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諺語,意思是外交談判必有軍事力量作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 類別:諺語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諺語,意思是外交談判必有軍事力量作保障。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諺語,意思是治理國家要有文德教化,還必須有武裝力量。指文武缺一不可。解釋文事:文德教化之事。武備:軍備,指武裝力量、軍事裝備等。治理國家要有文德教化,還必須有武裝力量。指文武缺一不可。1出處臣聞“有文...
總的說來,《武備志》是歷代兵學成果的彙編,雖然包含的軍事思想非常豐富,但不能把它們看作是茅元儀的思想。然而,在序言及評點中,也可以看到茅元儀的一些軍事思想以及他精闢的看法。簡單地說,茅元儀在《武備志》中表現了要加強武備,富國強兵等思想。他認為:“人文事者必有武備,此三代之所以為有道之長也。自...
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會齊侯夾谷,為壇位,土階三等,以會遇之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酬之禮畢,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四方之樂。”景公曰:“諾。”於是旍旄羽袚矛戟劍撥鼓譟而至。孔...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這是警世名言。“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乾盟,兵不倡好”,這是華夷之辨。至於斬侏儒,看似和儒家思想不符,不夠中庸,其實這是誤解。剛柔並濟才是孔子一直所倡導的,是真正的中庸之道①。孔子還建議魯定公隳毀了季孫、叔孫、孟孫三家大夫不合禮法的都邑,使...
”(《論語·顏淵》)又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史記·孔子世家》)但是,儒家強調以禮樂治國,並不輕易言兵。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論語·季氏》)這句話基本上反映了孔子的戰爭觀念。按照周代的禮制,天子才有權力征伐有罪的諸侯,諸侯之間無...
政者,正名也;事者,勸功也。君勸其政,臣勸其事,則功名之道俱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陽,著其聲響;臣北面向陰,見其形景。聲響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則功立,功立則萬物蒙其福。是以三綱六紀有上中下。上者為君臣,中者為父子,下者為夫婦,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禮為...
公元前500年(魯定公十年),魯、齊夾谷之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齊景公欲威脅魯君就範,孔子以禮斥責景公,保全了國格,使齊侯不得不答應定盟和好,並將鄆、龜陰三地歸還魯國。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託,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威,提出“墮三都”、抑三桓(魯三家...
夫子相魯公,會於夾谷,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叱辱齊侯,伏不敢動。是二大聖人,豈不知兵乎?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弇、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績、裴行儉、郭元振...
意思是抵禦外侮。解釋 抵禦外侮。出處 宋·岳飛《奏乞以恩例補張所男宗本文資狀》:“靖康以來,奮不顧身為國捍難者,不為無人。”《三國演義》第六四回:“阜無捍難之功,又無死難之節,於法當誅,何顏受職?”清·王韜《去學校積弊以興人材論》:“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文以治國,武以捍難。”
魯定公答應赴會,孔子以司寇代行相事隨行,按照“有文事者必有武備”的方針,調集軍隊隨行。齊國隨景公赴會的是著名政治家晏嬰。會見開始後,齊國請演奏地方歌舞,於是“於旄羽祓矛戟劍拔鼓譟而至”,意在威脅定公。情況緊急,孔子不顧常禮,一步邁上台階,揚起衣袖盛聲喝道:我們兩國國君正在莊嚴地會見,為什麼...
定公與齊侯會於夾谷,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並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從之。至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酢既畢,齊使萊人以兵鼓劫定公。孔子歷階而進,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
孔子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史記孔子世家》)在當代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提出“軟實力與硬實力”理論兩千多年前,中國思想家其實就已經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並提出了文武並用、剛柔相濟的明確主張:“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
有文事者有武備,故次之以兵家,兵刑類也。唐虞無皋陶,則寇賊奸宄無所禁,必不能風動時雍,故次以法家。民,國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農家。本草經方,技術之事也,而生死系焉;神農黃帝,以聖人為天子,尚親治之,故次以醫家。重民事者先授時,授時本測候,測候本積數,故次以天文算法。以上...
斯事者,吾之深過,勿以茲為是而後法焉。但我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人不怨;功大過微,德未以之虧。然猶之盡美之蹤,於焉多愧;盡善之道,顧此懷慚。況汝無纖毫之功,直緣基而履慶?若崇善以廣德,則業泰身安;若肆情以縱非,則業傾身喪。且成遲敗速者,國之基也;失易得難...
