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崇氏,遠古時期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高山中的一個富有平治水土經驗的部落。
基本介紹
- 本名:有崇氏
- 別稱:崇伯
- 所處時代:原始部落聯盟時代
- 民族族群:伯禹
- 活動範圍:黃河以南嵩山一帶
- 著名首領:鯀、禹
簡介,區域位置,
簡介
有崇氏,遠古時期雄據大河南岸、位於嵩高山中的一個富有平治水土經驗的部落。禹的父親崇伯鯀是有崇氏部落首領。鯀稱“崇伯”,見於《國語·周語下》。禹稱“伯禹”,不但見於《周語下》,也見於《尚書·舜典》。“伯”,殷墟卜辭通作“白”。伯鯀、伯禹,當與伯夷、伯益一例,在當時是部落首長的一個名稱。也就是說,如果作為一個部落來說,鯀、禹、啟所代表的部落,應該叫崇,而不應稱夏。崇代表部落,夏代表王朝,不宜混為一談。
區域位置
《漢書·地理志》潁川郡,陽翟下註:“夏禹國”。《水經注》:“潁水自堨東徑陽翟縣故城北,夏禹始封於此,為夏國。”禹並非夏代的始君,陽翟也並非禹的“始封”,所以,處理上述兩段文字,應將“夏”和“始封”二義略去不計。這樣,這兩條材料所說明的事實就是正確的了。即鯀、禹所代表的崇部落,其所在地原在陽翟及其附近地區。《國語·周語上》說:“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與“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連類相次,證明夏的“崇山”,一如周的岐山,是鯀、禹的發祥地。韋昭註:“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又《太平御覽》卷三十九《崇山》條下引韋昭注說:“崇嵩字古通用,夏都陽城,嵩山在焉。”《漢書·地理志·潁川郡》下引臣瓚注曰:“《世本》,禹都陽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崇”字,《漢書·地理志》也作“崈高”,顏師古說:“崈,古崇字。”《後漢書·郡國志》則作“嵩高”。崇山即今嵩山,在河南省登封縣境內,陽城應是今登封縣告成鎮古名,陽翟則是與登封相連的河南禹縣,幾地毗鄰,夾潁水而連屬,其為鯀、禹所在的崇部落的所在地和發祥地,確然無疑。啟奪取政權後,崇當然成了夏王朝的一個組成部分。