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毒物質(toxic substance)
一般的定義為凡是以小劑量進入機體,通過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能夠導致健康受損的物質。根據這一定義可知,有毒物質是相對的,劑量決定著一種成分是否有毒。具有毒害或抑制厭氧消化過程中厭氧微生物(主要是厭氧菌)生命活動的有機或無機物質。任何有毒物質對厭氧微生物的毒性變化過程有刺激生長、抑制生長和毒害等三個階段。如重金屬離子(鐵、鈷、銅 、鋅、鎳、錳等)對厭氧微生物生長有一定刺激作用,利於細胞的合成,提高厭氧消化速率。但所有過量的重金屬離子(特別是汞、鉛、鎘、鉻等)會抑制厭氧微生物的生長。所以當有毒物質含量達到一定濃度時才具有對甲烷消化產生抑制或毒害作用。重金屬離子對甲烷消化所起的抑制作用有兩個方面:與酶結合,產生變性物質;重金屬離子及其氫氧化物的凝聚作用,使酶沉澱。厭氧消化主要的毒性物質有硫化物、氨、重金屬(特別是汞、鉛、鎘、鉻等),有機鹵化物和表面活性劑等。
何為毒性
毒性是指毒物導致機體損害的能力,毒性越大,危害越大。不同毒性的毒物對機體的危害不盡相同,根據毒物對人每公斤體重的致死量依次將毒物分為:
劇毒(<0.05g)、
高毒(0.05~0.5g)、
中毒(0.5g~5g)、
低毒(5~15g)、
微毒(>15g)。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毒物能夠毒死人的量越小,毒性越大,劇毒的毒性最大。
中毒檢驗
1.一氧化碳定性試驗
【英文名稱】CO【臨床意義】急性一氧化碳(煤氣)中毒【參考值】陰性 。
【英文名稱】PH【臨床意義】判斷新生兒血液氣體酸鹼中毒的指標【參考值】pH:7.35~7.45。
【英文名稱】PO2【臨床意義】判斷新生兒血液氣體酸鹼中毒的指標【參考值】PO23-:60~90mmHg。
【英文名稱】PCO2【臨床意義】判斷新生兒血液氣體酸鹼中毒的指標【參考值】PCO2:35~45mmHg。
5.尿常規檢查尿潛血試驗
【英文名稱】BLO 【臨床意義】溶血性黃疸、血尿、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等,常見於尿路結石、結核、腫瘤、白血病、紫癜、血友病、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和各種中毒、感染、敗血症、燒傷、輸血反應等【參考值】陰性(NEGATIVE)。
6.肝功能檢查膽鹼酯酶
【英文名稱】CHE【臨床意義】增高: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脂肪肝、腎臟病變、肥胖症等。
降低:有機磷中毒、肝癌、肝硬化、消化道腫瘤、心肌梗死等【參考值】5400~13200 U/L。
【英文名稱】BG【臨床意義】判斷新生兒血液氣體酸鹼中毒的指標【參考值】pH:7.35~7.45,PO23-:60~90mmHg,PCO2:35~45mmHg 。
8.血常規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和網織紅細胞分析
【英文名稱】RET【臨床意義】增加:重金屬中毒時明顯增加,溶血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腫瘤、骨髓抑制後恢復期可見增高【參考值】成人:0.005~0.02(0.5%~2.0%) 新生兒:0.02~0.06(2.0%~6.0%) 。
9.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桿狀核細胞
【英文名稱】BAND%【臨床意義】桿狀核粒細胞〉6%時,稱為“核左移”,表示機體反應的強烈,骨髓造血功能的旺盛,能釋放大量粒細胞到外周血來。此種情況多見於嚴重感染,特別是化膿性細菌感染,也可見於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白血病或白血病反應。臨床上將〉6%稱為輕度核左移,〉10%為中度核左移,〉25%為重度核左移【參考值】0.01~0.04(1%~4%)。
有毒物質的分類
凡能引起中毒的物質統稱為毒物,包括化學性毒物和生物性毒物兩大類,前者為化學物質如藥物、工業毒物、軍用毒物等,後者又分為動物性毒物(蛇毒、河豚毒等)和植物性毒物(如苦杏仁、毒蘑菇等),此外還可從不同的角度對毒物進行分類。
有毒物質分為自然有毒物質和人工合成有毒物質。
自然有毒物質有某些野生蘑菇,漿果等植物或是河豚魚等動物中含有。
人工合成有毒物質有二惡英、三聚氰胺等。
家中的有毒物質
1、空氣清新劑大多含有苯酚。人體吸入後,會產生呼吸困難和頭痛,並刺激眼睛。接觸皮膚後,還可能導致脫皮,引發麻疹。
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氣,如養盆栽植物,或擺放柚子皮。
2、大部分漂白劑都含有一種名為次氯酸鈉的化學物質,它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會釋放出具有刺激性的有毒氣體,過度接觸可能對肺部和頭髮造成損傷。
替代方案:對於一些難以洗淨的污點,可以用檸檬反覆擦拭。
3、人造地毯大多含有不穩定的有機化合物,長期接觸可能會導致過敏性疾病。
替代方案:購買使用天然纖維,如羊毛、棉花製成的地毯。
4、洗碗液和洗衣粉含有碳酸鈉和磷酸鹽,都容易導致過敏反應。
替代方案:用不含磷酸鹽的產品。
5、許多電器,如電視、計算機和電熱毯,通常含有溴耐燃劑。溴耐燃劑釋放到空氣里,有可能被人體吸入,而且不易排出體外。當前,溴耐燃劑已經被證實能導致老鼠流產,在瑞典等歐洲國家被禁用。
