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建築是城市體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如果把城市看做一個人的臉龐,那么建築就是城市的眼睛。眼睛的“美”和“醜”並沒有永恆的標準,關鍵還是與其他“五官”以及臉的搭配。標準化的建築會讓城市失去個性,而拒絕平庸、挑戰傳統,用奇特造型衝擊公眾視覺的建築設計,必然會引起爭議。
面對爭議,設計師表現出樂觀的歡迎態度,甚至認為直面爭議也是建築師的工作之一。正如被戲稱為“大衛生褲”的央視新大樓的設計者—荷蘭建築師雷姆 · 庫哈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提出的“你知道對你的設計有不少反對的聲音嗎?”這一問題,他表示:“當然知道。這很好,知道不同的意見,對方案會有補充和完善。只有令人厭煩的建築,才只有一種聲音。建築是需要爭議的。”
同樣,被稱為建築界“女魔頭”,亦是首位獲得普利茲克獎的英國女建築師扎哈 · 哈迪德,對其設計的中國北京銀河SOHO和義大利羅馬MAXXI博物館等項目引發的爭議聲也表現出自信與樂觀的態度,她認為:“現代社會應該允許多種理念的共存,允許人們用不同方式去解讀城市化。”同時,她還表示:“我覺得沒有什麼比不斷地重複更乏味的了,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規則。”而西班牙都市天傘的設計者—德國建築師于爾根邁耶 · 赫爾曼也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民眾有如此多不同的解讀,同時也很想知道項目提交開始運營之後,我們對於交流與公共空間的推斷會如何轉化。”
任何一樣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師的作品也不一定十全十美。因此,爭議是必然存在的。爭議並不代表批評,爭議的本身證明了事物的存在,同時,爭議也推動了事物的發展。引起爭議的
建築未必不優秀,反而它對建築的發展還有著積極的意義:它為普通民眾開啟了一個新的視角,並且認同建築形式的多樣化。每個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爭議”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表達一種客觀的態度。
如今所謂的“地標建築”越來越多,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政府希望通過該建築彰顯地方“政績”而大力推廣;另一則是開發商為樹立企業形象,且以此獲得地方政府的好感而積極回響。然而,“地標”雖多,獲得廣泛認同的卻少之又少,甚至有的花掉幾億建一個巨型圓環來“美化”城市風景,卻沒起到任何實際的作用。正如建築本身無法脫離城市環境而單獨存在,任何創新和大膽的構想,都要考慮到建築與城市、建築與環境、建築與人的關係。
由此,本書旨在通過對頂級地標性建築“從無到有”的設計與建造過程的分析,真實呈現建築成型的背後故事,並通過對各方爭議點的匯集,展現建築對城市文化、區域環境、人的感受以及前期考慮和後期帶來的影響與作用。從中,讀者可以“取其長,避其短”,領悟到一個或成功或失敗的建築在其建設過程中所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
與此同時,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多年後,當我們回過頭來再次觀摩這些當今的爭議建築時,它們可能已經成為建築中的經典之作。爭議與經典,二者同在。
目錄
中國浙江寧波博物館
中國北京銀河SOHO
義大利羅馬MAXXI博物館
英國倫敦奧運會水上運動中心
美國紐約雲杉街8號
美國拉斯維加斯克利夫蘭盧·魯沃腦健康中心
阿聯杜拜塔
英國倫敦橋大廈
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新總部大樓
朝鮮柳京飯店
西班牙都市天傘
埃及吉薩大埃及博物館
日本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
作者簡介
廣州市唐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唐藝設計資訊集團旗下編輯出版機構,2000年成立,專業專注於地產(建築、景觀、規劃、室內、裝飾)設計類圖書雜誌的編輯出版,超過10年行業經驗,是目前區亞太地區最大的建築設計類傳媒策劃出版發行企業之一。經典代表作有:《時代樓盤》《時代空間》雜誌、《國際風格樓盤》系列、《國際品牌酒店》系列、《棲居-萬科的房子》系列、《無界》系列等等,依託唐藝強大的發行直銷體系,銷售網路遍布中國各大城市和東南亞、韓國、印度和日本;“唐藝”“Tang Art”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