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孫子序》是唐代杜牧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注孫子序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杜牧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注孫子序》是唐代杜牧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注孫子序》是唐代杜牧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作品原文注孫子序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為夫子之徒,實仲由、冉有之事也。今者據案聽訟,械繫罪人,笞死於市者,吏之所為也。驅兵數萬,撅其城郭,繫纍其妻子,斬其罪人,亦...
《孫子集注序》是魏源所著作品,出自於《魏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易》其言兵之書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所以動而有悔也,吾於斯見兵之情。《老子》其言兵之書乎!“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吾於斯見兵之形。《孫武》其...
《孫子序》選自《曹操集》,是東漢末年文學家曹操所作的一篇散文。該文百餘字,引經據典、文字簡練、結構緊湊、外小內宏,可謂表達思想醇厚;曹操隨手古文漢語表達的限制,但是文中軍事用語專業,與曹操多年帶兵打仗經驗閱歷相符,是謂專業地讀書,專業地分析孫子兵法。用曹之語“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十一家注孫子卷上 計篇 作戰篇 謀攻篇 形篇 十一家注孫子卷中 勢篇 虛實篇 軍爭篇 九變篇 行軍篇 十一家注孫子卷下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間篇 附錄 一、孫子本傳 二、注孫子序 三、注孫子序 四、孫子後序 五、十家注孫子遺說並序 六、孫子集注序 七、孫子兵法序 八、孫子敘錄 九、孫子集注...
《十一家注孫子》是孫子兵法的重要傳本之一。一般認為它來源於《宋史·藝文志》著錄的《十家孫子會注》,由吉天保輯。注家為: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與張預。可能刊於南宋孝宗年間,現存主要版本有:宋刊《十一家注本》、中華書局於1961年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一、孫子本傳 二、注孫子序 三、注孫子序 四、孫子後序 五、十家注孫子遺說並序 六、孫子集注序 七、孫子兵法序 八、孫子敘錄 九、孫子集注序 作者簡介 孫武(約前545~前470),字長卿,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廣饒縣)人,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又稱為“兵聖”“世界兵學鼻祖...
《孫子十家注》是194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出版時間 民國二十九年一月[1940.1]出版兼印行 出版地 長沙 類型 版本 附註 書前有《孫子兵法序》(孫星衍)、《孫子序》(按《太平御覽》作)、《孫子本傳》(《史記》)、《十家注孫子遺說序》(鄭友覽)。館藏信息 類型 格式 載體形態 296頁 ...
孫星衍《孫子兵法序》司馬遷《孫子本傳》曹操《孫子序》畢以殉《孫子敘錄》鄭友賢《十家注孫子遺說序》鄭友賢《孫子遺說》卷一 計篇 卷二 作戰篇 卷三 謀攻篇 卷四 形篇 卷五 勢篇 卷六 虛實篇 第二冊 卷七 軍爭篇 卷八 九變篇 卷九 行軍篇 卷十 地形篇 卷十一 九地篇 卷十二 火攻篇 卷十三 用...
這三次整理對《孫子兵法》的定位、定型和流傳都具有重要意義。(三)削繁和注釋時期——魏晉至隋唐 曹操《孫子略解序》中所批評的關於《孫子兵法》的“訓說況文煩富”,應包括《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中“十三篇”之外的各篇在內。杜牧《注孫子序》中說:“武所著書,凡數十萬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筆其精...
孫子兵法序引用書籍《御覽》。操聞上古有弧矢之利。《論語》曰:「足食足兵。」《尚書》:「八政曰師。」《易》曰:「師貞丈人吉。」《詩》曰:「王赫斯怒,爰征其旅。」黃帝、湯、武,鹹用乾戚以濟世也。《司馬法》曰:「人故殺人,殺之可也。」恃武者滅,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聖賢之於兵也,...
《孫子注會要》除了歷代各家注釋之外,還收錄了有關《孫子兵法》較有價值的傳、序、跋、論等內容,目的是使讀者更好地深入認識《孫子兵法》的歷史地位和思想價值。同時,還收錄了《孫子兵法》的代表性版本:《魏武帝注孫子》本、《武經七書》本、《十一家注孫子》本、《漢墓竹簡孫子兵法》本、《櫻田迪校古文...
孫子兵法》和賈詡抄《孫子兵法》之間。從位置上看, 是將作者看作三國時人。 支偉成 《孫子兵法史證·序》中說:“魏王凌、張子尚、賈詡,吳沈友,並有箋注”,稱其為魏人,似亦據此。 這是最早用 “兵經”命的《孫子》書。據《官板書籍解題略》,日本昌平坂學問所存《十家注孫子》中有張子尚注。
《十一家注孫子集校》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春生 校訂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參照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敦煌晉紙寫本、黑水城西夏文本、宋本《武經七書·孫子》及漢唐以來史書、政書、類書中的《孫子兵法》引文,將宋本《十一家注孫子》刊印前的所有現存有關《孫子》...