替代方案:用熱水袋代替電熱毯;把電器搬出臥室,避免在睡覺時吸入溴耐燃劑。
6、許多用來清潔玻璃窗的清潔粉,含有特殊的氨氣味,這會刺激和腐蝕皮膚,造成眼睛和肺的不適。長期與氨接觸,還會造成肝臟損傷。
替代方案:用兩湯匙的醋,兌上一升熱水,再用布蘸濕後擦玻璃。
7、各種研究已證明,染髮劑能夠通過頭皮,吸收到體內。早前,歐盟委員會曾禁止22種化學製品用於染髮。
替代方案:相信自然就是美。
8、家用篝火爐會產生二惡英。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使用篝火爐的青少年,其睪丸或乳房要比其他地區青少年小許多。
替代方案:避免在家裡生篝火。
9、根據美國皮膚病學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含鎳的珠寶、首飾可能會造成接觸性皮炎。
替代方案:儘量佩戴黃金或鉑金製成的首飾。
10、廁所清潔劑里通常含有萘,這種有毒物質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呼吸道。大量吸入後,人的肝臟和腎會遭到損害。
替代方案:將250毫升白醋倒入便池內,隔天再刷。
11、指甲油清洗劑通常含有丙酮溶劑,長時間使用,能導致頭痛和精神混亂。
替代方案:不塗抹指甲油,自然也就不用清洗劑了。
12、塑膠玩具里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接觸鄰苯二甲酸酯會造成生殖器畸形。
替代方案:選用一些木質玩具。
13、鞋油中含有硝基苯,具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可引起頭痛和嗜睡。
替代方案:用棉布蘸橄欖油,再加幾滴檸檬汁,塗抹在鞋子上,幾分鐘後擦乾淨即可。
14、化妝品通常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如護膚乳液中的二甲苯是導致流產的高危因素。
替代方案:在包裝上尋找環保標誌,明確其成分。
15、像所有的清潔產品一樣,洗手液含有一種叫表面活性劑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能產生泡沫。也能導致皮膚水分丟失,使之變得乾燥粗糙。
替代方案:使用有機產品。
16、化纖床單中可能含有甲醛。這種物質能刺激皮膚和呼吸道,而且永遠不可能被清洗乾淨。
替代方案:儘量使用百分之百純棉的床單。
17、去頭屑洗髮水通常含抗真菌成分,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吡啶硫銅鋅,它可能會引起皮膚敏感。
替代方案:嘗試用橄欖油按摩頭髮十分鐘。
如何預防職業中有毒物質的危害
化學物質中毒的發生必須具備某些條件:生產環境中存在某種有毒化學物質,而且,這種化學物質要達到可導致人中毒的濃度或數量,生產者必須接觸一定的時間且吸收了達到或超過中毒量的有毒物質。所以,職業中毒的發生實際上是有毒物質、生產環境及勞動者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只要切斷三者之間的聯繫,職業中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在預防毒物中毒危害時,應按照源頭消除毒物、降低毒物濃度、加強個人防護三方面制定預防措施。
消除有毒物質
儘可能以無毒、低毒的工藝和原輔材料代替有毒、高毒的工藝和原輔材料,是最理想的措施。例如:循環水殺菌、消毒劑採用二氧化氯代替氯,從根本上消除了氯氣中毒的工作環境。當然完全做到消除有毒物質比較困難,但是這一條應作為我們優先考慮的防護措施。
降低有毒物質濃度
當消除毒物有困難時,應儘可能降低有毒物質的濃度,使之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職業接觸限值之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生產裝置應密閉化、管道化,儘可能實現負壓生產,防止有毒物質泄漏、外溢。設備儘可能自動化,過程控制採用DCS進行集中監視、控制及管理。物料的加工、儲存、輸送過程均採用密閉的方式,設備以及管線之間的連線處均採取相應的密封措施,防止介質泄漏。採集含有高毒物質的樣品時,應使用密閉採樣器,最大程度減少作業人員接觸毒物的機會。
2)通風排毒。設定必要的機械通風排毒、淨化裝置,防止毒物逸散。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時,應當事先保持作業場所良好的通風狀態,確保作業場所職業中毒危害因素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3)生產裝置採用露天布置,通過自然通風使有毒物質能夠迅速稀釋擴散。生產布局合理,有毒作業場所和無毒作業場所分開;高毒作業場所與其他作業場所隔離;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
4)採取預防性技術措施,預防中毒事故發生。如對可能發生急性中毒的工作場所設定固定式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裝置;設定必要的事故通風設施、應急撤離通道、必要的泄險區和風向標;在易發生毒物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地方應設定醒目的警示標識;在有毒物質的作業環境中,設計必要的淋洗器、洗眼器等衛生防護設施等。
5)當操作人員失誤或者設備運行達到危險狀態時,應通過聯鎖裝置終止中毒事件的發生。