南洋勸業會事務所正月初五日已由文昌巷移入丁家橋會場內辦事,茲於十八日,行正式開所式,是日午後二時開會,正副會長、上海董事會代表及各界到者百數十人,首由樊副會長代宜正會長訓詞,略謂外國積若干寒暑之預備,而僅成者,今欲以十數閱月之力,得之其為任大責重非常事所可況,喻願在事者,益勤厥職務...
事者,難成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堯戒》曰:“戰戰慄栗,日慎一日。“人莫于山,而於垤。”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患至而多後憂之,是猶病者已惓而索良醫也。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 注釋 ①恬愉:安適愉快的意思。 ②...
著者非必求奇異,實不能隨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錄之,縱人非我,所弗計也;世之精嫻武事者,或不至盲從耳。戟為戈、矛合體之兵,柄前安直刃以刺敵,旁有橫刃,鈳勾啄敵,具有勾刺的雙重作用。1975年北京近郊發掘周初(約西元前1120年)木槨墓,出土青銅兵器中,有「戟」九支,證明了:「戟」這種中國...
孫中山在上書中陳述自己的富強觀,認為“歐洲富強之本,不盡在船堅炮利、壘固兵強,而在於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他指出,中國仿效西方30餘年,仍無法與西人相抗衡,原因就在於不能推行上述的四大措施。收信人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
十年前吾幸無事者,諸國方分非洲耳。今分地已訖,無地可圖,故聚謀以分中國為事,剖割之圖,傳遍大地,擘畫詳明,絕無隱諱。此尚虛聲,請言實跡:俄、德、法何事而訂密約?英.、日何事而訂深交?土希之役,何以惜兵力不用?戰艦之數,何以競厚兵 而相持?譬猶地雷四伏,藥線交 通,一處火燃,四面皆...
其時襄厥事者:署江南安徽等處提刑按察使司分巡鳳廬道副使加一級孫君蘭、協鎮江南安慶等處地方左都督管副總兵事仍帶記功六次軍功二次郭君文魁、知安慶府事加一級劉君枟、知鳳陽府事耿君繼志、同知安慶府事田君時芳、通判安慶府事王君國寶、懷寧縣知縣崔維衡。例得並書。《重修余忠宣公祠記》《重修余忠宣公...
”乃召周公而 問焉,曰:“天下之圖事者,皆以殷為天子,以周為諸侯,以諸侯攻天子,勝之有道乎?” 周公對曰:“殷信天子,周信諸侯,則無勝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說 乎?”周公對曰:“臣聞之,攻禮者為賊,攻義者為殘,失其民制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 也,何攻天子乎?”...
官健有死王事者,三周年不得停本分衣糧,如有父兄子弟,試其武藝,堪在軍中承名請衣糧者,先須收補。孝本安親,深惟養老,用敷恩惠,以慰耆年。應軍將及官健,有父母年及九十已上,委本道本州,每至節歲,量與酒面優養。守塞備邊,固不可廢,煙塵既靖,亭障無虞。諸道舊有防秋兵馬已在邊上者,...
十月,瓦剌首領也先進犯北京,北京保衛戰打響。在兵部尚書于謙的部署中,程信因“諳軍事”而奉命在西直門督軍。受命後,程信上言五事:更新號令,以振軍威;招募勇士,為可能的緊急情況做準備;召各地軍隊勤王,並遏制瓦剌南侵;建設武備,以防內變;蓄養銳氣,以備戰守。朝廷得奏後,詔令所司即日商議施行這些建議...
其轉運使及邊任文臣初除授後,合奏得子弟身事者③。並候到任二年無遺闕,方許陳乞。如二年內非次移改者,即許通計三年陳乞。三司副使、知雜御史、少卿、監以上,並同兩省,遇大禮各奏薦子孫。其正郎、帶館職員外郎,並省府推判官、外任提點刑獄以上,遇大禮合該奏薦子孫者,須是在任及二周年,方得...
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執政,政治腐敗,武備廢弛。自身則愛好聲色,奢侈荒淫。“安史之亂”爆發,他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肅宗)即位,尊他為太上皇。至德二載(758),他回到長安,後抑鬱而死。事見新舊《唐書·玄宗本紀》等。(9)趨過:度過。得過且過之意。(10)宗廟: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處。封建王朝的...
貌為勇往任事,以求取信,而陰市私惠,謂有旋乾轉坤之力,使屬員心感,尹繼善慣用此術,方現承及巡撫中一二能事者趨而效之。……諸臣心術才具日熟復於朕胸中,任術取巧者皆洞見肺腑,大臣中有以取巧得利益者乎?”還指責尹繼善辦事,存“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之見。”其責尹繼善沽名邀譽,主要斥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