關懷與勸告,他們力求表現出成長、獨立與自給自足。他們需要在沒有父母的指導下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找到自己的路,他們像一個需要貸款的人在妄想自己財務獨立。不管父母銀行有多么的寬容配合,這些年輕人都不肯支付利息。於是,援助被看成干擾,關懷視同哄騙,勸告就是霸道,至於自主,雖然害怕,但是他們認為高於一切。任何人干擾到他們的自主權就是他們的仇敵。
青少年的父母面臨一種難以選擇的處境——當提供的幫助遭到厭惡時,該怎么進行援助;當引導被拒絕時,應該如何進行引導;當關心被當做攻擊時,要如何進行溝通。
阿文今年18歲,他的爸爸說:“我跟兒子的關係是錯誤的悲劇。我當他的朋友,他卻認為我是他的仇敵。我要他尊重我,可是我得到的是他的藐視。”

序言

做父母的人都會在有朝一曰突然發現:“我的孩子長大了。”這是一個意氣飛揚卻又令人惶恐不安的獨特時刻。這個時刻有著看到下一代業已長大成人的喜悅,也有著難以釋懷的牽掛。我們唯恐再也不能保護他們,使他們免於外面的風吹雨打;再也不能站在他們與世界之間充當庇護者,使他們不至於面臨生命中的險境。從今以後,他們必須單獨面對我們參與不了卻又無可避免的挑戰。
除此之外,我們的心中另有衝突。身為父母需要的是被人需要,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卻不需要我們。這種衝突確實存在。在幫助我們所疼惜的孩子從我們身邊獨立自主之時,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這種衝突。
如果我們要維持為人父母的寬容與慈愛,這個時候將是我們放手讓他們快樂成長的最佳時機。我們應該在此時放手,也唯有為人父母才做得到這樣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