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胚植物
- 外文名:embryophyte
- 別稱:高等植物
- 學科:植物學
形態特徵,有胚植物,分類,科學分類,
形態特徵
有胚植物都是具有專門的生殖器官的複雜多細胞生物體,除極少例外,都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如吸收光,從二氧化碳中生成養料;有胚植物在生殖器官中有非生殖性的組織,這一點可以與多細胞藻類相區分。進一步來說,有胚植物主要是適應陸地的生活環境,雖然有些再一次進入水中生活,這樣,有胚植物也被稱為陸地植物。
有胚植物是在古生代從複雜的綠藻發展而來的。有胚植物現存的最緊密的親戚是輪藻。 這些藻類經歷單倍體代(配子體)和雙倍體代(孢子體)的世代交替。最早的有胚植物的孢子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差別很大,仍舊很小並在短暫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母體。
有胚植物
這類植物都有著以纖維素組成的細胞壁所包圍的真核細胞,且大部份經由光合作用(利用光和二氧化碳合成食物)來取得能量。約有三百種左右的植物物種不行光合作用,而是寄生在其他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物種上。有胚植物和綠藻不同,有著被非生殖組織保護著的特化生殖器官。
苔蘚植物出現於古生代初期,只能生活在有一定時期里潮濕的環境之中,雖然有些物種比較耐旱。大多數的苔蘚植物一生的體形都很小。它們在兩個階段之間做世代交替:被稱之為配子體的單倍體階段和被稱之為孢子體的雙倍體階段。孢子體的生存期間很短,且必須生活在其母配子體上。
維管植物出現於志留紀時,且到了泥盆紀時已分歧並分散到許多種不同的陸上生態中。它們有很多種適應的型態,允許它們能夠克服苔蘚植物的極限。角質層能幫植物對抗乾燥,而維管束則能將水份輸送到整個生物身內。維管植物的孢子體一般是獨立的植物個體,而配子體只做為生殖細胞短期出現。
最早的種子植物-種子蕨和荷達樹(現在都已經絕種了)出現於泥盆紀晚期並於石炭紀時開始分歧,之後經過二疊紀和三疊紀而有了更多的演化。此類物種的配子體階段完全地退化了,而其孢子體則是以通過花粉受精,長在母植物上的種子開始成長。不像其他如蕨類等維束植物一般因為以孢子繁殖而需要濕度來助其生長,一些種子植物甚至可以在極端乾燥的環境下存活並繁殖後代。
早期的種子植物為裸子植物,其胚胎在受精時還沒有被特殊的結構包圍,花粉直接落在胚胎上頭。現今留存下來的四個類群依然普遍地分布於世界各處,尤其是松柏門在某些環境中會是優勢的樹種。被子植物是最後出現的植物類群,於侏羅紀時由裸子植物中演化出來,並於白堊紀時迅速地分歧出許多物種。此類植物的胚胎被組織包圍,因此花粉需長出一個管道來穿透種皮。在現今大多數的生態環境裡,被子植物是最主要的一種類群。
分類
有胚植物是在古生代從複雜的綠藻發展而來的。有胚植物現存的最緊密的親戚是輪藻。 這些藻類經歷單倍體代(配子體)和雙倍體代(孢子體)的世代交替。最早的有胚植物的孢子體在結構和功能上差別很大,仍舊很小病在短暫的生命周期中依賴於母體。這種植物被稱為苔蘚類植物,現存的有:
1.苔蘚植物門
2.角苔門
3.地錢門
所有苔蘚植物都相對小並局限於潮濕環境中,依賴水來散播它們的孢子。有一些植物在志留紀更好地適應了新出現的陸地環境,並在泥盆紀變得多樣化,同時傳播到不同的陸地環境。這些植物被稱為維管植物或導管植物。維管植物具有維管組織或管胞,水分通過維管在植物體內輸送,外面還有防止乾燥的表皮。大部分維管植物的孢子體已經發展成獨立的植株,已經進化出真正的葉,莖和根,但配子體仍然很小。
但有的維管植物依然依靠孢子繁殖,現存有:
1.石松門2.蕨類植物門其他種類的維管植物是在古生代後期出現的,已經不用孢子繁殖,進化出可以抵禦乾燥的種子,所以叫做種子植物。種子植物的配子成為單細胞的花粉和胚,整個孢子體都包含在種子之中,有的種子即使它們的母體是生長在多水的環境之下,也可以抵禦極度乾旱的環境。枝子植物現存有:
松柏門蘇鐵門銀杏門買麻藤門被子植物門前四類被稱之為裸子植物,因為它們的胚珠是裸露的,不被心皮包裹。相對地,被子植物的胚珠是被心皮包裹,形成果肉。被子植物是在侏羅紀才最後出現的一類植物,在白堊紀時迅速繁殖,成為現代地球陸地上最大的生物量組成部分。
目前植物分類學上意見並不統一,有的分類學家認為植物界只包括有胚植物,但也有些分類學家認為有胚植物單獨應該算做一門,他們將陸生植物和輪藻一起劃為一個亞門。
植物高層的分類變動得非常地大。一些學者認為植物界只包括有胚植物,而其他學者則有不同的命名和規範。此處列出的類群通常被視為門,但有時也會被視為綱,且偶爾會被縮至只剩兩個門。一些分類學則將有胚植物放在總門上,並將其和部份輪藻一起歸為一個亞界,稱之為鏈形植物亞界。
從分子生物學角度看,有胚植物和綠藻形似,它們都具有真核,有由兩層原生質分泌形成的,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澱粉,主要葉綠體都是由葉綠體a和葉綠體b組成的,兩者都有大液泡,沒有中心質,除了配子以外也都沒有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