序 孫子兵法 計篇 作戰篇 謀攻篇 形篇 勢篇 虛實篇 軍爭篇 九變篇 行軍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間篇 附錄一 孫武本傳 附錄二 《孫子》序 附錄三 十家注孫子遺說並序 附錄四 古代兵書對《孫子兵法》的評價 三十六計 套 勝戰計 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
三是原文、今譯和注釋:本教程採用宋本《十一家注孫子》為原文文本;注釋中的引文凡冠以“曹操注”、“張預注”等字樣者,均采自“十一家注”,其他引文一律標明文獻出處。原文自然段劃分以郭化若著《孫子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為依據。目錄 序論 孫子和《孫子兵法》概要 一、孫子的時代和生平 二、《...
《青少年課外閱讀經典:孫子兵法》是2011年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武。內容簡介 《青少年課外閱讀經典:孫子兵法》共十三套,不但對“孫子兵法”進行了選注、點評,而且還根據每一大篇章的具體內容,將其分段歸納,並對兵法和智謀配以故事,加深大家對優秀軍事思想的理解。選編了最具代表性的國學經典,力求為讀者...
原序 孫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經緯,群生之園首,五常之本末,陰陽之父母,星辰之建號,三光之表里,五行之準平,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六藝之綱記。稽群倫之聚散,考二氣之降升,推寒暑之迭運,步遠近之殊同,觀天道精微之兆基,察地理從橫之長短,采神祇之所在,極成敗之符驗。窮道德之理,究性命之...
《十一家注孫子》是孫子兵法的重要傳本之一。一般認為它來源於《宋史·藝文志》著錄的《十家孫子會注》,由吉天保輯。注家為:曹操、梁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梅堯臣、王皙、何氏與張預。可能刊於南宋孝宗年間,現存主要版本有:宋刊《十一家注本》、中華書局於1961年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然後信知為國家者兵最為大,非賢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敗滅,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虛也"(《注孫子序》)。為此,他寫了《原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和《孫子注》。由於懷才不遇,他的願望不能實現,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放曠不羈。這些都影響到他的創作。據《唐才子傳》載,“後人評牧詩...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杜牧·注孫子序》撅其城郭。又《廣韻》采撅也。亦摴蒱三采名。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禮·內則》不涉不撅。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韓詩外傳》...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杜牧·注孫子序》撅其城郭。又《廣韻》采撅也。亦摴蒱三采名。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禮·內則》不涉不撅。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韓詩外傳》...
孫子曰:凡處卒、利陳(陣)、體甲兵者,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采章,乘削以倫物,序行以〔□〕□,制卒以周(州)閭,授正以鄉曲。辯(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齊兵以從速,庵結以人雄。邋軍以索陳(陣),茭肄以囚逆。陳(陣)師以危〔敵〕,射戰以雲陳(陣),圉(御)裹以羸渭,取...
《千古序跋》是200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慶善。內容介紹 《千古序跋》分為兩部分,上編為書的序跋,下編為贈序。選文範圍上始漢代,下迄近代。每篇選文後列有“注釋”和“評說”兩欄。作品目錄 前言 上編 《毛詩》序 《離騷經》序 《華殖列傳》序 《孫子》序 畫贊序 《蘭亭集》序 《春...
訓說是漢語辭彙,拼音xùn shuō,出自 《序》。意思是訓釋解說。解釋 訓釋解說。出處 三國 魏 曹操 《序》:“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宋 程洵 《鐘山先生行狀》:“然先生讀書不務多為訓說,獨嘗著論《論西銘解》、《義山窗業》書數篇而已。”...
孫子後序 筆說 試筆 秋聲賦 豐樂亭記 醉翁亭記 菱溪石記 真州東園記 浮槎山水記 有美堂記 峴山亭記 伐樹記 梅聖俞詩集序 蘇氏文集序 送楊真序 廖氏文集序 送徐無黨南歸序 與高司諫書 五代史伶官傳序 五代史宦者傳論 答祖擇之書 釋秘演詩集序 與樂秀才第一書 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 論杜衍、范仲淹...
校定神農本草經序 畢原畢陌考 昭陵陪葬名位考書醴泉縣誌後 晏子春秋序 墨子後序 孫子略解序 天官書考補註 帝堯皋陶稽古論 問字堂集卷四 雜文四 文子序 答袁簡齊前輩書 邠州志序 ……問字堂集卷五 問字堂集卷六 岱南閣集卷一 岱南閣集卷二 附錄 作者簡介 孫星衍,字伯淵,一字淵如,號季述。清陽湖人...
《宋本史記註譯(套裝共10冊)》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目錄 總序 序言 敘例 史記集解序 補史記序 史記索隱序 史記索隱後序 史記正義序 史記正義論例諡法解 史記目錄 三皇本紀 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史記卷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六 ...
《韓詩外傳》載有他母親“斷織”等故事,《列女傳》載有他母親“三遷”和?去齊”等故事,可見他得力於母親的教育不少。據《列女傳》和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曾受教於孔子的孫子子思。但從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記》說他為子思的弟子(一說是再傳弟子),較為可信。和孔子一樣,孟子在學業完成之後,也...
清人張錫瑜在為《詩品》作注時,又將第一部分作為總序,而把其餘兩部分分別視為上品和中品的後序。另一位清人何文煥在其所編的《歷代詩話》中則徑直將這三部分內容合併在一起,作為一整篇文字弁於全書之首。現代學者甚至還提出將最後一部分中論列歷代“五言之警策”的內容單獨抽出,作為全書的論贊或總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