6)加強職業衛生管理。要制定和完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對生產設備要加強維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污染環境;定期監測作業場所空氣中毒物濃度,將其控制在職業接觸限值以下,等等。
加強個體防護
做好個體防護是預防毒物危害很重要的一項措施,是防止毒物進入人體的最後一道屏障。防護服裝、防護手套和防護眼鏡一方面可防止腐蝕性毒物對皮膚、黏膜的直接損害,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毒物經皮膚黏膜吸收;呼吸防護用品則可防止毒物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
1)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環境為作業人員配備適量適用的防護器材,並制定使用管理規定。
2)在有毒氣體可能泄漏的作業場所,除對作業人員配備常規勞動防護用品外,還應在現場醒目處根據毒物特點和防護要求配置事故櫃,放置必需的防毒護具,以備逃生、搶救時應急使用。
3)進入高毒物品作業場所進行巡檢、排凝、儀表調校、採樣、切水等作業時,應佩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攜帶攜帶型報警儀,兩人同行,一人作業,一人監護。如在含有硫化氫的油罐、粗汽油罐、輕質污油罐、污水罐及含酸性氣瓦斯介質等設備上作業時,必須佩戴適用的空氣呼吸器,作業時應有人監護。
4)進入硫磺回收裝置、污水汽提裝置、火炬裝置、酸性氣管線沿途區域、輕烴回收脫丁烷塔頂酸性水、輕烴回收單元乾氣管線、催化、加氫酸性水罐等極度危險區域時須有監護人員陪同,佩戴正壓自給式空氣呼吸器,使用攜帶型硫化氫檢測等報警儀。
5)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設備、容器或者狹窄封閉場所作業時,應按規定進行隔離、置換、吹掃,經分析合格後方可入內。同時必須為勞動者配備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防護用品,設定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及應急預案的要求,防止職業中毒事故發生。
6)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應當設定淋浴間和更衣室,並設定清洗、存放或者處理從事使用高毒物品作業勞動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專用間。結束作業時,使用過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須存放在高毒作業區域內,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業區域。
7)在有毒物質的作業環境中,應根據毒物的特點和毒性,配置急救箱。
此外,還要加強對員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監護,使員工能夠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並使用適當的防護用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中國
(一)危險廢物,包括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廢物,以及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和鑑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
(二)劇毒化學品、列入重點環境管理危險化學品名錄的化學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學品的物質;
(三)含有鉛、汞、鎘、鉻等重金屬的物質;
(四)《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附屬檔案所列物質;
(五)其他具有毒性,可能污染環境的物質。
美國
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有毒物質控制法》是一部管控有毒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過度危害的專門立法,此法在美國有毒物質管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該法問世的主要背景是戰後美國有毒物質大量用於生產和生活,並給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當時美國社會對這一危害已有充分認識,而在聯邦層面又缺乏這樣一部專門立法。因涉及化工企業等利益集團的切身利益,該法在立法過程中經歷了激烈的辯論,特別是圍繞化學品毒性試驗和檢測、信息披露以及加強對企業內部管理等問題上,分歧較大。但在環保組織和環保主義者的努力下,最終達成了妥協,通過了這部管控有毒物質的專門立法。該法最重要的內容是明確了環保局在管理有毒物質問題上的權責,建立了有毒物質申報和毒性檢測試驗制度。該法通過以來未作大的修訂,充分說明該法具有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